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李艳梅、赵圣印、王兰英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简单含碳化合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有机物是生命产生的物质基础。

(2)共价键:共价键(covalent bond)是化学键的一种,两个或多个原子共同使用它们的外层电子,在理想情况下达到电子饱和的状态,由此组成比较稳定的化学结构叫做共价键。

(3)同分异构:同分异构是一种有相同化学式,有同样的化学键而有不同的原子排列的化合物的现象。

(4)杂化: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

(5)偶极矩: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叫做偶极矩μ=r×q。

它是一个矢量,方向规定为从负电荷中心指向正电荷中心。

(6)诱导效应:诱导效应是指在有机分子中引入一原
子或基团后,使分子中成键电子云密度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使化学键发生极化的现象,称为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

(7)异裂:共价键断裂时,共用电子对完全转移给成键原子中的某个原子,形成了正、负离子,这种断键方式称为异裂。

(8)范德华力:在化学中通常指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9)键角:分子中和两个相邻化学键之间的夹角。

(10)Lewis 酸:路易斯酸(Lewis Acid,LA)是指电子接受体,可看作形成配位键的中心体。

(11)疏水作用:非极性分子间或分子的非极性基团间的吸引力。

导致这些基团在水性环境中的缔合。

(12)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2.(1)(2)(3)(4)
(5)(6)(7)
(8)(9)
3.具有偶极的分子:(1)两H 原子中心指向O 原子方向;(2)又H 原子指向Br 原子;(4)H 原子指向三个Cl 原子的中心方向;(5)乙基指向羟基方向4.(1)正庚烷;(2)异丁烷;(3)异己烷;(4)新戊烷
5.(1)(2)
(3)(4)
6.酸:Cu2+ FeCl3 CH3CN
碱:NH3 CH3NH2 C2H5OC2H5
加合物:CH3COOH CH3OH
7.(1)CH3COOH/CH3COO- H3O+/ H2O
(2)H2SO4/HSO4- CH3OH2+/CH3OH
(3)HNO3/NO3- (CH3)3NH+/(CH3)3N
8. (3) CH3Cl > (2) CH3F >(4)CH3Br >(5)CH3I > (1) CH4
9. 单键最长,双键次之,叁键最短.单键中两个原子间
的电子云密度小,叁键两个原子间的电子云密度最大, 共同的电子把两个原子吸引得最近.所以说,叁键最短, 单键最长,双键处于中间.
10. C5H12O
11. C8H10N4O2
第二章
1. ⑶>⑵>⑴>⑸>⑷
3. 2-甲基丁烷较稳定的构象是:
CH3 H CH3 CH3 H H CH3 CH3 H CH3 H H CH3 CH3 CH3 CH3 H H ⑴⑵⑶
其中⑴和⑵更稳定。

7.⑵>⑴>⑷>⑶
8.⑴ 7,7-二甲基三环[庚烷⑵三环[,7]癸烷
11. 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8H18 。

由于只能生成一种一氯产物,说明该烷烃中的18 个氢原子是等性的,其结构式为:(CH3)3C—C(CH3)3
12. 2-甲基-1-溴丙烷的含量为%,2-甲基-2-溴丙烷的含量为%。

第三章
2. ⑶、⑷为共轭化合物;⑴、⑶、⑷有顺反异构。

3.⑴E 型⑵ E 型⑶ Z 型⑷ E 型
4.⑴熔点:顺-2-丁烯>反-2-丁烯,因为顺式的偶极矩大;沸点:反式>顺式,因为反式的对称性好,分子排列紧密。

⑵熔点:2-丁炔>1-丁炔,因为2-丁炔对称性好,分子排列紧密。

沸点:2-丁炔>1-丁炔,因为末端炔烃
具有较低的沸点。

5.
7.生成的主要产物是4-甲基-3-溴环戊烯。

反应机理为自由基取代历程(略)。

10.⑴第一步用顺丁烯二酸酐检验,有沉淀生成者为1, 3-丁二烯;第二步用溴水检验,不褪色者为丁烷;第三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褪色者为1-丁烯;余者为甲基环丙烷。

⑵第一步用硝酸银的氨溶液或氯化亚铜的氨溶液检验,有沉淀者为1-戊炔;第二步用溴水检验,不褪色者为环戊烷;第三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褪色者为环戊烯。

余者为乙基环丙烷。

11. ⑴ p-π共轭,σ -p 共轭⑵ p-π共轭,σ -π共轭
⑶ p-π共轭⑷π -π共轭,p-π共轭,σ -p 共轭
13. ⑶>⑴>⑵
+ ⑵ H2O HO + H+ -H+
15. ⑴后一个式子是错误的,原子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⑵后一个式子是错误的,它的未成对电子数目不对。

⑶正确。

⑷两个式子间不是单纯的电子转移,原子位置发生了改变。

17. A.环丁烷B.甲基环丙烷C.1-丁烯D.2-甲基丙烯E、F为顺式和反式2-丁烯
第四章
⑴⑵⑶⑷⑸⑹ CH2Br CH3 HO Br Br Br C CH F 1. CH3Br Cl CH3Br Cl CH3 Cl Br CH3 Cl Br CH3 Cl Br 2.
CH3 Cl CH3 Br Cl CH3 Cl Br CH3Br Cl CH3Cl Br Br 3. ⑴对叔丁基甲苯⑵ 2-硝基-4-氯甲苯⑶对乙烯基苯甲酸
⑷ 2,4,6-三硝基甲苯⑸ 2-甲基-3-苯基丁烷
⑼⑺⑴⑵⑷⑸⑹CHClCH3 ⑶⑻COCH2CH2CH2Cl CH3 CH(CH3)2 COCH2CH2COOH CH2CH3 Cl CH2CH3 Cl + 4. COOH
5. CH2 + CH2 + CH2 + CH2+
6. ⑵和⑺
NH2 CH3 NH2 NO2 CH3 NO2 COOHNO2 OH Cl NHCOCH3 CCl3 OH CH3 ⑴⑵⑶⑷⑸⑹⑺⑻ 7.
CH3 CH3 H+ H3C CH3 Ph CH3 H3C CH3 + CH3 H3C CH3 Ph + CH3 H3C Ph CH3 + H+ 8. ⑴
+ + + ⑵ CH3 CH2COCl CH2 CH2 AlCl3 O CH3 CH3 O CH3 O CH2 CH3 O H
⑴⑵⑶⑷ D>E>A>B>C B>D>E>A>C C>A>D >B C>D>B>A 9.
⑺⑴⑵⑷⑸⑹⑶⑻及其对映体10.
11.⑴ 3,6-二甲基-2 硝基萘⑵ 9,10-二溴菲
CH2 C O COCH3 ⑹⑴⑵⑷⑸⑶ NO2 OH CO NH NO2 CH3
12. NO2 SO3H Br Br NO2 SO3H SO3H +
13. 四甲基苯的异构体有:
⑴⑵⑶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CH3
其中⑶的对称性最好,熔点最高。

A. B. C. 14. CH3 CH CH3 CH3 HOOC COOH HOOC COOH NO2
反应式略。

15. ⑴⑵ CH3 ⑶ C2H5Cl AlCl3 HNO3 Cl2 hγ NaOH 醇浓 H2SO4 △ Cl2 Fe H+ / H2O (CH3)2C=CH2 / H+ Br2 Fe H2SO4 HNO3 H2SO4
16. ⑴有⑵无⑶无⑷无⑸有⑹有
OH (Ⅰ) (Ⅱ) 17.
CH2CH3 CH3 18. A为
19. 茚茚满
第五章
1. (略)
2.(1)正确。

(2)不正确。

R、S 构型是人为规定的,而(+)、(-)是测定得到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3)不正确。

分子中没有对称面、对称轴与对称中心,也可以有旋光性如螺环化合物,有空间为阻的联苯类化合物、丙二烯型化合物等。

(4)不正确。

如2,3-二溴丁烷,含有2 个不对称碳原子,只有一对对映异构体,一个内消旋体。

只有3 个立体异构体。

(5)不正确。

如内消旋体,分子内有手性碳,但因其有对称面并不具有光学活性。

(6)不正确。

如内消旋体,分子内虽具有不对称碳原子,但无旋光性。

(7)正确。

3. +
4. (4)(7)不同,其他相同。

(2) (3) (4) (5) (1) (CH3)2CHCHClCH2CH3 CH3CHBrCH2CHClCHOHCH3 H2NCH2CHBrCOOH H3C Cl OH NH2 H HBr OH H * * * * * * * * * * * 5.
6. 薄荷醇分子中有3 手性碳原子,可能有8 个异构体。

7. (1)(4)(6)有对称元素,没有手性。

(2) O CH3 CH3 OH D 3C H CH3 (5) O CH3 (3) H3C HO CD3 H
8. 四个构型异构体,分别是
H Cl CH3 H Br CH3 H Cl CH3H Br CH3 Cl H CH3 H Br CH3 Cl H CH3H Br CH3 (2S,3R) (2R,3S) (2R,3R) (2S,3S)
9. 用R/S 标记下列化合物中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

(1)S (2)S (3)S (4)R (5)2R,3R (6)2S,3R (7)1S,2R(8)S (9)R (10)R
(1) (2) (3) CH3 HHO Cl H CHClCH2CH3 10. H C6H5 CH2CH3 Cl Br Cl COOH
(4) Cl Cl CH3 HH Cl H CH3 CH3 HCl H Br COOH (5) (6)
(6) (5) H CH3 H CH3Cl H HCOOH H H3C Br Cl
H CH2CH3 CH2CH2CH3 Br (2) (3) (1) 11. H CH2CH3 CH2CH2CH3 Br R S 无对映异构体H CH2CH2Cl CH2CH3 Cl R S H CH2CH2Cl CH2CH3 Cl (4) R H C(CH3)3 CH2CH(CH3)2 Cl H C(CH3)3 CH2CH(CH3)2 Cl
(1) CH3 CH2CH3 CH2Br Br (2) Cl DC3H7 H H3C CH2CH3 CH2Br Br R S (有旋光性) Cl DC3H7 H R S (有旋光性) (3) CH3 Br H OH H CH3 CH3 Br H HO H CH3 2R,3S 2S,3R (有旋光性) CH3 HBr OH H CH3 CH3 H Br HO H CH3 2R,3R 2S,3S (有旋光性) C6H5 CH3 H H H3C C6H5 CH3 H3C H H CH3 CH3 2R,3R 2S,3S (有旋光性) (4) CH3 H CH3 H CH3 CH3 2R,3S (无旋光性)内消旋体12. C2H5 CH3 H H H3C C2H5 3R,6R 3S,6S (有旋光性) (5) 3R,6S (无旋光性)内消旋体H H H H C2H5 H3C H H CH3 C2H5 HH H H C2H5 HH3C H H3C C2H5 H H H H
CH2OH HO H H OH CH2OH (6) (7) (8) H HO 2R,4R 2S,4S (有旋光性) CH2OH HO H H OH CH2OH H HO CH2OH H OH H OH CH2OH H HO CH2OH HO H HO H CH2OH H HO 2S,4R (无旋光性)内消旋体2S,4R(无旋光性)内消旋体Cl Cl Cl Cl Cl Cl 1R,2R 1S,2S (有旋光性) 1R,2S (无旋光性)内消旋体Cl Cl Cl Cl 分子具有对称面,无旋光性
13. (3)相同,其它为对映体。

14. (1)(A)BrCH=CBrCH(CH3)CH2CH3, (B) CH2=CHCH(CH3)CH2CH3,
(C) CH3COCH(CH3)CH2CH3, (D) CH2=CClCH(CH3)CH2CH3,
(E) CH CCH(CH3)CH2CH3
(2) 都是旋光体
(3)都具有相同构型
(4)都不能预测
15. (2)无,其它有。

16. (1)使用旋光性酸形成两个非对映体,然后进行分级结晶,得到结晶后,再用碱水解得到纯净的产物(如
酒石酸)。

(2)使用旋光性碱形成两个非对映体,然后进行分级结晶,得到结晶后,再用酸水解得到纯净的产物(如生物碱类)。

(3)先与丁二酸酐作用形成半酯,再与具有旋光性的碱作用,形成非对映体,然后进行分级结晶,得到结晶后,再用酸水解得到纯净的产物。

17. 略
18. (A)(B) C2H5CH(CH3)CH2CH3 C2H5CH(CH3)C CH
19. (B) CH3CH2CH2CH(CH3)CH2CH2CH3 CH3CH=CHCH(CH3)C CCH3 (A) (C) C C H3C H H CH C C CH3 H H H3C
第六章
1. (略)
2. (1)正戊基碘(2)正丁基溴(3)正庚基溴(4)间溴甲苯沸点相对较高。

3. (1)C2H5I(2)CH3CH2Br(3)CH3CH2F(4)CH2==CHCl 偶极矩相对较大。

4. (略)
CH3CH2CHCHCH2CH3 CH3MgBr (9) CH3 (10) (5) CH3CH=CHCH=CHCH3 (6) (7) CH3CH3 (8) C5H11C(CH3)3 CH3CH2CHCHCH2CH3 CH3COOH , H3C (1) CH3-CHBrCH2 , CH3-CHCNCH2 (2) CH3-CH2CH2Br , CH3-CH2CH2OH 5. COOH COOH (3) Cl Cl , (4) CN (S)-CH3CHCH2OH (13) SC4H9 NO2 (14) NO2 O2N NHNH2 NO2 SO3Na (11) (12) O2N OCH3
6.(1)(B) >(A)(2)(C) >(A)> (B) (3) (C) >
(B) >(A) 4)(A)> (B) > (C)
7. (1)S N2 (2)S N2( 3)S N1 (4)S N1 (5) S N1 (6) S N2 (7) S N1 (8) S N2
8. (1)S N1,第一个反应快,形成的碳正离子更稳定。

(2)S N2,第一个反应快,空间位阻更小些。

(3)S N2,第一个反应快,空间位阻更小些。

(4)S N2,第二个反应快,空间位阻更小些。

(5) S N2, 第二个反应快, Br- 更容易离去。

(6) S N2,SH- 亲核能力更强些。

(7) S N1,第二个反应快,形成的碳正离子更稳定。

(A) (B) (C) (1) Br2/CCl4 褪色不退色(B) (A) (C) AgNO3/C2H5OH 白色沉淀无白色沉淀(C) (A) (A) (B) (C) (3) AgNO3/C2H5OH 室温很快出现沉淀微热出现沉淀微热较长时间才有沉淀(A) (B) (C) (A) (B) (C) (2) AgNO3/C2H5OH 室温很快出现沉淀微热出现沉淀微热较长时间才有沉淀(A) (B) (C) 9.
10. SN1 SN2 E1 E2
(1) ( A ) >
(C) > (B) (B) >
(C) >(A)
(A)>
(C)> (B)
(A)>
(C)> (B)
(2) (B) >
(C) >(A)( A ) >
(C) > (B)
(B) >
(C) >
(A)
(B) >
(C)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