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七月半祭祖可以提前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元节七月半祭祖可以提前吗
中元节祭祖最好是在当天,不要提前。
中元节是七月十五日,有些地
方是七月十四日,一般上坟时间是早上九点到中午十二点之间,因为按照
古人说法这个时间段阳气最重,也比较早。
既对自己无害,也能早去表达
自己的哀思之情。
后面下午的时间要么过热,不适宜祭祀。
要么太阳下山,夕阳日暮,不宜祭祀。
在中元节这天是祭祖缅怀先人的日子,这一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让他们重返阳间与亲人相聚,所以民间在这一天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上坟、烧香、烧纸。
如果是提前烧纸、上香、上坟,那么,亲人的鬼
魂还没有返回阳间,会收不到你的心意,所以,民间一般规矩而言,中元
节不可以提前上坟、上香、烧纸。
七月半祭祖有什么说法
七月半鬼节是中国传统三大鬼节之一,传说这一天鬼到人间乱窜,需
放鞭驱鬼。
现演变成上坟祭奠祖先,神三鬼四,需上四柱香,磕四个响头,以表对他们的思念之情。
七月半是鬼节,上坟的时候,只是注意要把纸钱等物品,分成三份放
在三个有缺品圈子,一个写坟主的名字,一个写鬼差,一个就打几个叉叉。
之所以这样子做的原因:第一个圈子可以让坟主站在缺口处,避免被
野鬼所抢;第二个圈子让上来的鬼差也能得到好处,在路上对坟主多加照顾;第三个圈子是让孤魂野鬼也能得到一些东西,一来免得和坟主去抢,
二来希望能看在情份上照顾坟主。
中元节祭祀活动
中元普渡中元节,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
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
亡魂。
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
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
的戾气。
据说七月半恰逢夏秋交替,此时恰恰是天地阴阳交替的节点,阳气盛
极而衰,阴气显现,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放出鬼魂,所以普遍进
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后世亦有说法认为,整个农历七月都应当是“鬼节”,阎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把鬼放出来到阳间觅食,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最后一天,重关鬼门,群鬼又得返回阴间。
祭祖
中元节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
祭祖。
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
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
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
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
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
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
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
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
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烧纸
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
据传说,阳间的
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
通常上坟烧纸时
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
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焚香燃炮
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祭祀土地
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
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定襄县民俗将麻、
谷悬挂门首。
祈丰收
吃鸭
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
渡祈祷之涵意。
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
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
东
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跳天灯
广西天等一带在七月半有跳天灯习俗。
旧时跳天灯活动多是一些迎神
赛会、驱逐疫鬼之类的迷信活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民间体育活动。
跳天灯一般在村头较平坦的场地上进行,72个小碗装上豆油,分别排成9行,按前后左右相距0.8一l米的距离置灯并点燃,跳灯的人头戴面具,
手持木鱼、小鼓、锣钹等乐器,亦有手持挂纸花条木棍者。
开头由一人带
头敲打木鱼,按节奏有规律地在每行灯中穿来跳去,到行角转弯处,每人
都要做一些亮相的跳步转弯动作,并吹打各自手中所持的乐器及道具。
夜
间观跳天灯的场面,宛如长龙在星光中舞动。
放焰口
在盂兰盆会中,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叫做“放焰口”。
“焰口”就是
佛教所谓地狱中的饿鬼,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超度亡灵、为孤魂野鬼施食。
“放焰口”在黄昏或晚上进行,活动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可达次日凌晨。
先由僧人诵经、做法,最后由主持用米粮、净水在四周挥洒,为鬼魂施食。
河灯度孤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
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
张灯习俗演变而来。
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
水下神
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
所以上元张灯
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如今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
得多么要紧。
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与祈祷。
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中的一
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
这一天若是有个
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
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
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