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南平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机杼(zhù)可汗(hàn)鞍鞯(jiān)辔头(pèi)
B . 溅溅(jiān)金柝(tuò)朔气(shuò)云鬓(bìn)
C . 燕山(yàn)红妆(zhuāng)霍霍(huò)铠甲(kǎi)
D . 戎机(róng)啾啾(jiū)胡骑(qí)梭子(suō)
2. (2分) (2017七上·宁夏期中)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花团锦簇不求甚解废寝忘食呼朋引伴
B . 翻来复去人迹罕至喜出忘外疲倦不堪
C . 截然不同人声顶沸迫不急待各得其所
D . 众目睽睽和霭可亲美不胜收感概万分
3. (2分) (2017七下·郑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 . 新春,汉宜高速公路车水马龙,显示出一派生机。

这条赶在春运前整修完的高速公路,行车速度明显提高,车流量同时上升。

C . 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D . 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7分)
4. (7分)(2015·吉林) 补充句子
①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________。

(《诗经•蒹葭》)
②________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③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_ ,________”两句诗描绘了春回大地,树荣鸟欢的早春美景。

⑦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比喻修辞阐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5. (6分) (2017九上·成都月考) 以下这段文字选自哪部著作?“我”和“你”分别指的是谁?其中的“像
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的一种心怀?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地存着凭吊的心怀。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
6. (6分)探究性学习。

下面两则材料,反映出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请将这一问题写在下面,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条相应的建议。

①据某报调查,15-45岁这个年龄阶段,有近60%的人不知道每年5月14日是什么节日。

当知道这天是“母亲节”时,在访问中,很多人认为这一天与往日相比,也不是特别在乎,也没有打算以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问候和祝福。

还有部分人认为,这天是外国节日,我们没有必要去记住它,过好自己的这一天就可以了。

②据调查统计,约有57% 的中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日记得很清楚,并且在这一天往往要邀请同学或朋友来祝福一下。

但是对自己母亲的生日却不知道。

主动关注母亲生日的也不多,在母亲生日到来之际,往往需要他人的提醒。

(1)两则调查材料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________
(2)建议: 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7. (17分) (2017九上·高台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那莽撞的17岁
青青的山坡上,报春花正次第开放。

查玛采撷枯草中的报春花,身子一起一伏。

她偶尔左右看看,阳光照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闪闪发光。

我喜欢她却不敢接近,远远地望着她。

那头牛犊却形影不离地跟着她。

它去年冬天刚刚出生,查玛用心呵护,它长大后便形影不离地跟着她了。

我若是那头牛犊多好,能够得到她轻轻地抚摩……查玛一定不怎么喜欢我。

谁会喜欢衣衫褴褛、瘦若干柴的邻家17岁男孩呢?那时我们刚刚迁徙至此。

我只有在需要牛奶时才去查玛家。

那家的女主人和蔼可亲,她给我装了满满的两瓶牛奶之后,又给了我一些牛初乳。

在一旁蹬着缝纫机忙碌的查玛看了我一眼,微微一笑。

我在回家的路上脑子里满是查玛的微笑。

我暗暗想,我一定要想尽方法博得查玛的欢心。

查玛喜欢花。

那次她赶牛犊时,我捧着一大束报春花出现在她眼前。

“你好!”我把花束递给她。

或许是因为那捧花,她眼中含笑,与我握手。

“跟我一起赶牛犊吧。

”她说。

我们从山坡的一边开始赶。

还没有长出犄角的公牛犊轻轻顶了我一下,或许是在保护自己的主人。

我先是一惊,之后又想如果能化险为夷,这头牛犊定会成为我和查玛聊不完的话题。

我从怀里掏出烙饼,撕了一些喂它。

它像是在吃嫩草,嚼着烙饼。

“咯咯咯……”查玛发出银铃般的笑声,我想她并不反对我这样做。

“你……有空吗?”我鼓起勇气问道。

我们来到河边。

之前,我用书本粗糙的纸张做了一条船。

“我们赛船吧!看谁能拿第一!”看来查玛非常喜欢这游戏。

“好啊!”当我的船要超过查玛的船时,公牛犊跑过来顶了我一下,真不知道它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我险些掉进河里,一只靴子湿透了。

“哈哈哈!”查玛嘲笑我。

之后我们常常见面。

我相信查玛一定会成为我的恋人。

我是多么想搂住她,轻吻她,只是这头牛犊一点都不懂得谦让,不让我碰她。

我得想办法对付它。

夏天来了。

6月末,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带了一只旱獭来。

旱獭肉用野葱熏香后真是美味。

我背着家人弄了一块肉去找查玛。

“给!你吃旱獭肉吗?”她用洁白的牙齿将肉吃了个精光。

可惜,肉就只有这么一点。

为了博得她的欢心,我背着哥哥的猎枪上了山。

我看到一只旱獭在洞口附近悠闲地吃草。

“哞,哞……”旱獭被牛犊吓回了洞内,又是这头牛犊坏了我的好事。

我疯掉了,把瞄准猎物的枪口转向了牛犊。

牛犊踉跄了几下,腿上流出了鲜血。

此时我后悔莫及,向牛犊走过去。

牛犊流着殷红的血跑远了。

我终于有了收获,打算为查玛做一顿美美的野餐。

去她家,她不在。

再去,还是不在。

我变得焦躁不安。

“查玛呢?”我问道。

“去苏木(镇)里了,她让你不要再找她了……”那家的女主人便不再言语,给我盛了一碗酸奶。

我准备回家时,公牛犊横在了门口,它腿上的血已凝固。

“哞,哞……”
为什么要伤害这小东西呢?至今我都觉得在那次决斗中,两头公牛犊都受了伤。

我从我的衣带上撕下一条布,为公牛犊包扎。

走出邮她的家门,我心痛至极。

哦,我公牛犊般鲁莽单纯的17岁哟!
(1)小说中的“我”为了博得查玛的欢心,做了很多努力,请结合情节填空。

送她一束报春花→陪她一起赶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她猎旱獭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11段中的“嘲笑”,是查玛对“我”狼狈样子的一种善意取笑。

B . 文中小牛犊两次“哞,哞……”的叫声,都让“我”从中感受到它对“我”的不满。

C . 文中第24段说“两头公牛犊”,一个是指文中的那头牛犊,一个是指“我”。

D . 文章结尾的慨叹,饱含了“我”深深的自责,以及对自己莽撞行为的愧悔之情。

(3)根据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①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②请简要分析第14段中划线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本文和《安恩与奶牛》中都有“牛”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这样安排对塑造各自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8. (16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茶事
①乡村五月的晨,醒得特别早。

仿佛还没来得及揉揉眼,天色便温柔地明亮起来。

②想起临睡前母亲说今天该采茶了,赶紧翻身起床。

清水洗漱后,素面朝天地向屋后茶园信步而去。

③沿着春草丰满的小径向前,向前。

晨露盈盈在我穿行游走的身后滴答作响,行不远,就看见母亲拎一小桶埋头在茶树丛中一朵一朵地采摘青茶。

天地间罗下薄薄的清雾,空气中漫布着青草、泥土特有的味道,茶树们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伸出一只只浅嫩的小手,一定是想抓住这个春天轻灵的羽翼吧!
④母亲含笑嗔怪我昨日在旅途风尘仆仆一天,累了,没多睡会,眼神却分明欣喜地巴望一起采茶,多点时间亲近她的女儿。

学着母亲的样子,我一边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鸟舌般俏皮柔嫩的新芽,一边听她细声轻语絮叨着如烟的往事。

⑤一场场春雨飘过,茶树喝饱了水,滋滋地直望外冒着青翠的嫩芽,从清明到立夏前都是采茶的季节。

那时候,青山茶场的千里茶园里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远远放眼望去,碧绿葱翠的茶山上星罗棋布地遍撒着一个个俏生生的采茶姑娘。

她们如翩翩彩蝶穿梭在一条条绿色长龙间,头带草帽,腰挎竹笼,双手起舞,上下翻飞,一片片,一叶叶,采摘着满垅的希翼和梦想,茶树兴奋地颤抖着发出淅淅沥沥的欢唱。

少女时的母亲便是那群茶姑里的一个。

以前采茶都是一水的黄花闺女,母亲说,茶是最好“色”的,一个季节下来,那些丰满水灵的女孩子一个个都变得面黄肌瘦,神色憔悴。

我一旁听了吃吃地笑,哪里是茶好色呀,分明是采茶的活太艰辛乏味,茶姑们的消瘦大致是劳累所致吧。

⑥布谷鸟高声吟唱着不急不慢地巡回在原野,和煦的清风痒痒地拂面而过。

说着这些青葱往事时,母亲像往常一样抿嘴笑了。

细细看看母亲,她真的老了,那昔日光洁明媚的额角不经意间爬上几道深深的沟壑;清澈的眸子有了些许浑浊;逐渐发福的身体不再灵动妙曼,连采茶也要戴着老花镜才能看清。

我暗暗叹口气,心里湿湿沉沉的。

不知还能喝多久母亲亲手采摘的茶叶了。

⑦吃过晚饭,父亲笑吟吟地问我要不要看茶叶是怎么炒制“出笼”的,他毫不吝啬地夸起母亲的聪明能干,去年只看过一次就学会了自己做茶。

灶膛里的豆萁随着划起火柴的青烟熊熊燃起,红彤彤的火舌忽忽地舔着锅底,母亲把我们采了一天的青茶叶一股脑儿倒进锅里,赤裸着双手不慌不忙地翻炒起来。

一股浓郁的清香蓦地扑鼻而来,飘飘缈缈地弥漫开去,一时间连满屋的空气都沉醉在沁人心扉的茶香余韵中。

⑧杀青、摊青、烘焙,母亲双手不停舞动,翻、揉、捻、搓丝毫都不含糊,那一点头一舒臂的灵活机警好象换了个人似的。

我托腮依在灶边,贪婪地吸着,嗅着,陶醉着,铁锅散发的热气合着茶叶袅袅的清香逐渐逐渐盈润着我的心……
⑨二个多小时后,茶叶终于烘干焙好,粉墨登场了,簸箕里的新茶条索紧致,纤毫毕现,一共7两有余。

望着
母亲红肿麻木的手掌,拭着她额头沁出的汗珠,我感动莫名,没成想,每天在手中的青瓷茶碗里舒缓轻舞,婀娜多姿,清香碧纤的茶叶,竟然来得这么艰辛不易。

那杯中朵朵盛开的叶片,可是朵朵都凝结着母亲浓浓的爱呀!
(1)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两个场面,请你各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2)赏析第⑤段画线句中“穿梭”“起舞”“翻飞”这些词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文意对“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作分析。

(4)第⑨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9. (16分) (2017九上·汕尾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饮少辄醉________
②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
③伛偻提携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语言抑扬顿挫,铿锵悦耳且生动精练,写景时,动静结合,而且前有伏笔,后有呼应,它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现形式,散中有整,参差多变。

B .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景,和陶渊明描绘的桃源一样,都是作者的理想。

C .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作者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托出了全文的主旨。

D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20九下·吴江月考) 作文。

“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山朗水润,万物苏醒;声声叮咛,爱的唤醒;点滴感悟,心灵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醒来,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是一种成长。

请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八、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5分)根据提示,填写相关的语句。

(1)千嶂里,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
(2) ________,________;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________。

(苏轼《浣溪沙》)
(4)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用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

陆游写的《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了这个哲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二、情景默写 (共1题;共7分)
答案:4-1、
考点:
解析:
三、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答案:5-1、
考点:
解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答案:6-1、
答案:6-2、
考点:
解析:
五、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3分)
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答案:7-4、
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答案:8-3、
答案:8-4、考点:
解析: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考点:
解析:
七、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0-1、
考点:
解析:
八、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答案:11-5、
考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