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
王充《论衡·别通》有这样一段话: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儒生不博览,犹为闭暗,况庸人无篇章之业,不知是非,其为闭暗,甚矣!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
……故入道弥深,所见弥大。
《论衡·别通》讲的是如何识别“通人”。
王充认为“通人胜儒生”,并将二者定义为:“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
”“通人积文十箧以上,圣人之言,贤者之语,上自黄帝,下至秦、汉,治国肥家之术,刺世讥俗之言,备矣。
”可见,“博览”是成为通人的必备条件。
王充认为博览与否影响到识见深浅,人若不博览群书,就不能通晓古今、识别事物、分辨是非,就会“目不见青黄”“耳不闻宫商”“鼻不知香臭”。
然后说道:“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王充把涉水分为“浅水”“颇深”“尤甚”三个层次,而所见之物愈深愈奇,并说明缘由:“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
”从而得出结论:“故入道弥深,所见弥大。
水有深浅,物有异殊。
浮于表面,所见不过鱼虾之属;深入下去,方睹蛟龙之大观。
要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判断、善于辨别。
看见不只是眼睛与事物的相遇,而是自己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情感诉求与事物内在机理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