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赖是孩子的天性,但过度就是病,得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耍赖是孩子的天性,但过度就是病,
得治!
家长们都知道,孩子要是提出要求得不到就会哭或者撒泼耍赖,而一旦要求得到满足,就会喜笑颜开,但不是所有的要求都可以得到满足,耍赖是孩子的天性,但过度就是病,得治!
耍赖,是孩子为得到满足而使用的方法。

耍赖的招式五花八门,最常用的就是哭闹和打滚。

我们来看看这个视频中,宝宝跟妈妈耍赖时的表现:
很“狡猾”是不是?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全世界的孩子都会在自己最亲近的人面前耍赖,以达到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满足。

撒泼打滚?
不不不,那不是耍赖,那已经是在无理取闹了!
耍赖是孩子可爱的天性,但过度,就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了。

孩子为什么会耍赖?
1表达能力有限下的情绪发泄
回想一下孩子第一次跟你耍赖的时候,他多大?
那时的他们并不会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当语言表述不清时,孩子会加上动作作为辅助。

而当语言和动作都不能令你理解他的意图时,着急之余就会
大喊大叫、原地跺脚,继而被自己急哭,直至大哭大闹的发泄自己的情绪。

2需求得不到正确的回应
孩子的世界是简单而自我的,他看不到成人的辛苦和忙碌。

因此他不明白,为什么只是想让你陪陪他,却被你不断地推开和疾言厉色的训斥。

回想你的小时候:当你满心期待可以得到爸妈的回应,却被烦躁的推开时,一盆冷水浇灭你的热情。

你的选择是“原来你们不想知道我的心情,以后再也不找你们说心里话了!”而他们的选择是“发泄”。

3做为引人注意的手段
当以上两种情况成为常态的时候,为了引起你的注意、得到你的持续关注,孩子们就会“故意找茬”。

哪怕打一顿、训一顿,好过无视。

4尝到甜头后的要挟
当你心烦意乱、打过训过、外加漫长的拉锯战都无济于事之后,为了图个清净:“满足你,可以闭嘴了吗?”
却没想到,自此之后,是无休止的战争。

因为:“我总会赢你们的!”
Ps:
等到一切都已形成习惯,无理取闹已经成为理所应当时,《变
形记》里的问题少年就会出现。

我是这么做的
面对耍赖的孩子,父母还要有点“狠心”。

常常有家长跟我说“你没有孩子你不懂,他哭2个小时,嗓子都哭哑了,你还能狠得下心吗?”
我想说的是“教育从来不可以重拿轻放,否则就是在告诉孩子:‘来吧,你终会战胜我!’。


我的众多孩子中,也有哭闹很久都收不住的。

面对哭闹,我是这样做的:
1制止
“宝贝儿,你哭的我根本听不清你在说什么,能不能歇一歇,告诉我你为什么哭?”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弱,在形成习惯前不会一遍就成功。

这时,你若大声训斥,充斥在他脑海中的,绝对不会是“我做错了。

”而是“妈妈吼我,妈妈不爱我了。


所以,冷静的告知不许哭闹的原因,并进行一段时间的冷处理是正确的选择。

2冷处理
“好吧,我知道你很难过,需要发泄一会。

那你先哭着,我就在你旁边忙我自己的事,你哭完了叫我。


制止无果后,允许孩子发泄,是对他难过的情绪的一种认同。

而认同,是继续沟通的第一步。

3持续关注
“嗓子都哑了还哭啊,我看看,眼泪也快干了。

来,喝口水补补,喝完再接着哭。


冷处理,不代表非要让他自己待在一个房间。

你也可以用行动告诉他:‘我非常在乎你的身体,但依然不能容忍你的行为。

’4表示关心
“都这么久了还难过啊,可怜的哟。

来,我抱抱,你一边哭一边陪我做事。


给个台阶下啦,人家也是要面子的!矫情到最后,就变成求抱抱喽!
5转移注意
“哇,我一只手抱着你,一只手做事很不方便哎,你帮我。

”转移他的注意力,让他不为眼前无法处理的事情纠结。

当他情绪平稳时,再来和他一起解决,就不会出现不可控制的宣泄。

6冷静沟通
“宝贝儿真厉害,一边哭着一边还能帮我做事。

好了,现在能告诉我为什么哭了吧?”
沟通需要一对一,否则孩子会有被夹击的感觉,排斥沟通。

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有倾听,代表有认同,不是认同他的行为,而是认同他的情绪。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冷静之后的他,不用多说也会知道,自己刚刚的行为有多糟糕。

最后,沟通好的结果一定要遵守,这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