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健康讲座笔录.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一儿童健康讲座内容笔录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理事,XX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声誉极高的XX省中医院儿科医生。

从事儿科医疗、教学、可言工作20余年,经验丰富。


20XX.5.29日(周日)下午 XX图书馆
一、【了解篇】小儿体质特点及脾胃重要性:
1.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稚阳稚阴”(幼儿
赖阳以生,依阴以长,然而阴既未足,阳气未盛,故当以维护阴气为要,但还要善于护阳)。

“纯阳之体”说(”。

《医学源流论》:“小儿纯阳之体,最宜清凉。

”)
2.病理特点: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与成人相比,小儿易于发病,既病
后又易于传变。

另一方面,小儿患病之后,常常病情好转也比成人快,治愈率也比成人高。

原因:一是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修复再生能力强;二是小儿痼疾顽症相对少于成人,治疗反应敏捷,随拨随应;
三是儿科疾病以外感六淫和内伤饮食居多,治法较多,疗效较好。

3.儿童保健最重要的是——消化好!小孩子最重要是保护好肠胃。

“太饥伤脾,
太饱伤胃
●乳食自倍,肠胃乃伤,重衣温暖,如阴地之草木”(孙思邈)——别让孩子
过饥过饱啦,也别穿太多,像温室小花一样当然没有抵抗力(小儿应该穿的和大人一样甚至少一件半件的)。

●四点判断肠胃消化状态是否好:
(1)卧:肠胃不舒服的话,晚上翻来复去就睡得不香。

(2)口气:最直接的闻一下口气,大不大,臭不臭,如果口气酸酸的,口气很臭,就证明小宝宝的消化状态不好,早上起来口气闻起来不会是太大的问
题,就证明消化状态是比较不错的。

(3)舌苔:舌苔很白,或者是很黄,例如这种情况的话,这个舌苔也是胃气,其实正常讲小孩子的舌就是淡红,淡之中有点红,舌苔似乎隐隐约约有或
者是没有的,这就是正常的舌苔,看舌苔的科学方法:别让孩子抬头拼命伸舌头出来,应该是张开嘴,让舌头平躺在口腔里看。

舌头偏红则为热像;
舌苔厚(白甚至黄)为食滞、消化不好;舌体不够红的为胃寒。

(4)便:观察小孩子大便。

看大便看什么,就是看大便的性质,大便的次数,大便的时间。

这个小宝宝大便一天只拉一次,今天怎样突然拉到两次,或者是三次,或者是不拉,或者是等到明天才来拉,大便次数的改变,就是
提示消化不好,如果大便本来就是在上午7-8点拉,今天上午不拉,反而弄到下午才拉,其实这是微小的变化。

其实肠道消化分泌不太正常,大便的时间和次数,大便的形状,例如小的一些BB拉出来的大便就有一些绿
色的状况就提示消化不是很正常。

有些大便就是黏呼呼的东西,可能就是
吃了不干净的地方。

大便、睡觉的质量,口气、舌苔都可以帮助判断小孩子整个消化的状态好或者是不好,根据状态就会考虑你的一些饮食的搭配,要是消化很好的话,小孩子怎样吃都没有问题,消化不好的话,就要特别的小心。

4.保卫脾胃的最好办法:保护脾胃、消食导滞、健脾养胃。

孩子最重要就是保护好肠胃,因为脾胃后天之本,小孩子生出来就交给脾胃,脾胃做得好不好,就是关系到小孩子的生长发育,一年四季能不能健康成长的问题,所以肠胃才是对小孩子最重要的问题。

(关于消食导滞,食滞时,宜喝粥、冲稀奶、饮三星茶,为最好的小儿补益方法,以健脾养胃。

番薯不能多吃、芋头也不好消化,孩子应少吃绿豆、冬瓜、苦瓜之类寒凉物,除非确诊为热证)
●小儿“三不足而两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心常有
余为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由于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卫外功能较弱。

外邪入侵,常先伤肺,若再调护失当,不仅易生脾胃肾疾患,还可百病蜂
起,变生他疾。

)。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有道:“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易
虚易产,易寒易热”。

小儿功能不成熟、阳气不稳定,
●体质:小儿以虚寒体质为多(虚寒,假的寒,阳气未固),应该多补
气、扶阳,多用温补,饮食慎用寒凉,用药慎用苦寒、攻伐。

●偏食:“小儿饮食有任意偏好者,无不致病”《《景岳全书·小儿则》
●世俗育儿三弊:过饱、过暖、过服凉茶。

关于七星茶,其中三味薏米、
谷芽、山楂(谓之三星)是助消化的,不错,其余淡竹叶、钩藤、蝉蜕、甘草等偏凉下火,有部分小儿是不适合服用的。

例如体质较差、毛发稀
疏、面白唇淡、舌淡苔白的脾肺气虚的小儿,服之则弊多利少,常服多
服更不适宜。

三星茶(薏米、谷芽、山楂,可加鸡内金,均需炒制)可
日常间中煲给小儿喝,消食解滞。

有些家长还是担心小孩胃口不好,
这边哄他吃,那边又说热气,要给他喝凉茶,喝王老吉,喝菊花茶,现
在又有双黄连口服液等等这些东西,这些清热解毒的东西是伤肠胃的。

小孩子是消化不良就是少吃一点东西再加一点助消化的东西,因为不是
这样的做法,而是哄他吃,老是说他热气,方面都是伤肠胃,保证这样
的小孩长得不好,肯定是去医院多过去公园。

●《育婴秘诀》:"小儿无知,见物即爱,岂能节之?节之者,父母也。


母不知,纵其所欲,如甜腻粑饼、瓜果生冷之类,无不与之,任其无度,
以致生疾”。

其实明代医生就跟我们指出,小孩子的饮食见物即爱,岂能
节之,小孩子就不懂得为家长或者是为后面没有吃饭的人着想,其实有
的时候好吃就拼命吃,你说2-3岁的小孩,你不给他吃,他就哭,所以
小孩子是见物即爱,如果父母没有尺寸给小孩子乱吃,肯定就是非常容
易生病,虽然是爱他,但是真正来讲就害了他,就是把肠胃搞坏了,所
以不是每个小孩吃得越多越好,其实我跟很多家长讲,我没有什么经验,
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小孩子不吃,你就不要理,小孩子很能吃的时候就要
控制,虽是爱之,其实是害之。

●脾虚:症见:脸黄、黑眼眶、鼻侧静脉明显、睡不安、虚汗。

主要原因:
消化不好、吃夜奶、吃寒凉物、过早入托、过饮凉茶、抗生素使用过度
等。

一岁之后就要杜绝睡前或半夜吃奶,如果孩子半夜还喜欢吃东西,
有老是喉咙发炎和大便不正常。

二、【保健篇】常碰到的问题
1.常见问题
●外感发热:单纯发烧不可怕,一般都不会烧坏的,可用物理降温,超过
38.5可使用西药的退烧药(如退不下来,美林和泰诺林可以交替用)
病时和病后调理:病时需节制饮食、清淡流质为主。

只有发烧时才可喝凉茶(红萝卜马蹄水之类)。

病后调理:病刚好不宜补,不要太早喝过补的汤,湿毒、疹子、苔厚等都是补出来的。

尤其是孩子长包长痘之类说明吸收不好。


●饮食失律:三餐均应吃饱和吃好。

早餐尤其要丰富多品种、吃饱来。


餐尽量吃饱吃好,不要再给宵夜(包括睡前奶,实在要喝时间尽量提前)。

三餐间可适量加餐点心水果(不可过量影响正餐),以上为正常情况,需
根据消化情况来调节。

●出汗:孩子在刚入睡的头一个钟出汗多是正常的,不要紧张。

如果下半
夜出大汗就不正常了,需辩证是虚汗还是实汗:虚汗分三种:肺卫不固
(服虚汗停、玉屏风散颗粒等)、营卫不和(黄芪桂枝汤)、气阳两虚;
实汗(食滞、不消化,应该减少吃东西,给三星茶、保济丸、江中健胃
消食等助消化药。

小孩子多位为实症,表现为口气、汗多、舌苔厚等)。

●大便硬(羊屎状):这是很多家长判断小孩子热气的一个条件,其实很多
时候不是热气,是肠道的功能受到了影响,吃进去排出来的东西,没有
排出来以后就吸收去了,所以大便拉出来都是硬硬的,肠中气不足。


好像住在高层的楼房,水压不够的时候,在用水的高峰期时,高层上面
的人那个水就启动不了的,那个什么热水器就启动不了,其实就是这样
的道理,脾虚的小孩,时间长了,其实拉出来就是羊屎状,绝大部分不
是热气。

要健脾益气,多吃黄芪、红枣、芡实、桂圆、党参等煲汤,多
给孩子捏脊、揉腹(顺时针为泄法、逆时针为补法)、按摩拇指和食指
的穴位。

●夜间磨牙:夜间磨牙是因为缺钙、长虫(磨牙并叫肚子痛)、消化不良,
其实前面提到的睡觉前吃东西,或者是半夜吃东西,消化不好,导致胃
磨牙。

小孩子6个月到2岁之前,18-20个长乳牙的阶段跟6岁开始换
牙之后,小孩子接轨磨牙,还有就是口腔的炎症就会导致小孩子的磨牙,
究竟是哪一个原因,其实大家就去判断一下,其实有很多小孩子夜间磨
牙都是因为不消化,饮食方面不节制,导致胃肠的功能混乱,就要调节
一下喂养。

●热气?:我们平时认为孩子热气的表征多半都不是热气。

例如刚刚所说
的大便硬,口气很多因为消化不好的,口气(胃气的表现,吃的东西还
没有消化,肠胃的问题)、口唇红(舌大、脸色黄难看,多为虚火,消化
不好)、眼屎多(排除眼膜充血可能为眼问题之外,一般都是湿气重,吃
多了湿气和生冷的东西,湿滞),对这些所谓的热气不是说清热,给他喝
凉茶,正确的做法就是助消化。

●过敏体质:消化不好、湿气重。

对于严重的可做脱敏治疗(例如螨虫过
敏),对于食物过敏则多调理食品。

●补钙(肠胃吸收问题):关键还是吸收问题(缺钙通常都是肠胃受损所致,
调理好肠胃,正常吃饭摄入不会缺钙)。

保健类的补钙品是可用的,小儿
专用的即可。

●慢性扁桃体炎:免疫机制,有些小孩长年扁桃体大,不建议摘除,长大
自然就好了,摘除会令邪气无处可泄。

日常多调理脾胃。

●抗生素使用:慎用!一般的感冒炎症尽量别用抗生素。

●睡时打鼾:通常为鼻窦炎、肥大(脾虚所致),再有就是使用抗生素伤身
导致肠胃不好。

●开奶茶:时下流行的开奶茶(号称清肝火之类)以及用米汤冲奶都是不
合适的。

应该用七八十度的开水来开奶即可。

大于4个月的宝宝才可逐
步喝米汤。

2.食疗问题:
小朋友日常可吃偏温性的食物(喉咙发炎时除外),无事也可吃些性凉的东西但不可过量和常吃,只要能消化,偶尔吃麦当劳肯德基都没问题(但不应配冷饮,配热饮柠檬茶之类即可)。

●性温水果:菠萝蜜、金橘、山楂、桃子、桂圆、枣子、核桃仁、梅子、杨梅、
石榴、樱桃、板栗、荔枝、杏子、桃子、无花果、松子、花生
●性温蔬菜:韭菜、葱、洋葱、大蒜、芥蓝、包菜、大芥菜、香菜、茭白、菜
椒、辣椒、南瓜、五指毛桃、虫草花
●性温荤食:鸡肉、鸡血、鹅肝、鹅蛋、麻雀、猪肚、羊肉、狗肉、鹿肉、蛤
蟆、蛤蚧、鲢鱼、草鱼(青鱼)、鲫鱼、刀鱼、黄鳝、带鱼、海参、河虾、海虾、淡菜、江珧柱
3.常用于煲汤中药材
●健脾偏温类,小儿宜:太子参、党参、白术、干淮山、黄芪、当归、芡实、
炒扁豆、炒薏米、山楂、南杏仁、杜仲、海马、冬虫夏草、佛手
●凉性偏寒类,小儿尽量少用,除非真的热气炎症:白芍、西洋参、茯苓、土
茯苓、麦芽、谷芽、鸡内金、川贝母、麦冬、石斛、沙参、玉竹、百合、葛根、桑寄生、灵芝、丹参、生地、三七、益母草、夏枯草、芦根
4.常使用的五谷杂粮
●偏温:粳米、糯米、燕麦、高粱、青稞、黑芝麻、炒扁豆、黑豆、豌豆、红

●偏凉:小麦、大麦、荞麦、番薯、马铃薯、西谷米、黄豆、赤小豆、刀豆、
绿豆、粟米、蚕豆等
三、【调治篇】常见病的家中调治
1.感冒:喉软骨之上的问题统称上呼吸道,多称感冒。

●分清病性:风寒感冒(通常不发烧、鼻涕清、晚上和凌晨咳得较频繁,
白天相对不咳)、风热感冒(多伴高烧、白天咳)、暑热感冒、虚人感冒、时行感冒
●选药注意:在搞不清楚是风热还是风寒的时候不要随意使用中成药,最
好选择西药感冒药(如小儿幸福伤风素、百服宁等)。

一般风寒感冒可用
藿香正气口服液(如果喉痛、发高烧时绝不能用)、风热感冒时可用小柴
胡等(搞不清风寒风热时也可用小柴胡)。

●注意护理:多休息、居住环境、空气流通
●重视食疗:多喝温开水、忌过早进补。

食疗方:风寒感冒可用葱白红糖
饮或生姜红糖水(高烧时不可用!)、风热感冒可用菊花芦根茶等。

请注
意:周岁内的宝宝不可吃蜜糖。

2.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咳嗽”范畴。

1)属于中医“咳嗽”范畴
2)辨证论治:主要是辨外感、内伤。

3)如果分不清是寒咳还是热咳(可用肺力咳、小儿消滞止咳口服液等)就
不要随意使用中成药止咳药水,可使用西药儿科专用止咳药(美可?克咳。


4)调护:生活起居(衣着、睡眠)、情绪等
5)饮食:慎用川贝、雪梨、雪蛤、枇杷等
6)食疗方:陈皮粥、腐竹粥、皮蛋瘦肉粥等
3. 需要赶紧就医的咳嗽
1)孩子突然咳得很严重,并且呼吸困难,可能有异物堵住了气管。

容易误
吞的东西有花生、铅笔套、药丸、纽扣、硬币等,这类情形非常危险,应及时去医院。

2)发高烧、咳嗽频繁、喘鸣并伴有呼吸困难,需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

3)患儿脸色不好,常发紫,或者呼吸增快,加上吸气时胸壁下部凹陷,也
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4. 扁桃体炎
1)有急慢性之分,慢性的一般在调节好消化前提下可以不用治疗,它在20
多岁以后逐渐会萎缩,急性肿大的要积极处理。

2)注意休息,调控室内温度,空气流通。

不要在室内抽烟。

3)加强锻炼,适寒温。

4)保持口腔清洁,多喝开水,或适量不要过凉的果汁水,以补充体内水分,
吃东西后要漱口。

5)预防各类传染病、流行病。

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影院、商场等人口密集的
场所。

6)加强饮食营养,特别要注意孩子的消化状态良好。

5. 肺炎
1)多休息:有发热、气急的患儿要卧床休息,气喘的孩子可采取半卧位。

经常给患儿变换体位,可防止肺炎瘀血,促进痰液排出,有利于康复。

2)居室环境要舒适。

室温维持在18℃~22℃,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左右。

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受凉,让卧室密不透风,空气混浊,反而对孩子极为不利。

3)注意饮食调养,避免刺激性饮食,禁忌过早进补。

4)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面色、呼吸、体温及咳喘等体征的变化。

6. 哮喘
1)多休息,半卧位、多喝开水,轻拍背,勤换洗
2)卧室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并空气流通。

3)适寒温。

4)轻松、舒缓的娱乐活动,保持心情舒畅。

5)积极配合医生规范诊治。

6)如果孩子病情加重,应及时送孩子到医院急诊。

7)注意避开过敏源。

7. 小儿腹泻
1)调整饮食、纠正脱水;
2)加强护理:注意小儿腹部保暖,以免腹部受凉,肠蠕动加快,加重腹泻。

患儿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洗净臀部,涂些甘油、护肤脂或爽身粉,脏衣裤及尿布、便盆、餐具、玩具及护理者的手都要予以消毒。

3)进食须遵循少吃多餐、由少到多、由稀到浓的原则即可。

四应季篇:夏天多发病的诊治及注意事项
1. 夏季多发疾病:
●暑热感冒发热;
●腹泻时行疾病(如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不足惧,除非是1岁内的宝宝有极小的几率危险
食滞引发的拉肚子可给孩子隔水蒸苹果片(要粉那种苹果)吃
●眼结合膜热
红眼病,腺病毒,游泳易得
●夏季热
体质差的孩子易得,不怕,到秋季就好了。

气虚之中有虚火,可吃生津
健脾的:太子参、土茯苓、莲子等,不可温补。

2. 夏天家长应注意问题:
●小孩衣着
不要过多(2、3岁之内可以稍比大人多一件)。

发烧时不要热捂多穿(除非是怕冷那种)
●增加水分摄入
多喝温水
●忌过喝冷饮
●忌汗出当风
不要在孩子出汗时吹风
●忌进补(只能理脾,为冬季打好基础)
应平补。

冬季则可吃羊肉、狗肉等温热食品。

小朋友可多吃鱼.不过少吃无鳞鱼(多粘腻)
●忌过劳、过度兴奋
尤其睡前
●忌过饱
●注意居室空气流通
开空调时要开些窗,放盆水加湿
●不去人烟稠密地方
如商场、电影院、食肆等
五总结篇:欲得小儿安.常须两分饥与寒
●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劝食;
●不要随意喝凉茶(包括凉性的食物);
●睡觉前及半夜不吃东西;
●及时助消化不能穿得过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