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家
国情怀
摘要:在教育事业中,班主任角色不容忽视,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班主任是学生、家长、任课教师与社会间的纽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仅是“授业”,还包括“传道”,所谓“传道”,就是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逐步养成家国情怀,并将这种情感贯彻到自己的生活
之中。

目前教育事业中,对家国情怀的教学相对缺乏,使得许多生的家国情怀意
识相对薄弱,家国情怀是每一个生都应该具备的,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一个
重要的教育方向,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管理,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
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荣誉感。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学生;家国情怀
引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是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家国情怀教
育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因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好党在学校的政治优势,成为了目前学校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学校爱国主义的教育方式需要更深层次的
探索及创新。

1影响爱国主义教育因素
1.1红色文化传播平台效果不佳
网络时代的传播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传统弘扬红色文化的平台比较单一。

一方面,当下新媒体占据高地,新媒体具有传播快、时效性、多元化的特点,但
是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并没有搭上新媒体这辆快车,新媒体下的红色文化的弘
扬与传承还十分缺乏。

当下学生常用的社交平台在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中处于
被动地位,在这些社交平台中很难看到红色文化的身影,并没有成型的传播体系
和框架,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另一方面,少量的关于红色文化的弘扬也
只是打了擦边球,内容并不是宣传根红苗正的红色文化,对于学生弘扬红色文化
反而起到了负面的作用,无法向学生完整、准确地传达红色文化的深层意蕴,也
就难以引发学生对弘扬红色文化的深度思考。

当下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的优点,把新媒体与有深度的红色文化相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成为一个需
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另外,关于红色文化的引流以及转载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
问题。

1.2思政教育的情感缺失
学生心理不成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实际生活中部分学生会出现孤独心理,觉得自己承受着巨大压力,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造成思政课教育
中存在情感缺失问题。

社会上过分宽容学生,不重视情感教育,造成一些学生情
感冷漠,无法正常融入到社会中。

受此影响使得优秀传统文化逐渐缺失,部分学生甚至直接抛弃这些内容,如
勤奋、借鉴等。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学生被繁杂的信息与各类思潮围绕着,最
为明显的就是出现各类不良情绪,如校园暴力、自卑等。

这类情况的存在,直接
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策略
2.1立足“家国情怀”,设计育人理念
文化是学校之魂,也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石。

建校之初,学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导向,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答案,确
立了以“厚植家国情怀”为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理念系统。

学校办学理念是“强
我少年,兴我家国”,校训是“求真,向善,尚美,刚毅”,育人目标是培养
“秉承家国情怀,传承人性之美”的优秀学子。

2.2树立爱国榜样
自古以来,在我们祖国的历史中,就有无数的爱国志士,他们愿意牺牲自己
的性命来报效祖国,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班主任可以通过这些爱国志士
给学生树立道德榜样,让他们汲取爱国主义的精神。

例如,班主任可以向学生讲
述钱学森的一生,让学生们了解,钱学森为了给我国的国防事业添砖加瓦,付出
了若干年的时间和心血,讲完后可以让学生联想当前我国的发展情况,谈一谈自
己的感受,再令其将钱学森树立为精神榜样,学习其为国无私的爱国精神,树立
坚定的爱国理想。

2.3与思政教学相融合
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思政课教学主要依托于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支撑,不
论是教学目标、方法、评价模式等都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同时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资源补充,方便教师提升个人技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改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等等。

而且信息化的引入,帮助学生扩充
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心放在重难点的讲解,而
且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导,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和内化。

在当下小学思政课程
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

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借
助多媒体设备充分的为学生展现教学的知识点,从而为思政课程教学提供更多的
便利。

虽然当下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无法真正避免课程
教学的弊端。

然而,也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对这些现代化技术应用的过
程中,教师也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确保教学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确保课程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义务这节内容时,教师就应当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去培养爱
国情感。

在实际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了解到这一
教育主题,并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

接着,教师再为学生们引入课本知识内容,
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让学生真正认识爱国主
义情怀对于中国公民的重要意义,同时以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们展示国旗、国徽
以及居民身份证的图片并讲解相关知识。

只有在课堂上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才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怀,激起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融入爱
国主义教育。

2.4搭建多元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打造“互联网+红色文化”模式也是学生弘扬红色文化重要的
途径之一。

现在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

一方面,学生应该加强自身的红色文化修养,在网络上积极主动学习红色文化,提升
学习红色文化相关知识的内在动力,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中,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积极搭建多元化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打破地区与地区红色文化交流的壁垒,加强不同地区红色文化的交流。

学生
应在短视频中加入红色文化、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的相关内容,积极主动搭建红
色文化学习网站,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营造弘扬红色文化话题环境,组织红色文
化征文活动,组织不同地区的学校分享本地的红色文化,动员更多的学生参与,
形成红色文化社群,增强不同社群之间的点赞与转载。

多元化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的搭建对红色文化的弘扬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此后这扇窗还要越开越大。

结语
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

在学校文化和校
本课程的探索和实践中,努力播撒“家国情怀”的种子,希望它深深扎根于每一
个孩子的心田,期望孩子们成长为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1]黄文娟.传承传统文化,培养语文素养——以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的教学
为例[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9,01:210-211.
[2]南亚敏.核心素养背景下”家国情怀”在历史课堂中的培养思考[J].科技
资讯,2020,585(12):142+144
[3]梁云淞.爱国主义教育对涉密人员培训的重要意义分析——基于新经济人
理论[J].现代商贸工业,2022(08):141-142.
[4]汪婕互联网时代定向培养士官生爱国主义教育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07):124-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