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灰1 号”灰树花高效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2020年第栽dible “川灰1号”是由四川省成都市农林科学院2015年驯化,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灰树花新品种,其野生菌株采自中国道教圣地青城山,当地称为“莲花菌”。

“川灰1号”的成功驯化栽培,为四川省人工栽培珍稀食药用菌提供新的品种,也为四川省制药行业、保健品行业提供新的原料,同时为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开发提供新的特色旅游产品。

现将“川灰1号”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川灰1号”的生物学特性
“川灰1号”子实体较大,肉质,有柄,菌柄呈珊瑚状分枝,末端为匙状、扇形或舌状的菌盖重叠而成,形似莲花。

单朵重300~500g ,单朵高10~15cm ,直径15~20cm 。

菌盖起初黑色,逐渐变为灰褐色,表面有细绒毛,成熟后表面光滑,有放射状条
纹,菌盖边缘较薄,易折断;菌肉白色,厚约2~7mm 。

“川灰1号”属于中温型、好氧性菌株。

菌丝生长温度为5~32℃,最适温度为20~25℃;原基形成的温度为16~25℃;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22℃。

菌丝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

菌丝培养及出菇阶段均要保持
培养环境空气新鲜。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光照,原基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散射光。

2“川灰1号”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2.1
栽培季节
根据“川灰1号”的生物学特性,在自然条件下
四川省每年可以栽培春秋两季。

春季出菇安排在4—
5月,秋季安排在9—10月。

但春季气温起伏不定,出菇效果不佳。

因此,一般安排在7—8月培养菌丝,9—10月出菇。

2.2
培养料及配方
培养料以杂木屑为主,配以适量棉籽壳、玉米芯,添加少量氮素营养如麸皮、玉米粉,同时加入10%壤土。

采用板栗、青冈、栎树等壳斗科的树木
屑,0.5~2mm 颗粒为宜。

以下为常用的配方。

配方(1):杂木屑68%,麸皮15%,玉米粉5%,壤土10%,石膏1%,糖1%,料含水量58%,pH 自然;配方(2):杂木屑48%,棉子壳20%,麸皮15%,玉米粉5%,壤土10%,石膏1%,糖1%,料含水量58%,pH 自然;配方(3):杂木屑48%,玉米芯20%,麸皮17%,
玉米粉3%,壤土10%,石膏1%,糖1%,料含水量58%,pH 自然。

2.3
拌料、装袋、灭菌
拌料时先将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主料提前预湿,加入麸皮、玉米粉等辅料,搅拌均匀后及时装袋。

栽培袋规格可采用15cm×55cm 聚乙烯袋或17cm×35cm 的聚丙烯袋,装袋完成后及时常压或高压灭菌。

灭菌结束后将料袋送至净化室冷却
接种。

2.4
接种
当料袋完全冷却后按照无菌操作规程接种。

聚乙烯料袋采用打孔方式接种,每袋3个接种点,接种后套外袋或接种口贴膜;聚丙烯料袋采用袋口接种,用无棉盖封口。

2.5
菌丝培养
接种后,将料袋移入培养室在黑暗条件下培养菌丝,保持室内温度21~25℃,培养室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清新,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50%~60%。

经过40~45d 培养,菌丝长满袋,这时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刺激,继续培养10~15d ,菌丝转为浓白,培养基表面开始出现菌皮,表明菌丝生理
成熟。

“川灰1号”灰树花高效栽培技术
熊维全
曾先富
李昕竺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园艺所,四川成都611130)
关键词川灰1号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0-8357(2020)05-0043-02
收稿日期:2020-04-29一稿;2020-06-14修改稿。

基金项目:蔬菜新材料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配方新产品的创制与应用(2019年成都市重点支持项目)。

作者简介:熊维全,高级农艺师,从事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推广工作。

联系电话:181****3218。

E-mail :xwqwq520@
,熊维全,43
dible 2.6排袋
菌丝成熟应及时排袋。

排袋方式有两种:第一
种是直接排袋出菇,菌袋直接摆放在菇棚地面或床架上,袋与袋间隔2cm 。

排袋时在菌袋上割边长2~3cm 的三角形小口,并挑出少量培养料(搔菌),相邻菌袋的割口位置要错开,以免影响子实体生长。

第二种是脱袋覆土出菇,提前做好畦宽60cm ,深12cm 栽培畦,并做好土壤杀虫灭菌工作。

边脱袋、边排袋、边覆土。

排袋时菌棒间隔2cm ,覆土厚度3cm 左右,保持覆土层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覆土栽培可以选择出菇棚,也可以选择排灌良好的露地或
林地,露地或林地栽培需要搭建拱棚避雨遮阳。

2.7
出菇期管理
覆土栽培由于土壤温度比较稳定,土壤湿度容易调节,管理相对粗放。

而直接排袋出菇的,温度、湿度受外界气候影响较大,管理难度相对较高,下面主要介绍直接排袋出菇的管理要点。

2.7.1
催菇期管理
菌袋割口搔菌后,保持菇棚温度18~22℃,空气相对湿度95%左右,同时每天10:00—15:00通风换气,其他时段关闭菇棚门,保持棚内空气新鲜的同时拉大昼夜温差。

向菇棚地面灌水或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忌直接向菌袋喷水,忌风直接吹到菌袋。

经过7~10d ,菌袋割口处形成白色凸起状原基。

2.7.2
子实体生长发育时期管理
原基颜色转为灰黑色,表面呈蜂窝状并分泌出少许水珠,即进入子实体分化发育阶段,此时要特别注意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的管理。

温度保持在16~20℃,要相对稳定,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光照强度保持300lx 左右,加强通风,保证棚内空气清新。

通风时间视天气而定,一般是在9:00—16:00通风;向地面灌水或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喷水时要注意避免泥沙溅到子实体上。

2.8采收
当子实体逐渐发育成熟,颜色由黑色转为灰褐
色,继续进行温光水气协调管理,经过10~15d ,子实体转为浅灰色,菌盖充分展开,背面形成菌孔时应及时采收。

灰树花质地较脆易折断,采收时,用手托住菇体,轻轻扭下即可。

包装时用刀片削掉菌柄基部发黄部分,定量分装在吸塑托盘内,采用保鲜膜自动包装机封口,置于冷库内待售,也可烘干待售。

在四川自然气候条件下栽培“川灰1号”,秋季一般只出1潮菇,生物转化率为40%左右。

灰树花菌丝有耐低温的特性,收集出菇后菌棒存放于温度为15℃左右的低温库中,待次年8
月再脱袋覆土出菇,能够再出1~2潮菇,总生物转化率可达到80%以上。

参考文献
[1]王相刚.蕈菌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
黄年来,
林志彬,
陈国良,等.中国食药用菌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图1“川灰1号”子实体及栽培出菇状态
欢迎订购《食用菌》
《食用菌》编辑部有如下余刊:2010年《食用菌》全年51元,2012年、2013年、2015年《食用菌》各54元,2016年、2017年、2019年《食用菌》均60元,2018年《食用菌》第1、5、6期,共30元。

订购方式:1.邮局汇款收款人地址:上海市奉贤区金齐路1000号,收款人:《食用菌》编辑部,邮编:201403;2.银行转账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卡号:622848*************,持卡人:逯
连静;3.支付宝转账
支付宝账号:**********************;4.微
信订购,微信号189****2319。

注:邮局汇款时请务必注明邮购期刊年份,详细收刊地址、联系人和电话;银行和支付宝转账后,请短信告知邮购期刊年份、地址、电话、邮编、联系人等信息。

编辑部联系人:逯连静,联系电话:************,手机:189****2319。

注意:汇款前请先电话联系。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