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文化与自我概念的关系及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社会文化与自我概念的关系及发展
【摘要】: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离开了社会,人的村子也就受到了质疑。
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一个人若是只有人类的身体结构,那他还不是真意义上的人。
只有等他通过一定的社会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获得了适应人类社会生活的社会性,形成了人类的心理结构和行为动力系统,并且获得明确的自我概念,使自己的行为具有明确的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他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关键词】:社会文化自我概念相互关系发展
【正文】:
1,在心理学领域,有两个高度不同的概念都被译成自我。
一个概念原文作self,被译成自我,指个人的反身意识或自我意识。
西方绝大多数心理学家关于自我的讨论,从詹姆斯到米德,从罗杰斯到格根,都是在这一意义上进行的。
我国心理学家对于自我的理解,也高度一致地与self的内涵相对应。
另一个同样被译作自我的概念原文为ego,它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人的个性中从本我分化出来,指导个人适应现实社会生活,使个人行为超越简单快乐原则而遵循现实原则的个性部分。
它是现实与个人的协调者。
虽然,ego的概念中包括有一定的反身意识的意思,但在弗洛伊德的概念体系中,ego只有觉察个人,我需要的作用,还具有意识环境要求,协调本我与超我关系的功能。
不仅如此,ego还直接与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相联系。
当ego不能同时协调本我与超我的相互冲突的要求时,它会发展起各种自我防御机制来解除自我的压力,使肌体免遭损害。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自我防御机制是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联系的心理功能,自我功能的发挥,更多情况下也是无意识的。
2,社会文化一般是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的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即行为模式。
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人类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方向。
社会文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
从社会视角看,社会文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的影响;从个体视角看,社会文化即个体在社会中受它影响而做出的反应。
3,社会文化与自我概念的关系一般是这样的:个人通过社会文化而得以适应社会,获得发展的基点。
社会文化则通过文化的传播而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可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4,由于自我概念实际上起着个人行为自我调节与定向的作用,因而其与社会文化的联系正受到社会心理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上,社会文化关注他观意义上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而较为忽略自我概念培养的重要性。
实质上,一切外部影响力量内化为个人的个性品质,都需要经过自我概念的中介。
只有那些经过人们自我价值系统审定之后自觉选择并被纳入自我概念结构,成为自我概念有机构成部分的信念与相关的行为,才可能真正转化为不需要外在强化力量支持的个性品质。
5,社会文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个性形成或个性化的过程。
社会文化与个性化过程是伴生的、相互影响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
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个性化与社会文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社会文化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延续与文化的传留,个性化使得个人可能具有超越现实而又改善现实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6,总之,社会文化与自我概念是相互存在,并且一方的发展会一定程度
上影响另外一方的发展。
一方面我们要在注重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看到社会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把握社会文化发展的动态,在社会文化发展的趋势下及时的改进自我发展,使之与社会文化相符合。
【参考文献】1,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第八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英] 威廉《社会心理学导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