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知识工作者并不生产本身具有效用的产品(有形产品)。他生 产的是知识、创意和信息。这样的产品本身并无用途,只有通过另一 位知识工作者,把他的产品当做投入,并转化为另一种产出,它们才 具有实际的意义。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在行动上,也将只是 毫无意义的资料。
●知识工作者是一项特殊的“生产要素”,通过这项生产要素, 当今一些高度发达的社会和经济实体,如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才 得以获得及保持强大的竞争力。
德鲁克在45年的咨询生涯中,他与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组织中 的大量管理者打交道,有企业界、政府机构、工会、医院、大 学及社区服务机构;有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和拉丁美洲国家 的管理者,但是,他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天生”的卓有成效 的管理者。他们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最终将追求成效变成一 种习惯。
由此德鲁克从自己的研究和咨询经历出发,认为没有一个有效 的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 一些有效的习惯。
所以,《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一本培养领导能力的书,是一 个管理者进行自我培养、自我修炼的书,也是一本倡导管理哲 学——“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书!
3
前言
在20世纪60年代,大多数领导学方面的研究还认为有效的管理 者是天生的,并试图从管理者的素质角度出发,寻找有效管理 者所具有的不同于常人的个人和特质。
注:部门相互间的沟通。这一段实际上是说,本身管理者的成 果不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只有一个管理者的成果作为另一个管理者的投 入,再经过这个管理者的工作不断的投入和产出,最终才形成客户的成 果,或者说才形成我们的工作成果。也就是说作为管理者,你的工作实 际上是和很多管理者的工作相关联的。
●而在过去,一个机构的组成多以体力工作者为主体。所以,关 于有效性的需求不太迫切,问题也没有今天严重。位居高职的管理者 只不过是下达命令,要求下属执行而已。而且管理者的人数,也只占 全部工作人数中一个极小的比例。
8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例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P3: 战争时期。林肯时代的战争部只有不到50个文职官员,其中绝大多 数既不是“管理者”,也不是决策者,他们仅是通信报务员而也。20 世纪初罗斯福总统时期的美国联邦政府,其全部机构人员,可以宽敞 地容纳在今天国会大厦前任何一座办公楼之内。 和平时期。从前的医院,并没有所谓X光线及化验技术员、营养师、 治疗专家,以及社会工作者等等。而今美国的医院,平均每100为病 人,就需要各类医务人员250人。 长安10年前的研发人员人数很少,而现在,其研发人员已超过1千 人,据说,将来将达到两三万人。 总而言之,在从前的机构中,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听命于人的 体力工作者的效率。知识工作者在从前的机构中并不扮演重要的角色 。
9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所以,早期的知识工作者中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在机构里工作, 大部分人都是自行开业,最多雇佣一位助手。因此,他们的工作是否 有效,只会影响到他们自己。
●而今天,由知识工作者构成的组织比比皆是,而且都颇具规模。 现代社会,是一个由组织化的机构形成的社会。其中的每一个机构, 包括军事机构,都在把重心转向知识工作者,他们在工作中需要使用 更多的智慧,而不是发达的肌肉或灵巧的双手。那些受过教育,懂得 使用知识、理论和概念的人渐渐取代仅有体力技能的人,成为组织里 的主力,他们只有对组织真正有贡献,才算是有效。
5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目录 1.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谁是管理者 3.管理者必须面对现实 4.对有效性的认识 5.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6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要卓有成效。推敲起来,“使某项工作产生效 益”和“完成某项工作”,可视为同义词。身为管理者,不管是企业主 管、医院主管、政府机构主管、工会主管、学校主管,还是军事机构主 管,首先必须要按时做完该做的事情。换言之,管理者做事必须有效。
17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3、●管为理者什必么须管面理对者的现必实须面对现实?德鲁克归纳为主要有 四个方面。一个管理者必须面对很多方面的现实,人是生活 在社会当中,而这四个方面最容易使管理者的工作没有成效。
①.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 如果我们从工作的情形来替管理者下一个定义,我们简直可 以说他是组织的囚徒。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来找他,而事实 上每一个人也正是这么做的。看起来任何一位管理者都几乎 不可能解决这个难题。他不能像医生一样,告诉门外的护士 小姐:“半小时内不要让人打扰我。”正在这个时候,电话 铃响了,来电话的,也许是公司最大的客户,也许是市政府 的 一位要员,也许是他的上司,他不能不接电话。于是接 下来的半小时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是公司发展的需要。
●管理者是工商企业的基本资源。在一个完全自动化的工厂中, 可能几乎没有一个普通员工,但一定会有管理者——事实上,会比以 前的工厂拥有更多的管理者。
●在绝大多数企业中,管理者是最珍贵的资源,而且是贬值最快、 最需要持续予以补充的一种资源。建立一支管理队伍需要多年的时间, 但由于管理不当等原因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垮台。管理者的人数和 每一个管理人员所代表的资本投资,必然会持续地增长。与此同时, 企业对其管理者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每过一代,这种要求就会 提高一倍,没有理由期望这种趋势在今后数十年里会有所减缓。
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

1
《第二讲内容》
前言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第2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2
前言
关于管理方面的著作通常都是谈如何管理别人的,而本书的主 题却是关于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者能否 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 好自己。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书中有两个结论,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 须卓有成效,二是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有效性”虽然人人 可学,但却无人可教,有效性不是一门课程,但却是可以“自我 训练或自我修炼”的,有效性乃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关键,也是 组织发展的关键。
●但是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 有太大的关联。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 身并不是成果。他们也不知道,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 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
●智力、想像力和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但是,资源本身是有 一定的局限性的,只有通过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将这些资源转 化为成果。
7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1、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第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① 因为“有效性”只是“知识工作者”的一种特殊技能,而知识 工作者直到最近才逐渐增多。
●对“体力工作”而言,我们所重视的只是“效率”。所谓效率, 就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而不是“做对的事情”的能力。体力工 作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例如制成了多少双鞋子及 其质量如何。近一百年来,对如何衡量体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 已有相当的研究,现在我们已经能够运用测定体力工作效率的方法, 来促使工作者的产出大为增加。
我们比较注重专业技能和体系知识的培训。比如:体系认证,ERP和 PDM的推行运用,技术人员用的各种软件工具。但这些专业技能和工具 的掌握,如果没有好的观念和态度、没有贡献意识作支撑,未必能发 挥作用。
14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概念介绍:有效性 ⑴就是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也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 ⑵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的一种手段。 ⑶就是管理者达成目标和绩效的必要手段。 所谓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同事之间、部 门之间互为顾客的关系。 ②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对同事和对下属;在中国,说道 与上司的关系,往往是贬义词,溜须拍马,但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取 得有效工作成效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关系,就没有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也不会有有效工作成果。 ③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或报告、体系、ERP、PDM的应用。
●今天我们已经不能再想当然地假定,凡是管理者都一定是有效 的。有效性的课题已不容忽视。
10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② 关于体力工作,我们已有一套完整的衡量方法和制度,从工程 设计到质量控制,但是这种衡量方法和制度,并不能适用于知识工作。 如果所设计的是一项错误的产品,则尽管工程部门能迅速绘制出精美 的蓝图,其结果也是极其可悲的。惟有从事“对”的工作,才能使工 作有效,而这一点,却是无法用衡量体力工作的方法来衡量的。
19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③.使管理者缺乏有效性的第三项现实因素,是管理者本身处于 一个“组织”之中。只有当别人能够利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算 有效。
●对管理者的有效性而言,最重要的人物,往往并不是管理者 直接控制的下属,而是其他部门的人,即所谓“旁系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管理者 本人的上司。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与这些人主动接触,不能使这些人利 用他的贡献,他本身就没有有效性可言。
16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④在本书中,“管理者”一词,将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 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 果的决策。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部分知识工作者都是管理者,因为知识 工作也像任何其他工作一样,有些是属于日常事务性的、不需要什么 技能的工作。在这样的管理者的定义下,知识工作者中管理者的人数, 往往比任何一张组织系统表中所公布的人数多得多。
●体力劳动者的工作绩效容易量化,比较好考核,而管理者的工 作绩效很难衡量和界定。那么管理者的观念、意识和态度及其影响下 的行为和习惯,就对整个企业的工作有效性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只有 每位管理者的工作有效,整个团队的工作才会有效。
13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第三:是加强自我培训,提升自己的需要。 ●若干年来,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
例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P5: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知识工作 者的有效性,美国是这方面的典型。本书是1966年写的,当时美国在 教育方面投资庞大,培养一位自然科学方面的博士,约需10-20万美元, 培养一位没有什么特殊职业技能的大学生也得花5万美元以上,而当时 5万美元在今天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12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18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②.管理者往往被迫忙于“日常运作”,除非他们敢于采取行动 来改变周围的一切。比如:美国、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司的高 层管理人士都存在因只抓具体业务不抓总体管理而受到批评。而且 这种现象还不仅仅局限在高层中,组织内的每一位管理者,几乎都 有这种困扰。究其原因,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管理者周围的现实 因素。除非他能够毅然改变周围的一切,否则他的面前将出现一连 串要干的事,让他忙得无暇它顾 。
●我们无法对知识工作者进行严密和细致的督导,我们只能协助 他们。知识工作者本人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 做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
●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效性,及他在工 作中是否能有所成就。如果他的工作缺少有效性,那么他对做好工作 和做出贡献的热情很快就会消退,他将成为朝九晚五在办公室消磨时 间的人。
15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2、谁是管理者 ①“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 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该组织 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例如:在游击战中,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 ②知识工作者不能用数量来衡量,也不能用成本来衡量。衡 量知识工作者主要应看其结果,而不是看机构的规模有多大或管理 工作的繁简。 ③在每一个知识型组织中,总有人单独作战,虽然他们没有 下属,但他们仍然算管理者。 例如:李总负责的基建工作。
4
前言
所以“管理有效性“的关键,不在于有效地“管理别人”,而 在于有效地“管理自己”;不在于“如何管理他人”,而在于 “如何管理自己”。 如果企图象对待“体力工作者”一样去管理别人,结果只能适 得其反。对待知识工作者,我们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管理者 必须学会使自己的工作有效。 关于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为什么管理者的工作需要 卓有成效,后面专门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