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化妆品消费情况调查——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年级分布情况
从图1中分析得出:在此次调查中男性比例
,女性的比例为69.9%,所以我们得出,在日常生活中化妆品的使用者主要是以女性为主。
2.2年级分布情况分析
从图2中观察到:大二使用化妆品的人数比例最少,占比为7.77%,大三使用化妆品的人数最多,占比为63.11%,相对而言,大一和大四占比比例相当,分别为13.59%和15.53%。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化妆品的使用情况与大学生的休闲时间相关的。
2.3消费金额及来源分析
从图3、图4中看出大学生化妆品消费53.4%主要集100-500元;其中有少量集中于500-1000元及
图3消费金额
图4消费金额来源
图5购买化妆品是考虑的因素图1性别比例
图7化妆品方式的选择图8选择购买化妆品的立场
图6购买的化妆品等级
的主流方式。
购买立场分析
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购买化妆品时有51.46%的人是在深度考量自身情况的立场下才进行购买的,有21.36%的人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的立场下进行购买,但也的人盲目跟风进行购买;从侧面可以看出大学生部分消费行为还是存在盲目性。
调查结果
本小组通过对大学生化妆品消费状况和消费态度的
较为全面地了解了甘肃农业大学学生化妆品消费的行为特征,并进行了归纳总结。
结果如下:
第一、此次调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调查结果真实
比较客观的反映了目前甘肃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每月生活费来源、消费金额、购买方式、日常化妆品消费行为及消费特征。
第二、消费品的质量和价格一般被认为同使用价值相
即被看作消费理性的诉求对象,品牌和时尚更多地体现了使用者的身份和形象,其魅力在于符号标示和象征带有较多的感性色彩,即被看作消费非理性的诉求
对这两方面的不同选择体现了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的理性和非理性状态。
第三、随着大学生群体人数的持续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不断增强,逐渐出现攀比和“重面子”的各种问题,从而导致某些大学生出现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的不良消费习惯。
第四、通过调查得出甘肃农业大学学生的化妆品消费行为及消费理念较为合理,大多数的女生每天都使用护肤品,对品牌有一定的信任和追求,而且能够合理的计划自己的消费比例。
而超前消费只是消费群体中的少数现象。
4结束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化妆品市场异军突起、前景广阔,所展现出的潜力也是无限的;而大学生作为化妆品消费中的特殊群体和消费市场的新力量,备受关注。
本文的研究对象仅限于甘肃农业大学大众食堂,主体主要是大三学生,得出的结论比较片面,后续研究应该扩大研究对象和主体,得出更加全面、便于推广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谢雨含.北京在校女大学生使用化妆品情况调查报告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第十届中国化妆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2014:65-72.
[2]陈功焕,刘小珍,陈茹婕.上海城区22岁~25岁女性化妆品消费心理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32):183-184. [3]雷思捷,欧阳秋珍.B2C模式下女大学生网购化妆品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湖南文理学院的调查[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17):38-40.
[4]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06):104.
[5]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
农业教育,2004(06):89-91.
[6]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02(1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