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i11发动机使用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Ci 11发动机使用手册
1 dCi 11系列发动机简介
dCi 11发动机是从法国雷诺卡车引进的直列、六缸、四气门、共轨直喷、增压中冷柴油机,该发动机满足欧三排放、具有低油耗、低噪声等优点。
发动机型号有:dCi 420、dCi 375、dCi 340。
目前,我公司已根据法国雷诺卡车公司许可证制造dCi 11系列发动机,装备我公司生产的车型,以满足用户对高性能柴油车的需要。
2 发动机铭牌
发动机铭牌位于发动机进气侧气缸体上。
如下图所示
SERIAL 出厂编号额定功率POWER 型 号总 成 号kW yyyy.mm.dd
11.1
1000010-E1001-01dCi420-3051000003303
DISPL
排量L
中 国 制 造MADE IN CHINA
N°
制造日期DATE
TYPE
ORGAN
发动机型号说明: 例如:dCi 420-30 d :Diesel ,柴油;
C :Common rail ,共轨; i :Injection ,喷射; 420:420Ps ; 30:排放达欧III 。
发动机铭牌
3 dCi 11系列发动机外部总成识别
1机油加注口 2 发电机总成 3 手油泵总成 4 离心式机油滤清器 5 喷射泵总成 6 EECU 及冷却板总成 7 空调压缩机总成8 进气管 9 高压油管总成 10 油轨 11 起动机总成 12 低压油管总成 13 铭牌 14燃油滤清器总成
1 排气歧管(三段)
2 排气制动
3 排气管
4 增压器进油管
5 机油滤清器
6 机油冷却器总成
7 进
气接管(排气侧) 8 增压器总成 9 空压机回水软管 10 空压机进水软管 11 空气压缩机 12 增压器回油管 13 发动机进水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进气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排气侧
1 发动机除气接头
2 发动机线束
3 水泵及节温器总成
4 扭振减振器
5 曲轴皮带轮
6 水泵进水管
7 发电机皮带张紧轮
8 风扇皮带轮
9 惰轮 10 风扇皮带张紧轮 11 曲轴箱通风管 12 空调皮带张紧轮 13 油底壳
1 气缸盖罩盖
2 气缸盖总成
3 气缸体总成
4 飞轮壳
5 曲轴
6 飞轮及信号盘总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前 端
1 2 3 4 5 6
后 端
4 燃油喷射系统
4.1 系统布置
dCi 11发动机采用BOSCH公司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
系统各部件在发动机上的布置如下图:
燃油进油油路电子部件:
1ECU冷却器9202发动机电控单元(EECU)
2进油管和喷油器回油管92131缸高压泵电磁阀
3手油泵和预滤器92122缸高压泵电磁阀
4油轨回油管9208油轨压力传感器
低压油路9228飞轮转速传感器
5输油泵9262油泵转速传感器
6低压油管7362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7燃油滤清器9226发动机机油温度传感器
8回油阀9200进气压力和温度传感器
9燃油计量单元8275发动机机油油位传感器高压油路2266发动机停机控制(驾驶室翻起时)10高压泵7368发动机机油压力传感器
11油轨输油管18燃油滤清器堵塞传感器
12共轨17发动机线束
13轨压限制器辅助功能部件
14流量限制器8150排气制动电控阀
15喷油器输油管7940发动机制动电磁阀1
16缸盖输油管7941发动机制动电磁阀2
9220~9225喷射控制电磁阀9201整车电控单元(VECU)7519诊断插座
燃油油路示意图如下:
A 吸油部分
B 低压部分
C 高压部分
D 回油部分(返回油箱)
4.2 系统特性
电控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高燃油压力根据发动机的需要而改变,独立于发动机负荷和转速;
➢喷油正时根据发动机的需要而改变,独立于发动机负荷和转速;
➢压力-时间型燃油计量;
➢根据需要进行预喷射(降低柴油机噪声、改善冷起动);
➢车载电子系统管理多点喷射。
EECU:EECU从传感器和整车电控单元(VECU)接收信息,并根据输入的数据,预控制燃油喷射和某些辅助功能(发动机冷却风扇、缓速器、怠速)。
ECU冷却器:通过橡胶三明治安装方式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在支撑ECU时起减振作用。
它能够释放由发动机传导的热能和通过ECU的电流(控制喷油器)所产生的热能。
手油泵和预滤器:手油泵和预滤器集合为一体,预滤器的滤网用来清洁柴油。
输油泵:输油泵是齿轮泵,安装于高压泵泵体上。
输油泵不能维修。
输油能力:500L/h。
回油阀:回油阀用于保持低压油路压力在发动机怠速工况时为4~5bar,在2000rpm 转速下为6~7bar。
该阀校准值应当为1.8~2.8bar。
燃油计量单元:集合了两个燃油流量调节电磁阀。
每个电磁阀预控制一个梭形阀,从而管理高压泵入口的燃油流量。
不可维修。
燃油流量调节电磁阀(见右图):两个燃油流量调节电磁阀
安装于燃油计量单元上,用于调节燃油流量来维持油轨压力处
于所需的值。
不供电时,电磁阀处于常闭位置(最大轨压)。
电
阻值:15Ω,当电磁阀失效时,必须更换高压泵。
高压泵:由两个油泵单元组成,柱塞由凸轮控制。
高压泵
不可维修。
油轨:连接在高压泵和喷油器之间。
油轨安装有:轨压传
感器、流量限制器和压力限制器。
轨压限制器通过旁通燃油至回油管,保护高压油路,防止过高压力。
如果损坏,必须更换轨压限制器。
限制器标定:1650±50bar。
轨压传感器是压电式传感器。
供电电压5V,其提供的输出电压(0.5~4.5V)是所测量压力值的函数,该值被送往ECU。
流量限制器装在油轨的每个出油口。
在高压油路中万一有过高的流量或持续的泄漏出现时起隔离作用(喷油器管路破裂,喷油器故障等)。
工作正常的限制器最大流量:600mm3(mm3/喷射)。
喷油器:每个单元有一电磁阀安装在喷油器体上,用来控制喷油器的开关。
喷油器不能维修。
每次拆卸该单元,所有密封件必须要更换。
电磁阀电阻:0.33Ω/20℃,接线无极性。
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由双滑移可变电阻桥和位置触点开关组。
固定电阻2300Ω。
转速传感器:为感应型,通过飞轮凹槽和油泵齿圈可产生正弦电压信号。
信号频率与发动机转速成比例。
飞轮提供58凹槽(60-2)。
缺的2个凹槽对应1缸上止点。
油泵齿圈有7齿(每缸上止点对应一个齿,两个紧靠在一起的齿为1缸上止点。
)传感器阻值:770~950Ω/20℃。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为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
特征参数:
进气压力和温度传感器:一个传感器集成了两个测量元件,传感器安装于进气歧管上。
压力传感器是压电式传感器,供电电压5V,其信号输出电压为0.5~4.5V。
温度传感器为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
特征参数见下表:
发动机机油压力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供电电压5V,输出5V电压是发动机机油压力的函数(0~7bar)。
发动机机油油位传感器:特点是热敏电阻-加热线圈。
由ECU供电,线圈随着温度上升其阻值发生变化,ECU根据阻值的变化即可确定发动机机油油位。
特征参数见下表:
发动机停机控制(驾驶室翻起时)*:是一个带常开触点的开关。
当驾驶室翻起时,该开关用于发动机停机控制。
诊断插座:诊断插座允许共轨系统同专用诊断工具通讯,用于全面诊断和参数定义。
燃油滤清器堵塞传感器:是一个带常闭触点的开关。
当两测点之间的压力差约为3bar时,开关的状态发生改变。
滤清器堵塞信息是时间延迟型的,并且只在发动机处于其工作温度时才显示信息。
这是为了避免压力泄漏或寒冷气候条件下柴油凝固造成的误报现象。
4.3电子部件故障影响
当发生故障时,根据故障的重要程度,结果可能是可以忽略的(如转速传感器)或者可能严重影响到系统特性直至禁止发动机起动。
为使发动机尽可能少抛锚,当故障不太严重时,电控系统依靠缺省值替代不能再测量的值发挥功能。
部分功能可能会失效或在“后备”模式下运行;发动机性能可能会下降。
无论出现什么故障,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都需要立即检修。
系统在“后备”模式下运行,对发动机可能影响如下:
➢最大油轨压力下降;
➢起动时间延长;
➢缓速器停止工作;
➢冷却风扇预控制改变;
➢一个或多个喷油器停止工作;➢等等。
VECU和EECU之间CAN通讯故障(VCS-V 超时)
CAN控制器故障,通讯中断
VECU和EECU之间CAN通讯故障EEPOM故障
ECU内部故障如果内部电源过高,喷嘴断油回路测试不能
完成
ECU内部故障
发动机功率不下降如果内部电源过低,喷嘴断油回路测试不能
完成
通过多级功率测试的断油回路测试不能完成
通过EECU进行的断油回路测试不能完成
喷油器控制电容故障喷油器控制电容组1短路到电瓶电压
1/2/3缸或4/5/6缸燃油喷油器工作失效
发动机功率下降50%
喷油器控制电容组1短路到地
喷油器控制电容组2短路到电瓶电压
喷油器控制电容组2短路到地
ECU监控EECU采集发动机转速和泵转速接口故障发动机功率下降(显示信息后120s)
发动机工作不稳定
EECU采集发动机转速和泵转速接口故障
电压低没有参数化发动机厂的DATASET没有进行参数化发动机功率不下降,需要重新定义EECU
参数
BOSCH 的DATASET没有进行参数化
5 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示意图如下:
冷却液温度低于83℃时,冷却液经水泵加压,流经管壳式机油冷却器,进入气缸体水套,经上水孔进入气缸盖水套,从前端盖回水至水泵,进行小循环。
当冷却液温度高于83℃时,节温器逐渐打开,90℃直至关闭小循环泄水孔,从前端盖回水进入散热器进行冷却,再进入水泵进行大循环。
当打开车上的暖风装置时,在冷却系统压力的作用下,部分热水从缸盖前端盖上的出水管引出,进入暖风散热器,热风经送风管吹到风窗玻璃除霜或从风门吹出供驾驶室取暖,由暖风机散热器冷却的冷却液,经出水管返回水泵进水管,重新参加循环。
缸盖前端盖上安装除气接管,在冷却系统压力的作用下,气(汽)水混合物从这里引出,经除气管到达膨胀水箱,在此气(汽)水分离,不含气(汽)体的冷却液从膨胀
水箱底流经回水管回到水泵进水口,重新参加循环。
6 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示意图如下:
1 气缸体上油孔至缸盖
2 机油冷却器
3 活塞冷却喷嘴
4 至喷射泵
5 至惰轮轴
6 至机油压力传感器
7 至离心式机油滤清器
8 机油泵
9 机油收集器 10 摇臂轴至摇臂 11 至增压器 12 至凸轮轴轴承 13 主油道 14 至主轴承 15 至连杆轴颈 16 曲轴内油道 17机油滤清器 18 至机油滤清器
润滑系统油路流程示意图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发动机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7.1 新发动机的走合
走合里程为1000~2500km,在走合期内务必注意下列项目:
➢在走合开始的250km内严禁装载,发动机转速严禁超过2000r/min。
➢汽车起步前要中低速运转进行暖机。
➢发动机怠速或满负荷运转严禁超过5分钟。
➢避免发动机恒速运转。
➢适时换档,防止发动机低速硬拖。
➢经常观察机油、水温表。
➢经常检查机油、冷却液液位。
➢发动机在长时间高速或大负荷运转后,严禁突然熄火停车。
行车完毕后,应让发动机保持怠速运转,待温度下降后方可熄火停车。
➢走合结束后,必须更换机油、机油滤清器及离心式机油滤清器转子。
7.2 发动机的起动
发动机带起动辅助装置(如燃油预热器、水温预热器、进气预热器等)时,可在-35℃正常起动,若不带,发动机可以正常起动温度为-15℃。
➢每天首次起动要检查冷却液面、机油标尺。
➢起动机起动时间不能超过30秒,连续起动要至少间隔2分钟。
➢起动后15秒内,注意机油压力的变化。
➢每日首次起动后,应中低速暖机3~5分钟才能起步。
燃油系统排气。
如果燃油系统中有气,可能导致起动困难或运转不稳。
燃油滤上的排气螺钉可以进行排气。
如下图,松开排气螺钉1,然后旋开并驱动手油泵2直到燃油中没有气泡。
拧紧排气螺钉并驱动手油泵直到很费劲。
起动发动机之前要旋紧手油泵控制推杆。
驱动起动机直到发动机着火。
禁止使用起动机进行燃油系统排气。
(这一部分
应调整到7
.2.)
7.3 发动机预热和怠速
➢冷机禁止大油门运转发动机,冷起动时应逐渐提高发动机转速。
➢发动机怠速严禁超过10分钟。
发动机怠速时间过长,会导致燃烧室温度下降,引起燃烧不良,形成积炭阻塞油嘴喷孔,并引起活塞环和气阀的胶着。
7.4 发动机停机
➢经长时间高速或大负荷运转,停机前应怠速3~5分钟,以便让润滑油和冷却液把燃烧室、轴承、和轴的热量带走。
7.5 发动机的使用操作注意事项
➢避免在冷却液低于60℃或高于100℃情况下连续运转发动机,应尽快查找原因。
➢禁止在机油压力过低时运转发动机。
机油温度85℃时主油道最小压力:
2.5bar/1000r/min,4.3bar/2000r/min。
➢严禁发动机带故障运行。
留心发动机性能、声音及可见预兆的变化,若不正常应停机检查。
7.6 正确加注冷却液的方法
➢加注冷却液不要过急,否则,发动机水套中的气体不易排出。
➢加满后,运行热机后再检查一次,若不满再加注。
➢加注完成后,必须拧紧膨胀水箱盖。
否则,易造成发动机穴蚀。
7.7 油液的选用
7.7.1燃油选用
必须使用满足欧III标准所规定的合格品轻柴油,用户可根据本地区的大气温度选
环境温度柴油牌号
4℃以上0#
-5℃以上-10#
-5℃~-14℃以上-20#
-14~-29℃以上-35#
-29~-44℃以上-50#
7.7.2 机油的选用
机油零件号为DR100193739。
不按规定使用机油将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寿命,
7.7.3防冻防锈液
防冻防锈液零件号为DR100185825。
用户必须选用本公司DC系列防冻防锈液;更
换周期为2年;特殊寒区使用的防冻液冰点应比当地最低环境温
防锈液。
7.8 发动机保养
7.8.1每日检查项目
每日首次起动前,检查下列项目,如有不正常应及时修理。
➢检查机油油面高。
将车停在比较平坦的路面上,在整车热机停机10分种后检查油面高度,取出机油标尺,用干净抹布擦干后插入到极限位置,然后再次拉出,观察其油面位置,油位必须在机油标尺上下刻线之间,高于上刻线应放掉,低于下刻线要添加,且尽可能使油位达到上刻线。
上下刻线间的容量:3.4L。
➢检查冷却液存量并及时添加。
➢检查冷却系有无泄漏,以及散热器的散热片上是否有过多的尘土和碎片。
➢检查增压器与进排气管的连接是否严密,不能漏气。
7.8.2每5000km保养项目(执行日常维护的项目并加做下列各项)
➢清洁发动机总成。
➢检查皮带松紧度。
➢检查冷却液的泄漏现象。
➢检查发动机是否漏油。
➢检查机油的清洁度和剩余量。
➢检查燃油泄漏情况。
➢检查皮带张紧轮轴承。
➢检查并紧固进排气系统的连接螺栓螺母,并检查各衬垫是否完好。
➢清洁、维护燃油滤清器。
➢清洗机油收集器滤网。
7.8.3 每15000km保养项目(执行5000km保养项目并加做下列各项)
➢更换机油并冲洗油底壳。
➢更换机油滤清器。
➢更换离心式机油滤清器转子总成及密封圈,并清洗外壳。
7.8.4 每25000km保养项目(执行5000km保养项目并加做下列各项)
➢检查调整气阀间隙。
➢检查调整发动机制动调整螺钉间隙。
➢更换燃油预滤器。
➢更换燃油滤清器总成及密封圈。
7.8.5 每50000km保养项目(执行5000km保养项目并加做下列各项)
➢清理曲轴箱通风装置。
➢清洗冷却系。
➢清洗机油冷却器。
➢根据需要调整机油泵。
➢检查主轴承盖、连杆、气缸盖、摇臂轴、减震器轮毂螺栓的拧紧力矩。
➢检查其它螺栓的紧固情况。
➢检查节温器的功能是否正常。
➢检查增压器工作情况。
➢检查减震器。
➢维护起动机和发电机,检查轴承。
在检查和更换周期之前出现报警信号,应及时调整或更换。
8 主要总成的维护和调整
8.1皮带及皮带张紧轮检查
拆下驱动皮带:检查皮带损坏情况;风扇轮毂应自由旋转,没有过大的轴向窜动。
检查皮带张紧轮轴承。
在手压下,应自由旋转,没有发卡现象;润滑脂是否有析出现象,若有应及时更换。
8.2更换机油
汽车每行驶15000km(根据所选用机油型号的不同可延长换油周期)时,必须更换机油。
更换前要预热发动机。
按规定量加注机油:32L。
加完机油后,怠速运转发动机,观察机油滤清器和放油螺塞有无泄漏。
停机后等5分钟,待机内机油流回油底壳中,再用机油标尺检查油位,油位必须在机油标尺上下刻线之间,高于上刻线应放掉,低于下刻线要添加,且尽可能使油位达到上刻线。
8.3 机油滤清清器
更换机油的同时必须更换机油滤清器。
更换时要用清洁的机油加满新机油滤清器,加满后要等一下,确保加满。
在安装滤清器前,用少量机油涂在密封圈表面。
安装时,用手拧紧至密封圈接触后再拧3/4圈。
过紧则容易导致螺纹或密封圈的损坏。
8.3 离心式机油滤清器
汽车每行驶15000km 时,必须更换转子总成和密封圈。
拆卸时,按顺时针方向松开压紧螺母,取下壳体,更换转子总成及密封圈。
装配时,在新密封圈外侧涂润滑油,然后按逆时针方向拧紧压紧螺母至30Nm 。
8.4 燃油滤清器
汽车每行驶25000km 时,必须更换燃油滤清器。
在更换前,用清洁的燃油加满新的燃油滤清器,一定要加满,否则燃油系中进气后,将起动困难。
安装前用少量燃油涂在密封圈表面。
安装时,用手拧紧至密封圈接触后再拧3/4圈。
8.5 气阀间隙的调整
发动机冷态调整值:排气阀:0.70mm , 进气阀:0.40mm 。
转动飞轮,使1缸活塞处于压缩上止点位置。
调整下列气阀间隙: 1(进)、2(排)、3(进)、6(排)、7(进)、10(排),将锁紧螺母拧紧至40Nm 。
顺时针转动曲轴360°,调整下列气阀间隙:4(排)、5(进)、8(排)、9(进)、11(进)、12(排),将锁紧螺母拧紧至40Nm 。
注意:发动机从后端至前端依次定义为1、2···6缸,气阀顺序依次为1~12号。
8.6 发动机制动调整螺栓间隙调整
➢ 松开锁紧螺母和调整螺栓;
➢ 在柱塞和气阀轭之间插入厚度为3.05±0.05的垫块; ➢ 拧紧调整螺栓,直到柱塞与垫块完全接触; ➢ 拧紧锁紧螺母至40Nm 。
8.7 扭振减振器检查
从总成上拆下减振器,检查是否存在如下缺陷: ➢ 磕碰痕迹和安装孔锥形; ➢ 任何裂纹; ➢ 撞击点;
➢ 零件外表起皱——正常厚度为3mm ; ➢ 零件外表扭曲变形; ➢ 零件外表凸起;
➢ 摇动扭振减振器时的响声;
压紧螺母 壳体 转子总成 心轴 转子滤底座
➢选取4点,去除两侧的油漆,测量减振器的厚度,测量点的厚度差应小于0.25mm。
若存在以上任一缺陷,则需要更换减振器。
减振器安装前,必须先清洗减振器。
将轮毂装到减振器上,拧紧力矩:110Nm。
8.8 机油冷却器的清洗
汽车每行驶50000km必须清洗机冷器。
润滑油路用去油污产品清洗。
冷却水路,先用浓度为5~6%的盐酸溶液浸泡30分钟并不时搅动,再用2~3%苏打水漂洗,最后用水清洗。
干燥零件。
检查。
将进出水口堵上,在80℃热水中进行泄漏试验,空气压力为6bar,检查是否有气泡产生。
若有需更换。
8.9节温器的检查
汽车每行驶50000km必须检查节温器工作情况。
节温
器检查。
将节温器浸泡在水中,逐渐加热、搅拌,检查节
温器的开启温度。
测量温度为90℃的开启尺寸A不小于
9.5mm。
如有问题,更换节温器。
8.10 冷却系的清洗
冷却系最好使用防冻防锈液,否则易使水孔堵塞,并
引起机件过热而发生故障。
冷却系内的水垢必须定期清洗。
在50000km维护时,必须清洗冷却系。
清洗方法:将700~800g苛性钠和150g煤油配制成混合液,注入冷却系,发动机中速运转10~15分钟后,放出水溶液,然后再用清水清洗一遍。
8.11 水泵安装
安装水泵时,在o形圈外测涂肥皂水,水泵安装螺栓分两次拧紧,预紧10Nm,再拧紧至20Nm。
否则,容易引起水泵损坏。
注意:水泵安装螺栓必须涂密封胶,否则,会引起齿轮室润滑油的泄漏。
8.12 增压系统的保养
增压器与进、排气管的连接必须严密不能漏气,如果排气管和涡轮之间漏气,增压器效率将大大降低,柴油机排气温度将急剧升高,从而损坏气阀和增压器。
新机起动前必须通过增压器进油管对增压器注满清洁机油,以保证柴油机一起动,增压器轴承就能得到润滑。
在柴油机停机前,应在怠速下运转3~5分钟,使增压器转速下降、温度降低,并监听增压器运转声音。
如发现异常应停机检查,如增压器转子转动不灵活有卡滞或磨损声必须送维修站修理。
8.13油底壳的安装
安装油底壳前,必须在缸体与飞轮壳、缸体与齿轮室、前端板的交汇处,涂密封胶(如下图),确保密封。
油底壳安装按图示顺序拧紧螺栓,拧紧力矩:20Nm。
9紧固螺栓拧紧工艺
螺栓类别拧紧工艺重复使用性备注
气缸盖螺栓①拧紧M20的螺栓至200Nm;
②拧紧M14的螺栓至120Nm;
③松开M20的螺栓,依次拧紧
至130Nm+180°;
④松开M14的螺栓,依次拧紧
至70Nm+120°。
可以重复使用
重复使用时,
润滑承压面及
螺纹副
摇臂轴螺栓不带发动机制动40 Nm+90°可以重复使用
重复使用时,
润滑承压面及
螺纹副
带发动机制动时60Nm+
120°
可以重复使用
重复使用时,
润滑承压面及
9.7
11发动机故障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