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胃穿孔25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鳖盎丛!』!!}型盘查垫!Q生!Q旦笙!鲞笙!塑!竺型堕曼!墅型型!型!!螋!Q!坐!垫!Q!!堡:!!塑!:!.369.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胃穿孔25例
曹慧张宏伟刘丰丽马同胜
【摘要】目的总结25例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导致胃穿孔患儿的治疗经验,探讨提高新生儿先天性胃肇肌层缺损疗效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患儿诊疗经过,25例入院后均予持续胃肠减压,保暖,加强呼吸管理,抗感染以及纠正脱水、酸中毒,完善术前准备等处理;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剖腹探查手术;术后予呼吸机支持、腹腔灌洗、抗休克、抗感染以及支持对症治疗。

结果25例中,18例治愈,其中1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l o年,患儿生长发育正常。

3例术后中毒性休克继续发展,3例术前合并新生儿肺炎及硬肿症的患儿术后病情加重,1例术后胃肇修补处瘘,需再次手术,以上7例患儿均放弃治疗。

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抗休克和加强支持治疗、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是提高新生儿先天性胃擘肌层缺损胃穿孔治愈率的关键。

【关键词】胃破裂/畸形;婴儿,新生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的
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较为少见,穿孔常于出生后3
—5d出现,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多见。

本院1985年
7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2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
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25例中,男13例,女12例,其中2例为双胞
胎。

出生体重1.9~3.8kg,平均出生体重(2.94±
O.24)kg;年龄2~7d。

就诊时间:出生后2d内就
诊4例,3~5d就诊18例,5d以上就诊3例。

13
例为足月产,12例为早产儿。

5例围产期有严莺缺
氧史,8例术前存在中毒性休克,其中l例入院后即
予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拒
奶,哭闹,呕吐,呼吸困难,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或仅排
少量肠液样黏液便。

腹部立位X线平片均显示膈
下有大量游离气体,均未见明显胃泡显影。

二、治疗方法
人院后均予持续胃肠减压,保暖,加强呼吸道管
理,抗感染,纠正脱水及酸中毒,完善术前准备等处
理。

患儿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
见穿孔部位为胃前壁及胃大弯侧,病变以胃大弯为
中心,为大小不等的胃壁肌层缺损,代之以膜样胃
doi:10.3969/j.i ss n.1671—6353.2010.05.019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221006),E.m ai l:
口【118513178@163.eo m;通讯作者:张宏伟临床研究
壁组织,6例缺损直径<2cm,8例缺损直径2—3cm,9例缺损直径3—5cm,2例胃壁肌层自贲门至胃窦部大面积缺损。

穿孔周围无正常胃肌层,胃壁呈半透明薄膜状,厚约0.5i nt o,于膜样组织的中央区域出现穿孔或破裂。

切除的膜样胃壁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为胃壁肌层缺损,行胃修补术,将穿孔周围无肌层的胃壁彻底切除至形态及色泽正常部位,对有活动性出血的胃壁,行全层内翻间断缝合及浆肌层包埋缝合,术中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

2例患儿术中发现合并肠旋转不良,加行L a dd’s手术。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以及对症支持治疗。

结果
25例中,18例治愈,其中l O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10年,患儿生长发育正常。

3例术后中毒性休克继续发展,3例术前合并新生儿肺炎及硬肿症的患儿术后病情加重,1例术后修补处瘘,需再次手术,以上7例患儿均放弃治疗。

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病因目前尚不统一,较为公认的学说为胚胎发育学说、局部选择性缺血学说以及胃内压增高学说。

先天发育障碍及局部选择性缺血可能是本病的主要原因,胃内压增高可
370
能是发生穿孔的诱因…。

有学者认为,治疗效果与发病至手术的时间及术前全身状况有关心】。

早期诊断和积极的术前准备对提高治愈率十分重要。

该病以早产儿多见,本组早产儿占48%(12例)。

患儿是否足月、出生时体重以及有无合并症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旧J。

患儿通常无前驱症状,在胃穿孔前准确诊断较为困难。

胃穿孔通常发生在出生后l周内,本组患儿多在出生后3—5d出现穿孔。

当患儿特别是早产儿突然出现腹胀,腹部呈球状膨隆,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出现皮肤花纹,有休克或弥漫性腹膜炎时,要高度考虑本病。

如此时不能及时诊断和手术,患儿全身情况恶化,可出现感染性休克、代谢酸中毒、D I C等;腹部x线检查可发现气腹,液气腹,胃泡影消失,而肠道充气正常。

如发现横跨整个上腹部有一巨大的液气平面,也要高度怀疑本病,通常可见胃管内有血性胃液,碘酒造影时见造影剂直接自胃进入腹腔。

有报告极低体重儿x线征象可不明显,需定时反复摄片检查一1。

本组25例均以消化道穿孔收入院,其中17例术前考虑为新生儿胃肇缺损,手术前后均予持续胃肠减压、保暖、加强呼吸道管理、应用二联以上抗生素、纠正脱水、休克及酸中毒等处理。

作者体会:①严重腹胀患儿在输入一定量液体后,可按30m L/kg 的速度缓慢腹腔穿刺抽吸,减轻腹胀,缓解呼吸困难;②术前准备时间不宜超过4~6h;③术中根据穿孔大小行穿孔缝合术或胃壁修补术,将穿孔周围无肌层的胃壁彻底切除,直至形态及色泽正常;对有活动性出血的胃壁行全层内翻问断缝合及浆肌层包埋缝合。

④术中应用大量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并放置腹腔引流;常规探查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避免遗漏其它合并疾病。

手术过程中保持适当的室温及床温,本院近10年来均使用天津汇康医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W EL一1000W型恒温水毯,温度控制在38℃一4l℃。

⑤术后监护,予呼吸机支持,在扩容、纠酸治疗的同时,予血液少量肝素化,即每公斤体重50—80U肝素加入液体中滴注,能有效改善微循环,防止休克和D1C的发生。

术后48h内用O.1%的温甲硝唑液(50m L/kg)通过腹腔引流管进行腹腔灌洗,每日2次,‘可控制腹腔污染,减少毒素吸收,有利于防治中毒性休克。

术后1周内应用静脉营养,采用外周静脉套管针方法,用微量输液泵控制速度,全日需要量在18—20h内均匀输入。

早产儿术后可使用丙种球蛋白,提高免疫力。

参考文献
1金百祥,临床d、J Lfl,科[M].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8:116一118.
2刘钧澄,桂栏生.d,J L外科新进展[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2:150.
3李红卫,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5例[J].临床
d、JL#b科杂志,2008,7(6):76.
4A sc hner JL.D el ug as K s,M e t l ay L A,et al,Spon t舳e伽s f ocal gast r o i nt est i n al per for at i on i n ver y l ow bir t h w ei g ht i n f a n t [J].Jped i at r,1988,113:364—367.
(上接第368页)
2006,68(2):402—405.
3周源,张顺利,张学衡,等.d,JD睾丸卵黄囊瘤的预后探讨[J].中华dxJ L#b科杂志,1991,12(4):210—210.
4O ot t am a sat hi en S,Thom as J C.A dam s M C.et a1.Tes fi cul ar t um o r s i n chi ldr en:a s ingl e-i ns ti t uti onal expe ri e nce[J].B J U
I nt,2007,99(5):1123一1126.
5A g ar w al P K.Pal m er J S.T es t i cul ar a nd par at es t i cu l ar no t)-pl鹬脚i n pr ep uber t al m al es[J].J U r ol,2006,176(3):875-881.
6G r a dy R W,Ros s J H,K a y R.Pat t er ns of m et as t at i c,s pr ead
i n pr epuber t a l
yol k s a c t um or of t he t est i s[J].J U r o l,1995,
153(4):1259—126I.
7:’刘国华,李衷初.d,J L睾丸卵黄囊瘤现代诊治概念[J].实
用肿瘤杂志,1995,10(2):66—68.
8林满霞,徐辉雄,谢晓燕,等.睾丸卵黄囊瘤、畸胎瘤、精原
细胞瘤的超声诊断标准再探讨及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
医学杂志,2009,25(3):308—311.
9叶云林,秦自科,周芳坚,等.婴幼儿I期睾丸卵黄囊瘤
的l临床分析(附l O例报告)[J].癌症,2008,27(11):
1226—1228.
10归奕飞,陈嘉波,杨体泉,等.小儿睾丸卵黄囊瘤误诊分
析[J].柳州医学,2004,17(3—4):80—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