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门罗逃离读后感(范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丽丝门罗逃离读后感
爱丽丝门罗逃离读后感
爱丽丝门罗逃离读后感
爱丽丝门罗逃离读后感读完爱丽丝门罗的小说《逃离》。
每幅短篇小说都值得细细品味,润物细无声的笔触却在意想不到的结局下于无声处听惊雷。
门罗的文笔清淡平和,但丝毫不缺女性角度独有的细腻
心理。
朴实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一出随时即将掀起狂风暴雨的情感跌宕。
她的每则短篇故事仿佛潜伏于女性灵魂,挥散不去,久久缠身,
替每个女人在平凡近乎窒息的生活中呐喊出内在的挣扎和想法。
唯
此之刻,回味无穷。
媒体曾把她比作俄国当代作家契诃夫,我觉得
这是不准确的,她代表不了任何人,任何人也代表不了她,她是独一
无二的罗门。
在平凡的主妇生活中将女性共有的生活轨迹和共鸣的心
灵波澜通过波澜不惊的手法再现波澜壮阔的逃离心路。
全世界但凡
未经历的,正在经历的,以及经历过的,都通过她旁观冷静的观察下
用沉稳内敛的笔触精准的击中女性穴位,深刻地勾画出女性在平淡危
机生活中的迷茫,逃离,抗争,沉默,无奈以及悲伤。
想讲两个对
我印象深刻的小说故事。
第一部即《逃离》本身的故事,女主角卡
拉,年少时不顾一切选择自己所爱的男人,甘愿过着充满风险和挑战
的生活,她写了一张简短字条给自己的父母:“我一直感到需要过一
种更为真实的生活。
我知道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也无法得到你们的理
解的。
”慢慢的,她却在和丈夫家庭生活的相处中渐行渐远,平静的
海洋深层是暗流涌动的情感喷发。
她决定离开,并寻求乡间的一位夫
人帮助她逃离。
可正当她登上一辆大巴决定奔向远方时,“她现在逐
渐看出,那个逐渐逼近的未来世界的奇特之处与可怕之处,就在于,
她并不能融入其中。
她只能在它周边走走,张嘴,说话,干这,干那
,却不能真正进入到里面去。
可是奇怪的是,她却在干着所有这样的事,乘着大巴希望能寻回自己。
像她自己满怀希望可能会说的那样—
—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里。
当她正在逃离他的时候,也就是此刻,
他仍然在她的生活里占据着一个位置。
可是等逃离一结束,她自顾自往前走自己的路时,她又用什么来取代他的位置呢?又能有什么别的
东西——别的人——能成为如此清晰鲜明的一个挑战呢?”未知世界带给她无尽恐惧和陌生,她在“这生命中的紧要关头,挣扎着让她那巨大的身躯和灌了铅似的腿脚站立起来,超前踉跄走去,喊道‘让我
下车,我必须得在这儿下去,我就是要下去!’她终于回到自己原来的家,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抵抗着那样的诱惑,“肺里有什么地方扎
进去了一根致命的针,浅一些呼吸时可以不感到疼。
可是每当她需要
深深吸进去一口气时,她便能觉出那根针依然存在。
”其实这段心
理描写我能够感同身受一些,仿佛自己能窥见大部分妇女的影子。
比
如我的母亲,退休后便常年过着家庭主妇的生活,她日复一日的做着
家务活,偶尔发出感叹和埋怨,“整天就是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想
出去出不去。
只能在家呆着,家附近转转。
”我觉得自己突然就有点
理解她了。
她的青春没有了,她余下的年华却要在日复一日的家务生
活中渐渐消逝。
生活是不会给这样年龄的人带来惊喜和新鲜的了。
她
或许早就习惯接受,可偶尔的叹息却是心底最真实的写照和情感循
环。
有一次她因为家庭原因和父亲大吵一架,生气的离家出走,她是
没有地方可去的,我担心她,手机联系她,她短信发过来叫我保密。
第二天我和她约在一家面包店碰头,她泪眼婆娑地告诉我:她没有地
方可去,她也不知道去哪里,她一个人瞎逛,漫无目的,再大的地方
也没有她的容身之处。
她一个人晚上睡了一家不知名的陌生宾馆,可
能睡多久呢?这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床啊。
说着说着她流下了眼泪……我想每个女人都有想要释放真实自己的冲动。
只是有些女人毅然而然离开了,有些女人选择隐藏自己的心里想法,继续隐忍地过着寡然无味的生活,直到忍受它,接受它,习惯它,麻木它。
表面和睦的家庭生活,固然对某些女性是幸福,但另一方面或许就是禁锢的枷锁。
表面的虚幻泡沫五光十色,却是脆弱不堪,一个手指就能轻易将之戳破。
当然这一切,请抛开道德角度的千夫所指。
因为这不是单从道德角度好坏就能说清的问题。
看着卡拉的故事,脑海里又浮现出电影《时时刻刻》里的朱利安摩尔。
电影里,她过着幸福的主妇生活,有个爱她的丈夫和可爱的儿子,可她的痛苦,纠结,无人可诉无处可说。
有一天,她最终因为覆架在她个体身上的时代与性别枷锁,不说一句离开家庭,走向远方,不见踪影。
我觉得她寻求的生
命激情和真实是无法获得大多数人认可并理解的。
她正一步一步将加在她身上的束缚外壳一件一件卸去。
而事实是,更多时候,不是所有
女性都有这样的勇气继续一段未知和全新的生活的。
还有一篇是《激情》,女主角格雷斯按照既定的轨道过着自己平静的生活,读书毕业后在一家旅馆找了份活儿成为一名服务生,邂逅了一位对她有好感的男生,自然而然的约会,拜访,成为伴侣,做爱,谈婚论嫁。
曾经年少向往的的爱情毫无波澜的出现眼前时,她如同被生活set好般,毫无欣喜可言的面对接受。
可格雷斯她是特别的,和大多数女孩
不同,她也从不屑于成为大多女孩需要成为的样子:“漂亮,当成宝贝似的供着哄着宠着,自私而蠢笨。
”此时的生活,对格雷斯而言就
像被生活摆布的棋子,找不到真实的感觉。
直到她因为脚底划破遇到格雷斯男友的哥哥尼尔。
尼尔为人深沉,犹如“深不可测的海底洞穴
”,忧郁,整日以酒作伴。
尼尔是医生,了解她脚部伤势后随即载她去医院进行包扎,无征兆的,尼尔不发一言带着她开往野郊,他瞒着
弟弟私自带走格雷斯,“开车的速度与在高架路上飞行时可称不相上下。
”可格雷斯却不认为疯狂,反而奇迹似的十分安详。
她的身体内除了涌流着欲念以外别的什么都没有。
一会儿,他在车里将格雷斯手的掌心压在自己的嘴唇上,舔了舔,又松开。
之后,他将驾驶座位交给不会开车的格雷斯,让她当下就学习开车。
他们之间的对话不多,但是通过对话的过程,格雷斯开始接触到了本质性的真实。
离别之前
,尼尔将她拥在自己的双臂里,抱得那么紧那么持久,她为他围裹着,同一时间既是在索求又是在施予。
他说:他不过是想要在她身上留下
自己的印记,然后就要走开的。
离别后的第二天,格雷斯听闻了一条消息:一辆去小赛博湖的半路上对直撞上了桥墩,车全毁并且烧的不见尸首…我可能无法过多知道尼尔遇到具体什么事。
但我觉得尼尔能看懂格雷斯心理似的,感受到格雷斯内心那如火般燃烧的欲望和激情。
平静的生活,疯狂显得真实。
尼尔不寻常的无望的真实勾起格雷斯内心无比的火热和情感。
是的,她从未觉得自己离真实有这么近的距离,她,是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活生生的活着,而不是行尸走肉般的过活。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有些人的生活如果平淡无常寡淡如水,也许就会不自觉地就把生活当戏,疯狂一把,这样大
概是对生活的抗争或是对自己活着的释放吧。
爱丽丝门罗的笔下的女性,在一次次有形无形的逃离中,或接受无奈的认命,或无力地进行着抗争,或早已轻轻遗忘,或偶尔叹息……
亮剑读后感1000字
笛声何处读后感
《苦儿流浪记》读后感两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