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8 寡人之于国也达标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2021年最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春高中语文3.8 寡人之于国也达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高中语文3.8 寡人之于国也达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高中语文3.8 寡人之于国也达标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基础夯实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甲曳.兵(yè)洿.池(wū)
鸡豚狗彘之畜.(chù)畜.牧(xù)
B。
数.罟(cù)数.见不鲜(shuò)
鸡豚.(tún)孝悌.(tì)
C.养生丧.死(sànɡ)沮丧.(sànɡ)
孟轲.(kě)饿莩.(piǎo)
D.庠.序(yánɡ)王.如知此(wáng)
供.养(ɡōnɡ)桴.鼓相应(fú)
解析A项,“鸡豚狗彘之畜”的“畜”应读“xù”;C项,“养生丧死”的“丧”应读“sāng",“轲”应读“kē”;D项,“庠”应读“xiánɡ”。
答案B
2。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
斯天下之民至焉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A项,“无”通“毋";B项,“涂”通“途";D项,“颁"通“斑”。
答案C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B。
C。
D.。
解析D项,都是“年成”的意思.A项,密/几;B项,大王、君王/为王;C项,尽/超过。
答案D
4。
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在,介词)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③请以.战喻(用,介词)
④可以.无饥矣(能够,动词)
⑤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⑦填然鼓之.(代词,指代战鼓)
⑧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⑥⑦⑧
C.②③④⑥⑧ D。
②③⑤⑥⑧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虚词“于”“以”“之"的意义和用法。
其中:①寡人之于.国也(对于,介词);④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⑦填然鼓之.(助词,无实义)。
答案D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
B。
树.之以桑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谨.庠序之教
解析A、B、C三项都属于名词用作动词,D项属于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D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3),王道之始也。
(4)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1)或百步而后止(2)数罟不入洿池材木不可胜用也(3)养生丧死无憾(4)申之以孝悌之义
能力提升
一、延伸阅读
导学号5059004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寡人愿安承教
梁惠王曰:“寡人
..愿安承教。
”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②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
日修其孝悌
..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②洒(xǐ),通“洗”,洗雪。
③耨(nòu),锄草。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B。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C.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D.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要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注意文中的句首发语词、句间停顿词、句末语气词等。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诸侯王的谦称。
B.饿莩,饿死的人.
C。
叟,老头儿,是对老年人不太尊敬的称呼。
D.孝悌,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项,“叟”在文中是对老年人的尊称。
9。
下面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愿比死者一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
B。
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减轻刑罚,降低税率,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 C.孟子提出的“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一个主要方面“教民”。
D。
孟子通过“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
项,报仇雪恨的基础就是动员民众为他打仗,这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死活的行为;“愿比死者一洒之”的真实意图是称霸。
10。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2)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3)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1)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注意“以”“异”的意思)
(2)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注意“耻”“比”“如之何”的意思)
(3)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
(注意“事"“长”“以”的意思)
孟子说:“用棍棒和刀子杀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差别.”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手腕害死人,有什么区别吗?"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差别。
”
(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栏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横陈着饿死的尸体,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一道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吞噬,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也率领兽类一道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第一个制作土偶陶俑来殉葬的人,恐怕理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土偶陶俑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的缘故。
(试想连用俑殉葬都不能允许),又怎能让这些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梁惠王说:“(想当年,我们)晋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大的国家,这是您老所深知的。
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又丧失了河西之地七百里,割让给秦国;南边又(失掉八个城邑)被楚国所欺侮。
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孟子回答道:“在任何方圆百里的小国家,都可以在自己的国土推行王道。
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加强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德修养,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因为)他们(指秦、楚)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各自逃散。
他们坑害得百姓好苦,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它,有谁能跟大王较量呢?有道是:‘实行仁政者无敌于天下。
’请大王不要再犹豫徘徊!"
二、语言运用
11。
导学号50590045仔细观察漫画《新孟母三迁》,请描述画面内容,并写出它的寓意。
画面:
寓意:
解析解答此题,要仔细观察,辨清画面上的背景和人物,包括孟母和孟子的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
描述时要客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信息而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还要注意说明的顺序等。
揭示寓意可以从人的角度(道德、品质、环保等)进行思考,可选用“反映”“讽刺"“揭露”“批评"等词语作为概括寓意的谓语中心词。
参考答案漫画由三幅画面组成。
画面一:房子后面工厂的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在孟子家房子的上空,孟母带着孟子急急忙忙逃出了家门,母子两人头上的汗水洒落一地。
画面二:房子周围的树木都被砍光了,光秃秃的树桩围在房子周围,孟母和孟子又匆忙逃离家园,身后留下两行脚印。
画面三:一辆挖掘机,张开大口正在吞吃着孟家的房子,上面写着“强拆"二字,惊魂未定的孟母又带着孟子匆忙逃出家门.
讽刺那些为了一己私利弄得民众居无定所的人。
12.《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中有这么一段比喻相当精彩:
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请参考这段比喻,选择下列人物作为本体,也写一段比喻,要求比喻得当,语言生动。
不一定要与例文句式完全一致,100字左右。
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鲁迅
孔子:孔子是一缕和煦的风,从历史的深处吹来,拂过两千年的高山流水,礼而娴雅,仁而宁静,让君子如沐暖阳坦荡荡,让小人如临深渊长戚戚.
(2)孟子:孟子如一根标杆,一根中国知识分子始终横在自己道德良心上的标杆。
当历史的沉重如磐石压在现实的肩头,中国的知识分子们不自觉地接过来,壮烈地跳跃、跳跃。
道义和时务永远如鱼和熊掌一样,不可兼得。
(3)屈原:屈原无疑是一条船,一条一次又一次被岸拒绝的船,命运的旋涡阴险地吞噬他,政治的飓风无情地抽打他,他也不改对岸的忠诚,最后浊浪将他沉没,他掌心的罗盘,依然指向岸的方向.
(4)司马迁:司马迁就是一座火山,一座无论远观近察都好像即将爆发的火山,他的火在地底深处酝酿、蔓延,把文字的火舌锻造成纯粹的红,然后出其不意地喷薄而出,烧得权贵衣不蔽体,躲在历史的下水道匍匐遮羞。
最后他停歇下来,矗立成一座一言不发的泰山。
(5)鲁迅:鲁迅就像一把两用的剑,或刮骨疗毒,让中国看清那根奴骨的病变;或侠骨柔情,挑起历史黑沉的幕布,让我们觉醒起来,砸碎那吃人的铁屋子。
挑灯看剑,横眉冷对千夫指;抽刀断水,怜子如何不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