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训练——欧姆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训练——欧姆定律
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定值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关系的是()
2.晓光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D.将电池个数减少
3.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导体甲和乙对应的电流、电压的关系图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可知()
A.甲导体的电阻比乙的大B.乙导体的电阻比甲的大
C.甲、乙的电阻一样大D.无法比较甲、乙的电阻大小
4.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所示。
先在A、B间接入5Ω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
接着取下5Ω的电阻换上10Ω定值电阻,不进行其它操作就闭合开关。
此时电压表示数及应进行的操作是()
A.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B.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C.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D.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5.已知:R1<R2,将图中的四种不同接法接到同一电源的两极间,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的是()
6.当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3A,如果导体两端的压再增加6V,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为()
A.0.6A B.0.3A C.0.9A D.0.1A
7.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用5Ω的电阻R实验并记录数据后,将电阻更换为10Ω,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A.闭合开关后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
B.闭合开关后,调节变阻器滑片,当电流表示数等于上一步的示数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C.闭合开关后,调节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等于上一步的示数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D.将电源电压调高为原来的2倍
8.导体A和B在同一温度时,通过两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由图可知导体A的电阻为Ω;如果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1.0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为A。
9.图甲是小明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R关系图象,由图多可知: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选填“正比“或“反比”);他每次控制电阻的两端电压为2.5V不变。
若电源电压为6V,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那么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为Ω。
10.“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老师提供了2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阻值为10Ω、20Ω和4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以及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将实物图(图乙)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交叉,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
(2)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处,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示数为0,其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填入下面表格。
第一次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A.实验过程中应保持电压表示数为V不变。
(4)由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选填“正比”或“反比”)。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可能是(选填“A”或“B”)。
A.“50Ω0.5A”B.“10Ω1A”
二、欧姆定律及应用
1.由欧姆定律公式I=U/R变形得R=U/I,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B.当电压为0时,电阻也为0
C.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1已闭合,若再闭合开关S2,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变大B.电流表A1示数变大
C.电流表A2示数变大D.小灯泡的亮度不变
3.某同学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在a、b两点间分别接入定值电阻R1,R2,R1>R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了多组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象,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个电阻大小关系的是()
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1的示数变大,A的示数变小
B.V2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变小
C.V1与V2的示数差和A的示数的比值一定不变
D.V1与V2的示数差和V2的示数的比值一定大于1
5.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跟导体的电阻成。
6.将两个10Ω的电阻串联,总电阻是Ω;将它们并联,总电阻是Ω。
7.德国物理学家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概括为数学表达式:I.为了纪念他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的单位。
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V,R1的阻值为Ω,R2的最大阻值为Ω。
9.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1=5Ω,R2=25Ω,
(1)当S1,S2都闭合,电表甲,乙都是电压表,则U甲:U乙=
(2)当S1闭合,S2断开,电表甲,乙都是电流表,则I甲:I乙=
10.两个电阻,分别标有“6Ω0.5A”、和“20Ω0.3A”字样,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使用,两个电阻两端允许加的电源电压最大为V;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使用,干路上的电流最大为A。
11.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为9V并保持不变,电阻R1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I 为1.2A.求:
(1)电流表A1的示数I1;
(2)电阻R2的阻值。
12.如图,电源电压为18V,R2是0~50Ω的变阻器,合上S后,A表示数为0.5A,V表示数为5V,求:(1)R1和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部分的电阻是多少。
(2)如果A表的量程是0~0.6A,V表的量程是0~15V,为了使电表不致被损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多少?
三、电阻的测量
1.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A.连接实验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B.测量时只要测量一组数据即可
C.在无法估计被测电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试触法选取合适的量程
D.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滑片应放到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的位置
2.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小雪和晓彤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U﹣I的图象,如图甲、乙所示。
对于图象的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
B
C.由乙图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D.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的方法,计算小灯泡的电阻
3.在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R2=4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读数为2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电阻R1的阻值为Ω。
4.导体A和B在同一温度时,通过两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由图可知导体A的电阻为Ω;如果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1.0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为A。
5.实验室购买了一捆长度为100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
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mm2,查得此类导线每1m的电阻为1.7×10﹣2Ω,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整捆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
可供使用的器材有: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R1(“5Ω,1A”)、滑动变阻器R2(25Ω,1A)、电源(电压6V)、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选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端(选填“a”或“b”)。
(2)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V。
(4)导线实际长度为m,(保留1位小数)
6.在“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U=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其原因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5V,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I=A,则小灯泡的电阻R=Ω。
(4)如图丁所示,是小华同学利用图甲电路做实验时,测绘出的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
在图甲电路中,电源电压U=4.5V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取值Rp=10Ω时,小灯泡电阻值为RL=Ω(保留两位小数点)
2019-2020学年九年级物理考点归类训练——欧姆定律参考答案
一、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定值电阻上的电流与两端电压关系的是()
【答案】A
2.晓光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此实验过程中,当a、b两点间的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
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
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D.将电池个数减少
【答案】C
3.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导体甲和乙对应的电流、电压的关系图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可知()
A.甲导体的电阻比乙的大B.乙导体的电阻比甲的大
C.甲、乙的电阻一样大D.无法比较甲、乙的电阻大小
【答案】B
4.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所示。
先在A、B间接入5Ω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
接着取下5Ω的电阻换上10Ω定值电阻,不进行其它操作就闭合开关。
此时电压表示数及应进行的操作是()
A.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B.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C.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D.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答案】B
5.已知:R1<R2,将图中的四种不同接法接到同一电源的两极间,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的是()
【答案】D
6.当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3A,如果导体两端的压再增加6V,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为()
A.0.6A B.0.3A C.0.9A D.0.1A
【答案】C
7.小刚同学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用5Ω的电阻R实验并记录数据后,将电阻更换为10Ω,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A.闭合开关后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
B.闭合开关后,调节变阻器滑片,当电流表示数等于上一步的示数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C.闭合开关后,调节变阻器滑片,当电压表示数等于上一步的示数时,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D.将电源电压调高为原来的2倍
【答案】C
8.导体A和B在同一温度时,通过两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由图可知导体A的电阻为Ω;如果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1.0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为A。
【答案】5 0.3
9.图甲是小明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图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I﹣R关系图象,由图多可知: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选填“正比“或“反比”);他每次控制电阻的两端电压为2.5V不变。
若电源电压为6V,实验中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那么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至少为Ω。
【答案】反比35
10.“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老师提供了2节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阻值为10Ω、20Ω和4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以及导线若干:
(1)请根据图甲,用笔画线将实物图(图乙)连接完整(要求导线不交叉,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
(2)将滑动变阻器阻值调到最大处,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且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示数为0,其原因可能是。
(3)排除故障后,更换不同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填入下面表格。
第一次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A.实验过程中应保持电压表示数为V不变。
(4)由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选填“正比”或“反比”)。
(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所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可能是(选填“A”或“B”)。
A.“50Ω0.5A”B.“10Ω1A”
【答案】(1)(2)电阻断路(3)0.2 2 (4)反比(5)A
二、欧姆定律及应用
1.由欧姆定律公式I=U/R变形得R=U/I,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B.当电压为0时,电阻也为0
C.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答案】D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开关S1已闭合,若再闭合开关S2,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电压表示数变大B.电流表A1示数变大
C.电流表A2示数变大D.小灯泡的亮度不变
【答案】B
3.某同学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在a、b两点间分别接入定值电阻R1,R2,R1>R2,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了多组数据,并根据数据绘制了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
象,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个电阻大小关系的是()
【答案】B
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1的示数变大,A的示数变小
B.V2的示数变大,V1的示数变小
C.V1与V2的示数差和A的示数的比值一定不变
D.V1与V2的示数差和V2的示数的比值一定大于1
【答案】C
5.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跟导体的电阻成。
【答案】正比反比
6.将两个10Ω的电阻串联,总电阻是Ω;将它们并联,总电阻是Ω。
【答案】20 5
7.德国物理学家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通过实验归纳出一段导体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概括为数学表达式:I.为了纪念他的杰出贡献,人们将他的名字命名为的单位。
【答案】欧姆电阻
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S后,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电流表示数与电压表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V,R1的阻值为Ω,R2的最大阻值为Ω。
【答案】3 5 10
9.如图,电源电压不变,R1=5Ω,R2=25Ω,
(1)当S1,S2都闭合,电表甲,乙都是电压表,则U甲:U乙=
(2)当S1闭合,S2断开,电表甲,乙都是电流表,则I甲:I乙=
【答案】6:5 1:6
10.两个电阻,分别标有“6Ω0.5A”、和“20Ω0.3A”字样,将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使用,两个电阻两端允许加的电源电压最大为V;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路使用,干路上的电流最大为A。
【答案】7.8 0.65
11.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U为9V并保持不变,电阻R1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的示数I 为1.2A.求:
(1)电流表A1的示数I1;
(2)电阻R2的阻值。
【答案】(1)0.9A (2)30Ω
12.如图,电源电压为18V,R2是0~50Ω的变阻器,合上S后,A表示数为0.5A,V表示数为5V,求:(1)R1和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部分的电阻是多少。
(2)如果A表的量程是0~0.6A,V表的量程是0~15V,为了使电表不致被损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不得小于多少?
【答案】(1)R1电阻为10Ω;变阻器连入电阻为26Ω;(2)20Ω
三、电阻的测量
1.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下列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A.连接实验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B.测量时只要测量一组数据即可
C.在无法估计被测电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试触法选取合适的量程
D.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滑片应放到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的位置
【答案】B
2.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小雪和晓彤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分别画出了U﹣I的图象,如图甲、乙所示。
对于图象的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由甲图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
B
C.由乙图及实验现象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灯丝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D.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的方法,计算小灯泡的电阻
【答案】D
3.在如图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R2=4Ω,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读数为2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电阻R1的阻值为Ω。
【答案】1 2
4.导体A和B在同一温度时,通过两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由图可知导体A的电阻为Ω;如果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1.0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为A。
【答案】5 0.3
5.实验室购买了一捆长度为100m的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
该同学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为1.0mm2,查得此类导线每1m的电阻为1.7×10﹣2Ω,再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出整捆铜导线的电阻Rx,从而确定导线的实际长度。
可供使用的器材有: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滑动变阻器R1(“5Ω,1A”)、滑动变阻器R2(25Ω,1A)、电源(电压6V)、开关、导线若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选填“R1”或“R2”),闭合开关S前应将滑片移至端(选填“a”或“b”)。
(2)请在图甲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
(3)调节滑动变阻器,当电流表的读数为0.50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V。
(4)导线实际长度为m,(保留1位小数)
【答案】1)R2 a (2)(3)0.8 (4)94.1
6.在“测量小灯泡电阻”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U=2.5V。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其原因是。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5V,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I=A,则小灯泡的电阻R=Ω。
(5)如图丁所示,是小华同学利用图甲电路做实验时,测绘出的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关系图象。
在图甲电路中,电源电压U=4.5V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取值Rp=10Ω时,小灯泡电阻值为RL=Ω(保留两位小数点)
【答案】
(1)见上图(2)电表正负接线柱接反(3)0.5 5 (4)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