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非正式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析非正式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策略
1 非正式学习与知识管理
非正式学习是指发生在正式学习(由学习机构发起、基于课堂的、组织严密的培养人的活动)之外,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的时间和地点,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

非正式学习无处不在,生活中随时随处都能发生。

任何一种发生在正式教育场合之外的学习都属于非正式学习,它具有自主性,灵活性,情境性和协作性的特点。

学校的学生普遍以正式学习为主,但是同样广泛存在着非正式学习,并且这种非正式学习通过多种形式来呈现,网络的出现,尤其是WEB2.0技术的发展,为非正式学习创建了合适的环境。

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在个人层面上的应用,是个人组织和管理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经过对知识的加工使其成为自己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其实质在于帮助个人整合自己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提高个人的竞争力。

根据二八理论,人们80%的知识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的,其中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容易被学习者吸收和同化,而隐性知识必须经过学习者的加工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组成。

所以,对学习者个人进行非正式学习得来的隐性知识进行有效地管理非常必要。

2 非正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2.1 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教而获得的,而是学习者根据先前的知识,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沟通,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知识应用的情景性,通过与原有知识经验的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新的知识和经验,符合非正式学习的一般过程,不仅改进了原有的知识经验,还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分布式认知理论。

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是包括认知主题和认知环境以及所有参与认知活动的事物的一个多分析单元系统。

分布式认知强调一个协作共同体要共享相应的信息,根据该理论,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发挥着关键的主体作用,但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共享知识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交
互作用,因此,在非正式学习环境的构建过程中,要慎重选择工具、资源等要素,并要加强主体与各种要素的交互。

2.2 非正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1)教育管理部门及教师的激励与引导。

教育管理部门要有开放的办学理念,不要把学生禁锢在教室内,应该把眼光放到课堂内外相结合的高度上,让学习者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课堂学习之外还能有极大地思考和交流的时间。

教师要适当运用多种方法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各种形式交流合作并适时进行正确的引导,保证学习者个体或团体的努力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

(2)社会性软件的辅助。

学习者除了可以在学校的同学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和共享之外,应当发挥网络中社会性软件比如:Blog、Tag、Wiki以及參与虚拟学习社区等方法,加入社区,以认识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从而共享资源,交流学习经验,在自己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充分利用已有人脉寻求有效地帮助。

3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
个人知识管理是个人与社会不断交互的过程,个人通过非正式学习接受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非正式学习环境提供了个人知识的有效生成,为此,良好的知识管理策略对于个人获取知识,加工知识和更新知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 建立个人知识库,明确知识的价值
在非正式学习中学习者会面临着大量的零散的知识点,如何将这些不连贯的,种类多样的知识点组合成为新的知识极为重要。

这就要求学习者经常对自己所学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类,建立个人知识库。

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种,这两种知识获取的机制完全不同。

对于显性知识,学习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记录载体比如网站、纸质载体或其他载体获取。

而对于隐性知识,学习者就要通过自己的领悟和练习获取。

根据所接触到的知识,按照其所具有的价值将其分别存在自己的知识库中,构建知识地图,便于自己以后的查找和使用。

3.2 对隐性知识进行加工整合,将其外化为显性知识
由于隐性知识不便于用语言表达,学习者有必要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和将获取的隐性知识与自己原有知识进行加工整合重新构建成为新知识。

学习者可以通过社会性软件如:Blog、SNS、Wiki等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通过撰写博客日志等将自己的新知识拿出来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再接受他人的经验和
建议等促进知识的更新。

通过这种知识管理活动,不仅促进了学习者知识的再更新,更重要的是学习者的思维已经加入到知识加工的过程中,不自觉的产生了学习的动作,将知识加工成属于自己知识组成的一部分,实现了学习的目标。

学习者自己不断地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使自己的知识变成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理论传达给其他学习者,不仅完成了知识的传递,更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扩大和升华了非正式学习的成果。

3.3 选择可靠地知识管理工具
学习者在进行知识管理时所使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必须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要能够容纳足够大的知识库,因为知识是不断增加的,学习者接触到的有新的知识也有已学会的知识,该知识管理工具必须不断地存储学习者所有接触到的知识。

(2)要能直接管理多种类型的文档,包括word文档,PDF文档,Html文档及各类学术文件文档。

(3)要能实现多种条件的搜索便于学习者查找资料,比如搜索条件可以定为依据标题搜索,依据作者,依据内容搜索等。

(4)要具有强大的备份功能,能随时实现知识点的导入和导出等。

学习者在对某一类知识点进行研究时,所有搜集到的资料都可以保存到知识管理工具中,在利用这些工具对资料进行加工之后很有必要将重要的知识备份下来以便以后的查阅。

另外,学习者在以后查阅时就需要将备份的知识导入到知识管理工具中再进行操作,这时就要用到知识管理工具的导入功能。

总之,鉴于非正式学习环境的特点,学习者在进行非正式学习时应当充分发挥社会性软件的强大功能,依靠可靠地知识管理工具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玉新.基于知识管理的网上协作学习研究[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200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