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体位要点(精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体位精简1.铅号码摆放
正放:前后位片、前后斜位片
反放:后前位片、后前斜位片、侧位片(一般不放)、
2.呼吸训练:
平静呼吸下不屏气:头部、颈部摄影。

平静呼吸下屏气:用于心脏摄影。

深吸气后屏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摄影。

深呼气后屏气:用于腹部及膈下肋骨摄影。

3.摄影距离选择
大焦点:
腹部——100cm
肺部——150-180cm
心脏——180-200cm
小焦点:
头颅——75-100cm
四肢——75-100cm
(一)四肢摄影——上肢摄影
PS:调节摄影距离75-100CM,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四肢摄影注意事项:
1.长骨摄影时,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病变局限在一端时,应至少包括临近病变一端的关节。

2.婴幼儿骨常规摄影取双侧影像,以便形成对比。

3.较厚部位使用滤线栅装置,>15CM(临床已较小应用)
4.四肢摄影焦片距为75~100CM。

5.骨外伤病人摆设体位一定小心,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一、手正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测手掌伸直,掌心向下,五指伸直自然分开。

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二、手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测手掌伸直尺侧在下,拇指位于并拢四指前。

第五掌骨头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第二掌骨头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不放置铅号码)
三、掌上斜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手掌伸直,掌面向上。

桡侧抬高约与暗盒成45°角,四五指骨背侧紧贴IR,五指自然分开。

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四、掌下斜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桡侧抬高使掌面与IR成45°角。

五指均匀分开稍弯曲,各指尖触及IR。

第三掌骨头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五、拇指正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极度内旋,拇指背侧紧贴暗盒,其余四指伸直。

拇指掌指关节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拇指掌指关节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六、拇指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2-5指骨稍弯曲,拇指外侧紧贴IR。

拇指掌指关节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经拇指掌指关节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不放置铅号码)
七、腕关节正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八、腕关节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尺骨茎突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经桡骨茎突垂直入射。

3.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不放置铅号码)
九、腕部尺偏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掌面向下。

五指伸直并拢,手腕部抬高20°角,且内收。

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十、尺桡骨正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面向下,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前臂长轴与IR长轴平行,前臂中点置于IR中心。

片盒下包腕关节,上包肘关节,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临近病变一侧的关节
2.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十一、尺桡骨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肘部向内弯曲成90°角,前臂长轴与IR长轴平行,前臂中点置于IR中心。

片盒下包腕关节,上包肘关节,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临近病变一侧的关节。

2.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十二、肘部正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面向上,五指稍弯曲成半握拳状。

前臂长轴
与IR长轴平行,尺骨鹰嘴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肱骨内、外髁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十三、肘部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前臂伸直尺侧在下,肘部向内曲屈成90°角,前臂长轴与IR长轴平行,肱骨内上髁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肱骨外上髁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无需标记铅号码)
十四、肘部轴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肩部放低,前臂伸直掌面向上,肘部极度向上曲屈,各手指放于背侧。

尺骨鹰嘴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尺骨鹰嘴下方2.5CM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十五、肱骨正位
1.体位:
被检者站立(仰卧)于摄影床旁,被检测前臂伸直,掌心向前稍外展。

肱骨长轴与IR长轴平行,肱骨中点置于IR中心。

片盒下包肘关节,上包肩关节。

2.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十六、肱骨侧位
1.体位:
被检者站立(仰卧)于摄影架前,面相球管。

被检侧前臂伸直,肘部向上曲屈90°角,手内旋,平放于腹部。

肱骨长轴与IR长轴平行。

肱骨中点置于IR中心。

片盒上包肩关节,下包肘关节。

2.中心线对准肱骨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十七、肩关节正位
1.体位:
被检者面向球管,站立于摄影架前。

被检测前臂伸直,手掌向前稍外展,肩部紧贴IR。

片盒上缘超出肩部3cm。

肩胛骨喙突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肩胛骨喙突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十八、肩胛骨正位
1.体位:
被检者面向球管,站立于摄影架前。

被检者肩部紧贴IR。

人体正中矢状面对IR中线并垂直。

被检测上肢伸直,肘部向上曲屈90°,掌面向前。

片盒上缘包括肩关节,下缘包括肩胛下角,外侧包括肱骨上端。

肩胛骨喙突下4-5CM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喙突下4-5CM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十九、锁骨正位
1.体位:
可以选择俯卧或者站立。

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背向球管。

被检侧锁骨紧贴IR,头部偏向对侧,被检侧手臂向内曲屈180°,掌心向前。

锁骨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锁骨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下肢摄影
ps:摄影距离同上肢75-100cm,长骨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

也可以包括临近病变一端的一个关节。

一、足正位
1.体位
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膝关节曲屈,足底紧贴暗盒,足部长轴与IR长轴平行。

第三跖骨基底部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第三跖骨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二、足侧位
1.体位
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被检侧膝关节曲屈,被检侧足部外侧紧贴IR,足部长轴与IR长轴平行,足底与IR垂直。

足部中点舟楔关节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足部中点舟楔关节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无需标记铅号码)
三、足外斜位
1.体位:
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膝关节曲屈向外倾斜,足底与IR成30~45°角。

(用量角器量一下)第三跖骨基底部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经第三跖骨基底部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四、足内斜位
1.体位:
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膝关节曲屈向内倾斜,使足底与IR成30~45°角。

(用量角器量一下)第三跖骨基底部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第三跖骨基底部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五、跟骨侧位
1.体位:
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膝关节曲屈,足部外侧紧贴IR。

足部长轴与IR长轴平行,足底与IR 垂直。

外踝下2CM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内踝下2CM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六、跟骨轴位
1.体位:
被检者坐于摄影台上,下肢伸直,足尖向上极度背曲,稍向内侧倾斜10-15°角。

跟骨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0-45°角。

中心线经根骨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七、踝关节正位
1.体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下肢伸直。

足尖向上稍内旋10-15°角。

下肢长轴与IR长轴平行。

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置于IR中心。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八、踝关节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下肢长轴与IR长轴平行,足外踝紧贴IR。

外踝上1CM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内踝上1CM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无需标记铅号码)
九、胫腓骨正位
1.体位:
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

足尖向上稍内旋10-15°角,小腿中点置于IR中心。

小腿长轴与IR长轴平行。

片盒下包踝关节,上包膝关节。

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临近病变一端的关节。

小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小腿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十、胫腓骨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曲屈135°,腓侧紧贴IR。

小腿长轴与IR长轴平行。

片盒下包踝关节,上包膝关节。

小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小腿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无需标记铅号码)
十一、膝关节正位
1.体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足尖向上稍内旋10-15°角。

下肢长轴与IR长轴平行,髌骨下缘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十二、膝关节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膝关节曲屈135°,腓侧在下。

股骨长轴与IR长轴平行。

髌骨下缘与腘窝折线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髌骨下缘与腘窝折线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无需标记铅号码)
十三、股骨正位
1.体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伸直,下肢长轴与IR长轴平行。

股骨中点置于IR中心,片盒上包膝关节,下包髋关节。

股骨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十四、股骨侧位
1.体位:
被检者侧位于摄影床上,被检侧下肢膝关节曲屈135°角。

股骨长轴与IR长轴平行,下肢外侧紧贴IR。

对侧膝关节与髋关节曲屈,放于被检侧下肢前方。

片盒上包髋关节,下包膝关节。

股骨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股骨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无需标记铅号码)
十五、单侧髋关节正位
1.体位:
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两下肢伸直,足尖向上稍内旋20°角,两侧拇指紧贴。

下肢长轴与IR长轴平行。

被检侧髂前上棘与尺骨联合连线中点,向外向作2.5CM垂线。

此点为髋关节定位点,此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髋关节定位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75-1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胸部摄影
ps:胸部摄影距离为150-180CM,心脏摄影为180-200CM。

摆设胸部时先调节摄影板距离。

胸部右前斜位要喝一口钡,观看左心房压迹对食管的压迫程度。

一、胸部正位
1.体位:(先调节一下摄影架高度)
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背向球管。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背放于髋部,两轴前转,人体正中矢状面对IR中线并垂直。

胸部紧贴IR,片盒上缘超出肩上三厘米,两侧包括两侧胸壁。

第五胸椎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第五胸椎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150-18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铅号码正放。

4.屏气方式: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4.摄影条件:70kv,36MAS
二、胸部侧位
1.体位:(先调节一下摄影架高度)
被检者侧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人体正中矢状面与IR平行。

片盒上缘超出肩部3CM,两侧包括两侧胸壁。

第五胸椎侧胸壁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第五胸椎侧胸壁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150-18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铅号码反放,标记为左(右)。

4.屏气方式: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4.摄影条件:80KV,60MAS
心脏摄影注意事项
1.心脏摄影体位常规取后前位,焦片距为180-200cm。

2.右前斜位摄影时吃一口硫酸钡,以便于观察左心房对食道的压迹。

3.采用滤线器摄影(临床已较少应用,加大曝光条件即可)。

4.摄片条件较胸部大3-5KV。

5.屏气方式:心脏摄影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心脏三位片:心脏正位、胸部右前斜位(第一斜位)、胸部左前斜位(第二斜位)。

三、心脏正位(同胸部正位)
1.体位:(先调节一下摄影架高度)
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背向球管。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两手背放于髋部,两轴前转,人体正中矢状面对IR中线并垂直。

胸部紧贴IR,片盒上缘超出肩上三厘米,两侧包括两侧胸壁。

第五胸椎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第五胸椎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180-2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铅号码正放。

4.屏气方式:平静呼吸下屏气。

5.摄影条件:70kv+3-5kv,36MAS
四、胸部右前斜位
1.体位:(先调节一下摄影架高度)
被检者背向球管,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IR中线并垂直。

右前胸壁紧贴IR,使人体冠状面与IR成45~55°角。

片盒上缘超出肩部3CM,两侧包括两侧胸壁。

右臂背侧放于髋部轴前转,左手上举屈轴抱头。

2.中心线对准第六胸椎与左腋后线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180-2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反放,标记为左(右)。

4.屏气方式: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5.喝一口钡,再曝光
五、胸部左前斜位
1.体位:(先调节一下摄影板距离)
被检者背向球管,立于摄影架前。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左侧胸壁紧贴IR,使人体冠状面与IR 成60-70°角。

左手背侧放于髋部轴前转,右手上举曲肘抱头。

片盒上缘超出肩部3CM,两侧包括两侧胸壁。

2.中心线对准第六胸椎与右腋后线连线中点垂直入。

3.摄影距离为180-2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反放,标记为左(右)。

4.屏气方式: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六、胸部前凸位
1.体位(先调节一下摄影板高度)
被检者面向球管,站立于摄影架前30CM。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人体正中矢状面对IR中线并垂直。

两手臂背侧放于髋部,肘部曲屈前转。

被检者后仰,使背部紧贴IR。

头稍前倾,下胸部及腹部前凸,使人体矢状面与IR成45°角。

片盒上缘超出锁骨6-7CM。

胸骨角下缘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胸骨角下缘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150-18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4.屏气方式: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肋骨摄影注意事项
1.呼吸动作
膈上肋骨: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膈下肋骨: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2.上部肋骨和下部肋骨需分别摄片。

3.根据病变部位需要采取适当体位,观察肋骨常规摄取正、斜位片。

可摄取切线位片,一般不摄取侧位。

4.焦-片距灵活运用。

七、膈上肋骨正位(同胸部正位)
1.体位:(先调节一下摄影架高度)
被检者站立于摄影架前,背向球管。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背放于髋部,轴前转,人体冠状面长轴与IR长轴平行。

肩部紧贴IR,肩部上缘超出肩上3CM,两侧包括两侧胸壁。

第六胸椎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肩胛骨喙突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150-18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4.屏气方式:深吸气后屏气曝光。

八、膈下肋骨正位
1.体位:(先调节一下摄影架高度)
被检者面相球管,站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人体正中矢状面对IR中线并垂直。

两手上举曲肘交叉抱头。

片盒上缘超出剑突下缘上3CM,两侧包括侧胸壁。

剑突与脐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2.中心线对准此点垂直入射。

3.摄影距离为150-18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正放,标记为左(右)。

4.深呼气后屏气曝光。

九、肋骨右前斜位(同胸部右前斜位)
1.体位:(先调节一下摄影架高度)
被检者背向球管,立于摄影架前,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IR中线并垂直。

右前胸壁紧贴IR,使人体冠状面与IR成45°角。

片盒上缘超出肩部3CM,两侧包括两侧胸壁。

右臂背侧放于髋部轴前转,左手上举屈轴抱头。

2.中心线对准第六胸椎与左腋后线连线中点垂直入射。

3.焦片距灵活应用。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反放,标记为左(右)。

4.屏气方式: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十、胸骨左前斜位(同胸部左前斜位)
1.体位:(先调节一下摄影板距离)
被检者背向球管,立于摄影架前。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

左侧胸壁紧贴IR,使人体冠状面与IR 成60-70°角。

左手背侧放于髋部轴前转,右手上举曲肘抱头。

片盒上缘超出肩部3CM,两侧包括两侧胸壁。

2.中心线对准第六胸椎与右腋后线连线中点垂直入。

3.摄影距离为180-200CM。

照射野与被检部位等大为宜。

标记铅号码,铅号码反放,标记为左(右)。

4.屏气方式: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