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14.3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导学案3(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学习目标】
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2.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3.有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学习方法】
1.通过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2.通过讨论,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强调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定律。
学习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原理计算一些物理习题。
难点: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是怎样转化的。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什么?他们的实质是什么?分别是能量的转化还是转移?
以前学过的滚摆实验你还记得吗?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一样吗?如果考虑空气阻力呢?为什么呢?
化学上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你能复述下来吗?
自主预习
认真阅读课本“能量的转化”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组讨论完成课本“想想做做”中的问题:
来回迅速摩擦双手,会感到手变热,说明机械运动现象和现象有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2)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说明光现象和现象有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能转化为
能。
(3)将连在小电扇上的太阳电池对着阳光,小电扇会转动,说明光现象与电现象、
现象之间有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先是能转化为能,然后能转为
能。
(4)用钢笔杆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后再靠近细小的纸片,纸片会被吸起,表明钢笔杆带了电,这个实验说明了力现象与现象有联系,在这个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反映这种联系。
你还能指出一些例子说明力现象与热现象、电现象、光现象有联系吗?
①。
②。
③。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
①摩擦生热,能转化为能。
②水电站里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能转化为能。
③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能转化为能。
④植物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能转化为能。
⑤燃料燃烧时发热,能转化为能。
课堂探究
讨论课本28页“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①荡秋千时,停止用力,秋千为什么会越摆越低?
②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会跳起,但是为什么会越跳越低?
分析:荡秋千时,秋千在往复运动时,能和能在不断的相互转化,秋千越摆越低,说明秋千的能在减少,这是因为秋千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克服摩擦、空气阻力等,这些都需要消耗能量,而这些能量只能从秋千的能中获得,所以秋千的
能会减少。
因此它越摆越低。
同样,掉在地上的弹性小球在不断上升、下落的运动过程中,能和能在不断的相互转化,小球越跳越低,说明小球的能在减少,这是因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要克服空气阻力消耗能量,而这些能量只能从小球的
能中获得,所以小球的能会减少,因此它越跳越低。
从上面的两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一种能量减少了,
必然伴随另一种能量增加。
阅读课本“能量守恒定律”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
2.任何一种形式的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中,能的总量是的。
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服从。
当堂训练
1.指出下列现象中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情况.
(1)气体膨胀做功.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燃料燃烧.
(4)风吹动帆船前进.
2.从能的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看,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的过程,用做功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的过程.
3.当水壶中的水烧开时,壶盖会被顶起,从能量转化的观点看,这是水蒸气的_________能转化为壶盖的能。
4.我区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火电厂进的是“煤”,出的是“电”,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
A.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B.化学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电能D.内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只适用于物体内能的变化
B.只要有能的转化和转移,就一定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C.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有力武器
D.任何一种形式的能在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中,消耗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就能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而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
6.下列现象中,利用内能做功的是()
A.冬天在户外时两手相搓一会儿就暖和 B.车刀在砂轮的高速磨擦之下溅出火花C.在烈日之下柏油路面被晒熔化了 D.火箭在“熊熊烈火”的喷射中冲天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