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幂:一碗糖水搞定全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幂:一碗糖水搞定全家
作者:
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2015年第38期
杨幂是个地道的北京小妞,小时候比较顽皮,还有“整治”欺负女生的男同学的经历,人送外号“小厉害”。
人家的小孩子学钢琴、学跳舞、学书法……她却是学什么东西都静不下心来,所幸她的学习成绩一直还都不错。
当时,儿影厂有一个儿童影视表演培训班,父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给她报了名,结果年龄不足的她却被招生老师破格录取
有好糖水才有家
杨幂第一次上门看望公婆,她为了表示心意,下厨房,做了—个刚学会的油焖大虾。
刘恺威的父亲在尝了一口后评价说:“你这个菜做的,跟你阿姨—个路数。
”杨幂听了,不由得心中大喜。
不料,事后刘恺威却告诉她说:“在这个世界上,我有两样最怕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我妈下厨房,你知道我爸在背地里是怎么说我妈的吗?他说我妈就是一个‘地狱厨神’。
当初,我念的是全日制学校,我妈看到其他同学的母亲都会做‘爱心饭盒’,让孩子带到学校中午吃,于是,她也要给我做‘爱心饭盒’。
但她做的‘爱心饭盒’,实在是太难吃了……”
刘家专门请有一个厨艺了得的家佣,负责一家人每天的膳食。
刘母有时技痒,就会下厨露上一手,然后不动声色地将她烧的菜混在家佣烧的菜当中端上桌。
但家人只要吃了一口她烧的莱,就绝不会再吃第二口。
刘府这个家佣的厨艺能有多好?这么说吧,就连有着“食神”之称的蔡澜(著名作家、电影监制、商人、美食家、《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与金庸、黄霈、倪匡并称为“香港四才子”)都对刘府这个家佣的厨艺十分肯定,经常会带夫人一起来刘府大快朵颐一下。
作为礼尚往来,刘家人也经常会去蔡府做客。
而蔡夫人方琼文不仅厨艺了得,更有一手煮糖水的绝活。
这里说的糖水,其实是一种甜品小吃,香港人把它叫作糖水,通常在早饭后、午睡起来和晚上睡觉前享用。
一般香港人饭可以不吃,糖水却不能不喝。
方太太说,煮糖水比做菜更让人愉快,因为煮糖水时,水汽氤氲,还能护肤养颜,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女人身心健康的家务劳作。
不过,煮糖水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却一点儿都不省心省力。
杨幂曾经亲眼看到方太太为了做出一碗麻蓉汤丸,将一粒粒芝麻洗净后,用小火炒足45分钟,再磨成细沙状,为增添沙糯的口感,还要再加进一些同样是磨过的花生碎,和匀,然后再以糯米做皮,一丸一丸的手工包制,生汤丸做好后,再放到辣劲十足的姜糖水里煮。
煮好后,送一粒到嘴边,用牙齿轻轻一嗑,流沙般的芝麻花生馅就会流淌到舌尖上……
刘府的家佣也有做过这道糖水,可是吃起来总觉得跟方太太做的略有差异:麻蓉馅缺点儿细滑,姜糖水也少点儿润泽。
方太太告诉杨幂:女人,在吃糖水时,总会多出一个胃来;而在煮糖水时,更会多出一颗心来——若非是为了煮给自己最爱的人,怎会平心静气慢炒细磨,守着炉火,将一堆平凡的食材汇成一锅甜到胃里暖到心头的美味呢?
在香港,糖水店遍布大街小巷,但每个人最念念不忘的,一定是妈妈或着太太煮的糖水。
在快节奏的香港,餐饮早已快餐化,但唯有糖水,依旧保持着一种悠闲的节奏,外卖的糖水只能润口,家里的糖水才能润心。
糖水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寄托、一种象征,一种图腾
有家才有好糖水,有好糖水才有家。
独创刘家招牌糖水
从未对家务产生过兴趣的杨幂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煮糖水。
杨幂最先学的是糊。
她学习的起点很高,因为守着方太太这样一个名师,偶尔蔡先生也会对她点拨一二。
蔡先生说煮糊和做菜截然相反,重意不重形,有点儿像独孤九剑,讲究的是无招胜有招,卖相好不好无所谓,选取的食材也不需要有多名贵,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煮糊没有固定的配方,只要是甜味系的食材,统统可以一锅煮,火越小越好,煮的时间越久越好。
若能将十七八种食材融为一体,煮成一锅糊,吃上一口辨不出里边到底用了哪些材料,却又让人忍不住地想去吃第二口,这碗糊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这种笨功夫,非常适合杨幂这种缺乏技艺但又有心的家庭主妇。
她跟着方太太去逛九龙城菜市场,里面有家叫“生果后宫丽三千”的水果店,是全香港水果品种最齐的水果店。
杨幂挑挑拣拣选了十来种新鲜的水果拎回家,耐心地去皮去核,手工切到最细的程度,然后根据果肉的易熟程度先后下锅。
她捧着一本书守在厨房,隔一会儿加入一种新材料,每10分钟搅动一下,每半个小时撇一次沫儿——锅盖是不能盖的,免得水汽落入锅里,冲淡果味。
等各钟果肉全都融合后,再酌情加入一点蜂蜜,最后一个步骤是搅打,就是一边慢炖一边用勺在锅里搅和,直到这锅糖水有了黏稠的阻力,用勺子舀起时,有了拉丝的状态,便算是大功告成了。
杨幂是个不惜成本的主妇,无论是新上市的桂味、糯米糍,还是从台湾空运来的莲雾、释迦果,抑或是越南的大青芒、墨西哥的牛油果、泰国的顶级山竹……她都会毫不吝啬地统统买回家,一锅烩了端出来——有了这些好东西的加盟,这锅糊的味道还差得了吗?公婆和先生都吃得眉开眼笑,杨幂心中就觉得糖水真是个好东西,能让一个厨艺平平的人获得交口称赞。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一锅好糊必须得让人吃不出成分,虽然杨幂煮的糊里的原材料常换常新,可每次端出来时,都大同小异,吃得多了,就显得缺乏创意了。
杨幂明白,要想继续保持好儿媳、好太太的形象,自己还得在煮糖水方面继续深造、不断提高。
去湖北时,她买了当地的特产桑寄生、莲米和荷叶尖带到香港。
成年的桑寄生,甘而不涩,还能祛风湿、强筋骨;荷叶尖是刚长到铜钱大小就被掐下来晒干的荷叶干儿,将它泡在糖水中,让它重新舒展,不仅能使得糖水更加清甜,还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刘妈妈说,儿媳妇的这碗糖水已经可以与百年老店源记的招牌糖水桑寄生蛋茶相媲美了。
尤其是原创的荷叶尖,使得一碗养生糖水少了点药味,多了点清爽,实在是值得夸耀,以后可以作为刘家的招牌糖水拿出来待客了。
用糖水完成夫妻交流
因为工作重心是在内地,杨幂不可能在香港久住,但哪怕是在北京的时候,她也满脑子都是如何改进煮糖水的手艺,怎样才能在去香港看望公婆时,让他们发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惊叹。
杨幂曾在北京的家里手工制作非常费工的糖不甩——制作糖不甩要先将细筛筛过的糯米粉搓成粉团,然后放在滚水里煮熟后捞出沥干,再将片糖、黄糖熬成糖浆,粉团入糖浆后慢慢搅和翻炒,直到原本白味的粉团吸足糖浆的甜蜜,起锅后,再撒上炒过的芝麻花生碎。
严格地说,糖不甩应该算是点心,但香港人依然习惯将其视为糖水的成员。
当杨幂第一次端出自己做的糖不甩让刘恺威品尝时,刘恺威吃完后,马上要求再来一份。
他告诉杨幂,糖不甩是相亲时吃的东西——男方上门时,如果女方表示满意,就必须煮糖不甩招待男方,表示这门亲事“甩”不了了;男方如果同样满意的话,吃完一份就必须再添一份,表示愿意好事成双。
一碗普通的糖水,居然还有这么多的说头?虽然两人已是合法夫妻,但一锅糖不甩,又让他们回忆起了当初登门拜见对方父母时的情景。
能勾起幸福记忆的食物,当然是甜蜜而难忘的。
随着对糖水的了解日渐增多,杨幂明白了更多和糖水有关的典故。
一次,她跟刘恺威因为一件小事拌嘴后,杨幂进厨房一番劳作,端出了一碗腐竹糖水。
腐竹糖水简单易行,只须将腐竹、冰糖和姜煮开后再慢火炖半个小时即可。
杨幂在起锅前,放进去了一枚打散的鸡蛋。
一见这碗糖水,刘恺威就知道她很生气,因为这是一种出现在相亲失败场合中的糖水,打散鸡蛋表示好事“散”了,而腐竹糖水更是甜在嘴里,苦在心里。
老婆的不满情绪表达得如此婉转但强烈,刘恺威赶紧赔礼道歉、承认错误,直到杨幂露出了笑容。
杨幂觉得这种用糖水表达情绪的方式简直太艺术了,不动声色地将喜怒哀乐融入不同的糖水,只有离不开糖水的人,才能明白糖水甜蜜背后的含义——是更甜蜜还是有醋意萦绕,是在表达自己满腔的幸福还是在提醒对方小心秋后算账的警示…一不需甜言蜜语,也不需呛声恶语,以一种心领神会的默契完成夫妻间的日常交流,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韵。
除了沿袭传统的港式糖水外,杨幂还不断更新配方和食材。
在去云南腾冲时,她发现了一种好东西——白籽仁,它的另一个名字是皂角。
她一直以为皂角是用来洗头的,没想到还能煮糖水。
将白籽仁漂洗干净后入锅煮,会变成一锅入口软糯、汤汁黏稠、胶原蛋白密集的好汤底。
白籽仁本身没有味道,一点也不喧宾夺主,无论加入什么主材它都甘当配角,以丰美清淡衬托出主材的甜蜜爽口,就像是一个贤惠的家庭主妇,默默无闻但不可或缺。
对于儿媳妇新开发出来的白籽仁糖水,公公婆婆都是赞不绝口,夸杨幂是个有心的儿媳妇,因为白籽仁很适合上了年纪的人食用,它富含16种氨基酸和7种维生素,具有养颜祛痰利尿的功效。
因为爱糖水,所以杨幂才给女儿起了小糯米这样一个与糖水有关的小名。
糯米是港式糖水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凡有汤丸的糖水,都离不开糯米。
而今,杨幂已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煮糖水高手了,虽然她仍不大会做菜,但是这一点已经不重要了。
当吃饭的享受功能越来越被淡化时,糖水也可以承担起满足胃、滋润心的责任。
毕竟,嘴里甜了,心里也会甜。
张宁据《女士》陈俊/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