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最新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金榜作业本(三)第三章物态变化(人教版)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地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所以“小火”煮可节能
6.(20xx·潍坊中考)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冻鱼放到水中时,鱼上的冰开始从水中吸热,温度升高,故鱼上的冰开始熔化“解冻”;但鱼的温度始终低于0℃,盆中的冷水,在放出一部分热量后,也达到凝固点并且不断放热凝固,故盆中的水一部分会凝固成冰,附着在鱼表面上。
15.【解析】本题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晶体有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实验中的固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变,始终保持在48℃,这说明该物质是晶体;所以其凝固过程中,温度仍会保持不变,所以其凝固图像应当是C图中的情形。
11.(20xx·广东中考)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
物质
水银
酒精
甲苯

熔点/℃
-39
-117
-95
80.5
沸点/℃
357
78
111
218
若要测量萘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作测温物质;若要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不能选作测温物质。
12.(20xx·凉山中考)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选填“A”或“B”)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3.(6分)(20xx·杭州中考)小张将一瓶矿泉水在冰箱中放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于是他与小吴一起对此现象进行研究,但观点不一致。小张认为这是矿泉水瓶内的水往外渗透后,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而小吴则认为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他俩的结论是否正确。
10.【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特点和内能的改变。空气流动加快了湿帘表面水的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空气在通过空调扇后,部分内能被蒸发的水分吸收,导致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达到致冷的效果。
答案:蒸发 吸收 减少
11.【解析】本题考查对熔点和沸点的理解。萘的熔点为80.5℃,这个温度已经超过酒精的沸点了,酒精不能作为测温物质,可以用水银或甲苯;固态甲苯的温度在-95℃以下,表格中只有酒精还是液态,固态甲苯温度在-117℃以上时,可以用酒精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78℃就沸腾,不能使用,其他的几种物质沸点均高于10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2019-2020最新初中物理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金榜作业本(三)第三章物态变化(人教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答案:水银或甲苯 酒精 酒精
12.【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图像的解读。比较图像A和B可知,A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B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说明A是晶体,其中温度不变的一段所对应的温度80℃就是这种物质的熔点。
答案:A 80
1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液化现象的理解。两个人争论的焦点是小水珠是从瓶内渗出的,还是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上的。因此,可用其他不含水的物体代替矿泉水瓶,如铁块、木块等进行实验。
答案:48 C
16.【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水的沸腾实验。(1)由表中数据可知,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故选用的温度计不能用酒精作为测温物质,应选用水银。(2)水沸腾时,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故题图甲为水沸腾时的情况。(3)由图像可知,a、b两个实验小组所用的水初温相同,加热到沸腾时所用的时间不同,这说明他们所用水的质量不同。(4)实验中要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有:适当减少水的质量、适当提高水的初温、适当加大酒精灯的火焰等。
6.【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液化的理解与判断。水沸腾后,壶嘴冒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会发生液化而形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而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冰棒周围的空气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棒周围的冷空气也会发生液化而形成“白气”,这些“白气”的实质是小水珠,故A、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液化是放热过程,所以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放出热量,故C选项错误。
下列步骤中有未完成的部分,请将其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1)温度计放置: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计读取:闭合电风扇开关,稍后读取温度计示数。
[分析论证]
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表明吹电风扇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这一现象引发了小明的思考,为什么室温没有降低,而吹电风扇却觉得凉爽呢?小明联想到液体蒸发的知识。人体是通过汗液蒸发来调节体温的,人在吹电风扇时,汗液比平时蒸发得更快,所以感到凉爽。
答案:热水 冷水 水柱上表面的位置变化(水柱高度)
9.【解析】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中的应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分别为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液体的表面积。因此,要想探究与液体种类有关,就要保证这三个因素相同。
答案: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2.【解析】选C。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特点。冰凌消融属于熔化现象,吸热;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放热;干冰变小属于升华现象,吸热;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放热。所以吸热的是甲、丙两图,C选项正确。
3.【解析】选D。本题考查晶体、非晶体凝固图像的判断。该图像中温度总体是下降的,故它是凝固图像;又因为图像中存在一水平线段,即有凝固点,故该物质为晶体,而玻璃和蜡是非晶体;因为该物质的凝固点约为50℃,而水的凝固点为
0℃,故可判定该物态变化是海波的凝固过程。故选D。
4.【解析】选B。本题考查蒸发吸热。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结束后,受气温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环境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B图像与事实相符合。
5.【解析】选D。本题考查沸腾的条件。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改用“小火”或“大火”没有改变水面上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故水沸腾时温度始终不变,但用“小火”煮可节能。故选D。
答案:(1)水银 (2)甲 (3)质量(或体积) (4)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体积)、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等(任选一种)
【拓展提升】
为了证明吹电风扇能加快蒸发吸热的速度,小明又进行了实验,他只增加一种物质,并且首先补充了一个步骤,然后重复前面实验的操作。请你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
[增加物质]。
[补充步骤]。
[分析论证]
如果观察到 ,说明吹电风扇能加快蒸发吸热的速度。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A选项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底;B选项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壁;C选项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选项中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并且没有接触到容器壁和底。故选D。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3)图3中a、b是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绘制的沸腾图像,由图像可知实验中他们所用水的不同。
(4)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即可)。
【拓展提升】
炎热的夏天来啦!小明家买了一台电风扇。站在电风扇旁,小明感到凉爽。于是他大胆猜想:是电风扇降低了室内温度。
为了验证猜想,他关闭了门窗,选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14.(6分)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剥开这层冰,发现鱼已经完全“解冻”。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解冻”过程中,鱼的温度始终低于0℃)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5.(8分)(20xx·临沂中考)晓雯同学在做“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时,观察到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指示如图所示,则该物质的熔点是℃。如果让该物质凝固,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该物质凝固过程的是。
金榜作业本(三)
物态变化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在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2.(20xx·南京中考)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
( )
A.甲、乙 B.乙、丁
C.甲、丙D.丙、丁
3.(20xx·白银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
一根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实验操作中,要先后将小瓶放入
和中,并注意观察。
9.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和相同。
10.(20xx·武汉中考)如图是某型号空调扇的示意图,空气通过湿帘时,湿帘表面的水在过程中热量,产生的湿冷空气被风机吹出。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空调扇后,这部分空气(不含增加的水蒸气)的内能。
A.冰的熔化过程B.蜡的熔化过程
C.玻璃的凝固过程D.海波的凝固过程
4.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5.(20xx·广安中考)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பைடு நூலகம்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8.(20xx·绵阳中考)如图是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是在
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
7.【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故冰和盐水混合物的熔点低于0℃。与易拉罐的底部接触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为固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故选A。
8.【解析】本题考查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演示自制温度计时,要把小瓶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使瓶内的水先后遇热和遇冷,体积膨胀的多少通过观察水柱上表面的位置来实现,高说明膨胀的体积大,低说明膨胀的体积小。
16.(17分)(20xx·德州中考)物理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况如图2所示,图中
(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答案:小吴的结论正确。
取一铁块放在冰箱中较长的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铁块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等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该实验即可验证小张的结论是错误的。
14.【解析】本题考查生活中水的物态变化。将冻鱼放到水中时,鱼上的冰开始从水中吸热,熔化“解冻”;盆中的冷水不断放热,当达到凝固点时,盆中的水一部分会凝固成冰,附着在鱼表面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