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咏雪》)
【乙】
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元年③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⑤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节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元年:汉桓帝年号,即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侵蚀。

⑤诏:皇帝的命令。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即.公大兄无奕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为.魏郡太守
即以其言应.诏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5.【甲】文中谢道韫与【乙】文中黄琬的才情分别体现在哪里?
【答案】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章的义理;就是
2.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3.担任;答应
4.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5.谢道韫以柳絮喻白雪,突出雪花的洁白与轻盈姿态,表现出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黄琬将日食后的太阳比作一轮弯月,巧妙地用“食之余”回应太后问“食多少”这一问题,表现他聪慧的才思。

【附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太后召见他问他情况。

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当时)年仅七岁的黄琬在旁边,说道:“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呢?”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报告太后,并且认为黄琬十分与众不同,便十分喜爱他。

后来黄琼担任司徒,黄琬因是他的孙子被授为童子郎,他推辞有病不就职,在京城闻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ㅤㅤ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ㅤㅤ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ㅤㅤ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眈眈相向。

ㅤㅤ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盖以诱敌。

ㅤ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
ㅤㅤ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闻群犬呜呜作
怒声,惊起周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②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悖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③!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俟]等待。

②[啮nie]咬。

③[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顾.野有麦场,
②屠暴.起
③一狼洞.其中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己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再就枕将寐.
②犬又如前.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10.[甲][乙]两文都写了关于狼的故事,[甲]文主要讲一个屠户智取两狼的故事,塑造屠户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乙]文写的是富人养两只小狼险被狼吃后杀狼的故事,从故事中衍生出一个成语是(可用原文内容回答)。

[甲][乙]两文中狼的共同点
是。

【答案】6.回头看;突然;打洞
7.①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8.睡觉;以前
9.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10.动作;狼子野心;共同特点:阴险、狡诈
译文:
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

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
有个富人出去打猎,偶然得到了两只小狼仔,(将它们)带回与家犬混在一起圈养。

(两只狼)渐渐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就忘了它们是狼。

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愤怒的声音,(他)惊醒起来朝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主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先前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这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要咬他的喉咙。

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主人明白了,就杀了狼并取它们的皮,这件事是我的从侄(共曾祖父兄弟的儿子)虞敦说的。

狼子野心,确实不虚妄啊!
三、阅读,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①卷。

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

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

济阳蔡兴宗闻②其才而善③之,及④为郢州,引⑤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

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⑥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注释】①释:放下。

②闻:听说。

③善待。

④及:到。

⑤引:引荐。

⑥师:学习。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夫君子之行.。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笃.志好学。

②母恐.其以劳生疾。

14.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
15.请从文中找出侧面
..表现沈约勤读的句子,并抄在下面。

16.请根据选文概述
..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

【答案】11.行为操守;飞驰
12.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3.坚定;担心
14.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

15.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16.笃志好学手不释卷
【附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沈约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贫穷。

但他却立下志向学习,早晚勤奋读书。

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让家人把灯油少放一点,让灯早些熄灭。

(沈约)就白天读书,晚上则背诵白天所读的书,于是精通众多典籍,擅长写文章。

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

等到蔡兴宗
做了郢州太守,就推荐沈约担任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

蔡兴宗常对他的儿子们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四、孔子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载体,请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狼(节选)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7.请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遂.成枯落
②苫.蔽成丘
1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象环生
B.年与时驰.策马奔驰.
C.屠自后断其股.股.掌之间
D.恐前后受其敌.诱敌.深入
19.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20.汲取知识和智慧,采撷哲理和深思。

学习了上面两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答案】17.suì;shàn
18.C
19.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用节俭来涵养品德。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2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志向和毅力非常重要,缺乏了志向和毅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只能半途而废。

;面对像狼一样狡猾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丙】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博学而笃.志笃: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因:
③若.屈伸呼吸若:
2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3.你怎样理解【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4.【丙】文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答案】21.坚定;趁,乘;你
22.①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富与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②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小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

23.这句话用来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

24.讽刺了生活中那些为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为不需要担心的事情而过分担忧,增添烦恼的人。

六、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乃益盐。

食之,甚美,缘有盐故。

”薄①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②可如此?”愚人曰:“吾知
天下之美味咸③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薄:靠近。

②安:怎么。

③成:全,都。

2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
②闻.之于宋君
③及.其家穿井
④遂.自念曰
2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标2处)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27.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求闻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
B.后狼止而.前狼
学而.不思则罔
C.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久之.,目似瞑
天下之.事皆然
28.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

29.读完两则短文,你从【甲】【乙】两文中各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25.从井里取水;听到;待;于是,就
26.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27.B
28.母亲拿出盐后感到儿子很奇怪,只见儿子只吃盐而不吃菜。

29.示例:(甲)文: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不要轻易相信传闻。

(乙)文: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