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广州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一下·厦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疟疾是世界三大传染性疾病之一。

20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常用奎宁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

1968年,中国正式启动相关项目,39岁的屠呦呦________,担任中药研究所该项目的组长。

在简陋的条件下,她带领团队,整理出600多种抗疟草药,又从中选出200多种方药,对380多种提取物进行筛查,经过无数次反复实验,最终采用乙醚低温提取法,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发现青蒿素,攻克了世界难题。

青蒿素问世48年来,大大________了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

成为万众瞩目的公众人物后,________的屠呦呦仍默默坚守在科研一线,因为她深知自己的研究是数亿人健康的________,与几百万感染疟疾的生命密切相关。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临危不惧减少垂暮之年保证
B . 临危受命降低耄耋之年保障
C . 临危不惧降低垂暮之年保障
D . 临危受命减少耄耋之年保证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因为在治疗疟疾上做出了革命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B . 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颁发给了在治疗疟疾上做出革命性贡献的屠呦呦
C . 2015年的诺贝尔奖颁发给了屠呦呦,因为她在治疗疟疾上做出了革命性贡献
D .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因为她在治疗疟疾上做出了革命性贡献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二下·辽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读”出一个书香中国
李泓冰
当网络横行全球,当微博华丽登场,阅读与写作的碎片化现象似乎已不可避免。

不过,若是在这个盛夏光顾上海书展,看到那些酷暑中排长队购买入场券的读者,且大部分是年轻的面庞,不但关于纸质书末日的哀叹可以稍缓,也颇能体味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

这几天的上海,是最为全国读者、出版社、作家瞩目的地方。

书展的成功,也向我们发出疑问:读书人的节日,能否可持续发展?阅读能否不仅仅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相约,更成为润物无声的日常习惯?
比如,可否让传统的书店不那么急吼吼地退出历史舞台?尽管网上购书已成常态,但读者仍然需要阅读的氛围。

在网络时代,如果还固守着当年新华书店的站柜卖书方式,书店的没落可想而知。

而上海书展每天数十场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对话、签售,网上信息的充分发布,全场提供免费Wi-Fi,读者呼朋引类相约而来,既是阅读与购书的场所,也有了解作家、见识明星的机缘,还可以拿到小纪念品,或者只是一场以书为媒的社交、约会……正像上海书展的主题“我爱读书,我爱生活”-——读书,本来就该是生活的一部分。

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的研究,2011年我国公民人均阅读图书只有4.35本,上海领先全国,人均8本,而韩国人读11本、法国人20本、以色列人64本……
重视教育的中国家庭,原来竟鲜有读书人么?除了教科书,我们的下一代真的没了阅读习惯么?
试想,倘若官员忙于应酬惰于读书,我们只能坐视各处焚琴煮鹤、荼毒人文的事件层出不穷,更无法指望社会管理的规则意识;倘若学生深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机勃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欲望与能力,更可能耽于本能冲动而拙于理性表达;倘若我们的社会弥漫着追逐物质、不屑读书的风气,更会与书籍带来的“高贵、力量、优雅和美”绝缘,挡住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路途……“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开卷与否,兹事体大!
阅读习惯是需要培养的。

如果有出了家门抬眼就能看到的社区图书馆,有在地铁站台相约时可以兜兜转转的人文书店,有班级里的图书角、学校里的阅览室,也有像年复一年的上海书展那样,成为这座城市读书人的节日,公众就有机缘体会对阅读的如饥似渴,体验思考的尊严,享受与智者对话的快乐。

这也让我们温暖:未必是“大雅久不作”,公众并没有遗弃阅读,城市依然有可能成为爱书人的“书房”,很多现实疑团依然可能在阅读中丝丝缕缕地厘清……
无书使人俗,没有书香的城市更会显得伧俗无礼。

一场书展,透露了一座城市优雅的文化特征,也散发了令人欣慰的讯息:书事可为,阅读可期,民气可用,它作为公共服务的一种,在激励阅读、弥散书香方面,还有很多沉睡的领域有待开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书香中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营造阅读的氛围,使作者与读者互动、对话、签售等,让读书成为人们社交、约会的桥梁,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B . 让官员从应酬中解放出来,抽出时间好好读书,杜绝焚琴煮鹤、荼毒人文的事件发生,以增强社会管理的规则意识。

C . 让学生跳出题海,拒绝应试,通过好好读书来增强创新的欲望与能力,远离本能的冲动,扎实地提高理性表达能力。

D .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读书的氛围充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整个社会因此而变得充满文化内涵,进而高雅起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网络横行全球,微博华丽登场,使阅读与写作受到冲击。

在此背景下,上海书展让人们在关于纸质书末日的哀叹中看到了希望。

B . 我国公民的阅读量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每年阅读图书只有4.35本,上海领先全国,人均也只有8本。

C . 作者希望读书人的节日能够持续发展下去,阅读能够成为一种习惯,并且能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D . 文章通过论述官员、学生不读书,社会没有读书风气的后果,指明了不读书的危害,从反面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网络,它有可能使阅读与写作出现碎片化现象,但传统的阅读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B . 在网络时代,读书仍然应当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读书能够使人变得高贵、聪明,意义十分重大。

C . 公众并没有遗弃阅读,城市依然是爱书人的“书房”,很多现实疑团依然可能在阅读中丝丝缕缕地厘清。

D . 这场书展透露了一座城市优雅的文化特征,但是在激励阅读、弥散书香方面,还有很多沉睡的领域有待开拓。

3. (9分) (2019高二下·镇海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网络支付市场和超级计算机群,加之创业公司和百度、阿里腾讯三大巨头的投入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可能会在人工智能领城逐步赶超美国,人工智能正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新标签。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中国科研领域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热情高涨,研究成果丰硕。

2018年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年会的提交论文超过3800篇,来自中国的论文比上年增加了57%;同时,在允许展示海报的研究项目中,约60%有中国研究者参与。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和1.7%。

美国未来学家艾米·韦伯撰文表示,10年之内,从日常业务到基因组编码的所有技术都将以某种方式和AI深度融合;中国有望成为其无可争议的全球领导者,并为未来的科技生态系统注入活力。

(摘编自费平凡、吴虚怀《人工智能,中国创新新标签》)
材料二: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后,有着来自政府、企业、资本的多重推力。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十人工智能”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国际上,英、美、韩、日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

2013年,百度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Facebook、谷歌等巨头也不约而同提出了“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转变。

互联网数据和咨询公司IT桔子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了467家AI企业和636起投资事件,其中,人工智能总获投率为67.65%,高于其他行业2—3倍。

但是,商汤科技CEO徐立直言,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大多扎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使用开源算法,找到某个垂直领域便套上“人工智能”概念扎进去,但真正从算法层出发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

“而这块才是核心,是最需要厚积薄发的。


就国内而言,人才储备方面还相对薄弱。

来自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

(摘编自张意轩、王威《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材料三:
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它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创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权力格局。

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

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

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两个发展前景:一方面我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

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

一言以蔽之,最大程度地缩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已是当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差距不仅体现在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

(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
(1)下列对材料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工智能正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一个新标签,未来10年,中国有望逐步赶超美国,并成为无可争议的全球领导者。

B . 从2004年至今,中美AI企业数量都呈持续增长态势,经过创业持续火爆增长的高峰期后,中美两国AI 企业数量预计将进人体整阶段,只略有增长,但美国增长的爆发期和回落期均早于中国。

C . 中国科研领域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热情高涨,研究成果丰硕,仅2018年美国人工智能协会年会提交超过3800篇的论文中有57%来自中国。

D . 人工智能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会不可避免地对某些特定岗位和职业甚至全球权力格局造成冲击,须引起研究者的警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工智能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力,人类将迎来仅用少量人力就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我国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益最多的三个行业。

B . 我国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后,有着来自政府、企业、资本的多重推力,但创业者大多使用开源算法,真正从算法层这个核心出发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

C . 人工智能技术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从日常业务到基因组编码的所有技术都将以某种方式和AI深度融合,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提高劳动生产力与下岗失业率增加的两难选择。

D . 当前人工智能总获投率高于其他行业,极大地吸引了其他行业人才的进人,暂时缓解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困境。

(3)根据上述材料,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4.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改不完的《窦娥冤》
郭启宏
关汉卿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窦娥冤》是他最深刻、最辛辣、最具战斗性的一部作品。

历来改编之作,移宫换羽,不知凡几了!谁能解得关氏真髓?我满怀虔诚并力图创造性地解读这一经典文本,不存丝毫解构颠覆之心。

一解“感天动地”。

窦娥冤案只是一桩命案,并无曲折离奇的情节,而这起冤案却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一种写照和典型化。

在窦娥思想变化的脉络里,她起始相信官场有公道,毅然打官司,桃杌判案后,清官的幻想破灭了,“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痛快淋漓的这一曲《滚绣球》里,中间四句显然是关汉卿借题发挥,借着咒天骂地,矛头指向整个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嗣后,顽强的个人意志使窦娥又寄望于天地鬼神,这个天地仍是人间,她相信公道在人心,这便是“三宗愿”——血溅白绫、六月飞霜、三年大旱。

我们很难用现代创作方法去框套前人,与其说是浪漫主义,毋宁说是表现主义,一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瘟疫乃上天示警,罪愆是“杀父娶母”,所谓超现实的预言即是说,对一个人的不公平必定殃及所有人。

感天动地的“感”与“动”,原本是关汉卿与天地对话的具象化,他希望天地遵循公理和正义。

令人深思的还有窦天章这个人物。

为窦娥翻案若非天地鬼神似无可能,窦天章应该有个艰苦卓绝的翻案历程。

因为身处“九儒”,关汉卿直面现实时难免有所迂回,他赋予窦天章一个“朝廷钦差、带牌走马、肃政廉访使”的身份,把窦天章理想化,也使这个“艰苦卓绝”简约化了。

作家似乎并不相信清官的存在,他有意安排了窦天章与窦娥的父女关系,或问,倘不是自己的女儿,窦天章能为窦娥翻案吗?
二解桃杌、张驴儿。

关汉卿为楚州州官起名桃杌,桃杌即梼杌,并不是州官的本名,是古代传说“四凶”之一,命名颇有深意,这是类型化的恶人。

关氏要控诉的是整个社会,他采用一种有别于其他题材的表现方法,即类型化写作。

于是我们看到一种模式:元凶是梼杌;张驴儿是畜生;窦天章本来天章云锦;娥乃美好女子;端云义含祥瑞;蔡婆只有夫家姓氏;赛卢医纯属反讽的诨号;张父写作孛老,系老男人之角色名;差人叫张千,倘有第二位,必李万无疑;其他人如祗候、祗从、监斩官、公人、刽子、解子,也只有职业上的区分。

也许因为《窦娥冤》对社会环境的批判更为直接、更为有力,作家采取的方法与手段也就更为特殊。

从作家主观意图看,元凶梼杌的结局必定会
失败的,作家必须给观众一个“长吁”的空间,如同郑板桥《沁园春》写恨——“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
泼皮张驴儿,有人揣想他可能是个蒙古人——章闾,享有征服者的特权。

我以为张驴儿更有可能是冒充蒙古人或色目人的汉人泼皮,若后世“吃教”的假洋鬼子。

剧中张驴儿父子硬是住进蔡婆家,蔡家婆媳不敢轰赶,张驴儿何以如此枭横?似乎只有特权可以解释。

当然,在纲纪废、律令弛的社会环境里,泼皮枭横的现象司空见惯,更何况有着一等人二等人背景的泼皮!这般设想,能否符合关氏原意,不得而知,清代阳湖派首领张惠言说过,作者未必有此意,读者何妨作此思?此之谓也。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窦娥冤案案情并不复杂却被判死罪,这也反映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B . 窦娥起始相信官场有公道,被冤判后清官幻想破灭,只能寄望于天地鬼神,相信公道在人心。

C . “三宗愿”造就了“感”与“动”,是关汉卿与天地对话的具象化,窦娥也希望天地遵循公理和正义。

D . 为窦娥翻案若非天地鬼神似无可能,关汉卿根本就不相信清官的存在,他有意安排了窦天章与窦娥的父女关系。

倘不是亲生女儿,冤案难翻。

E . 关汉卿要控诉的是整个社会,他采用一种有别于其他题材的表现方法,即类型化写作。

(2)第一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作者认为关汉卿的《窦娥冤》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什么方法?简要分析。

(4)文章说窦娥冤案“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它是一种写照和典型化”。

请说说“普遍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20高三下·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

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

年十八,举进士。

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

”补隰城尉。

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

会父疾,绵十旬,不解衣;及丧,勺饮不入口五日。

太宗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

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

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

今我有玄龄,犹禹也。

”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

太子即位,为中书令。

第功班赏,与如晦、
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功第一,进爵邗国公,食邑千三百户。

进尚书左仆射,更封魏。

帝尝问:“创业、守文孰难?”玄龄曰:“方时草昧,群雄竞逐,攻破乃降,战胜乃克,创业则难。

”魏徵曰:“既得天下,则安于骄逸。

国繇此衰,则守文为难。

”帝曰:“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

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

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顾公筋力未衰,毋多让!”晚节多病,时帝幸玉华宫,诏玄龄居守,听卧治事。

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

薨,年七十一,谥曰文昭。

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

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

(《新唐书·房玄龄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B .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C .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D . 玄龄从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见创业之难/徵与我安天下/畏富贵则骄/骄则怠/怠则亡/见守文之不为易/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国器,本指国家的宝器,如钟鼎之类,也指国家所需的器材,又代指国家政权。

B . 中书令,我国古代官职名称,唐朝中书令为首席宰相,在三省长官中位居第一。

C . 食邑,也叫封地,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为食禄的田邑,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

D . 谥,指人死后,后人给他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评价的文字,有褒谥与恶谥之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房玄龄文思机敏,善写文章。

他在秦王王府任职十年,各种军事文书和幕府檄文,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而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打底稿。

B . 房玄龄心忧天下,尽心为国。

他年纪轻轻就心忧天下,被吏部侍郎高孝基称赞胜过当时许多年轻人;他尽
心竭力治理国事,审议法令,也务为宽平。

C . 房玄龄位居宰相,深受皇恩。

他担任宰相长达十五年,晚年多病的房玄龄留守京城时,卧床办理国事,后来病情加剧,皇帝令凿通苑墙以方便问候。

D . 房玄龄为人孝顺,谨于治家。

他衣不解带地服侍生病的父亲百天,待父亲去世后,又五天滴水不进,还收集古今家诫并写在屏风之上,以告诫子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

②让,诚美德也,然国家相眷赖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一下·重庆期末)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料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第一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句紧扣标题,点明时间、地点及客中过节的事件,暗含了“思家”之意。

B . 第二句具体描写过节情景,“抱膝”“影伴身”突出孤寂,思家之情溢于言表。

C . 三、四两句回忆自己与家里人团聚的画面,家人在说着客居在外的远行之人。

D . 本诗写诗人的思家之情,真挚动人,语言质朴率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2)下列对第二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把对方思念自己和自己思念对方的感情真挚地表达出来,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跃然纸上。

B . 第二句,巴山之夜,秋雨交织,涨满池塘。

“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夜雨涨满秋池的景象,又融情于景,非常自然地表现出诗人的愁思涨满怀。

C . 三四两句,“何当”(何时能)这个词从“君问”而来,“共剪”“却话”是由眼前的孤独激发出的对未来团聚欢乐的憧憬,以将来的乐反衬今夜的别离之苦。

D . 本诗语言华美秾丽,构思缜密,既有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对比。

“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全诗情致深蕴,有一种缠绵顿挫之美。

(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并指出这样写的妙处。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6高二上·铅山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苏轼《赤壁赋》中表达“运动是绝对的”这一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②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把作者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

③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变现自己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无学之辈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17高三上·集宁期末) 二维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商家为使二维码更受关注,设计了很多富有创意的二维码。

请对下面这个二维码进行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