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人教版数学上册一年级第6单元教案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的例6,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对10的加减法计算能力的初步认识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课件展示:同学们去动物园看大熊猫图。
2、如图: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请同学想一想。
3、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解答?
学生同桌讨论
4、全班交流。
画图数数学生排队等
二、巩固练习。
1、一起完成79页做一做。
2、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完成80页5、6题。
第五、六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仔细推敲,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2
分,共20分
1.妈妈去超市买和,一共买了10个,可能买了()。
①5个,4个②2个,7个
③6个,4个④3个,6个
2.计算结果与5+3相同的是()。
①7-2+2 ②6+2 ③8-5+2 ④9-3 3.计算10-4+3时,第二步计算的是()。
①10-4 ②4+3 ③6+3 ④10-3 4.13和16之间有()个数。
①14 ②15 ③4 ④2
5.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一位数的差是()。
①1 ②9 ③19 ④20
6.关于15,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15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②15读作十五
③14前面的一个数是15 ④7与8的和是15 7.小朋友们排队,小丽的左边有4人,右边有5人,这一排一共有()人。
①10 ②9 ③8 ④7
8.李东今年11岁,他的哥哥比李东大一些,他的哥哥今年可能()岁。
①10 ②13 ③30 ④11
9.可以用算式7+3 解决的数学问题是()。
①10个同学玩“丢手绢”,其中有7个女同学,有多少个男同学?
②河里有7只鸭子,游走了3只,现在有多少只鸭子?
③小明上午写了7个生字,下午又写了3个,一共写了多少个生
字?
④妈妈买来7个苹果,吃了3个后,还剩多少个苹果?
10.计算13+5时,思考正确的是()。
A.1个十和3个一加上5个一就是18。
B.计数器的个位上原来有5个珠子,先添上3个珠子,再添上1个珠子,就是18。
C.把13分成10和3,先算3+5=8,再算10+8=18。
D.计数器的个位上原来有8个珠子,去掉5个珠子后还剩下3个珠子,1个十和3个一是13。
①A和B ②B和C ③C和D ④A和C
二、认真审题,填一填。
(每空1分,共22分)
1.我会数数和读数。
写作:________写作:________写作:________ 读作:________读作:________读作:________ 2.按规律填数。
3.猜猜我是几。
4.一共有()只小动物,排第()。
5.与11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15前面相邻的数是(),()后面相邻的数是17。
三、细心的你,算一算。
(共18分)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每小题1分,共8分)
2+6=10-8=9-9=5+5-4=16-6-4=15-2=19-5=4+10=2.在里填上“>”“<”或“=”。
(每小题1分,共4分) 10+7 1814+5 15+4
19-10 16-6 18-3 10+3 3.“心”中有数。
(每小题1分,共6分)
10+=2017-=10-6=12 +3=18 16+=19 14-=4 四、动手动脑,画一画。
(共10分)
1.看数画珠子。
(6分)
2.看算式画一画,填一填。
(4分)
(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7+()=10 10 -() =4
五、看图列式计算。
(每小题3分,共18分)
1.2.
=(只) =(支)
3.4.
=(个) =(只)
5.6.
=(个) =(只)
六、看图实践,用一用。
(共12分)
1.笑笑说:“小芳和小明之间有6个小朋友。
”她说得对吗?请说说理由。
(可以画图表示哦!)(4分)
2.(4分)帐篷里有多少人?
=(人) 3.(4分)
小明的妈妈()月()日过生日,那天是星期()。
答案
一、1.③2.②3.③4.④5.①6.③
7.①8.②9.③10.④
二、1.16十六
13十三
20二十
2.
3.18201213
4.1514
5.1012
6.1416
三、1.82066131414
2.<=<>
3.1071815310
四、1.
2.(1)
(2)
五、1.1+8=9
2.10-2=8
3.9-2-1=6
4.3+2+4=9
5.15+4=19
6.18-5=13
六、1.她说得不对。
小芳和小明之间有4个小朋友。
【点拨】学生能回答出不对,并画图表示即可。
2.10-1=9
3.35一
练习题
同学们排队跑步。
琳琳的前面有4人,后面有6人。
答案提示:
4+6+1=11(人)
练习题1
有三张数字卡片
012
你能用它们组成不同
的两位数吗?
答案提示:
10、12、20、21。
解题思路:
可以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但应注意“0”不能在十位上。
练习题2
猜一猜,小动物应该上哪一节车厢?
答案提示:
15和17中间的数:16。
1个十和5个一:15。
比20少1的数:19。
15后面第三个数:18。
2个十:20。
7个一和1个十:17。
骑马
牧民家里有群马,
数数共有18匹。
同学到来练骑马,
每人牵走一匹马,
剩下3匹没人骑。
想一想,算一算,
共有多少同学练骑马?
答案提示:15名同学练骑马。
名人合理利用时间的故事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12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做家务。
为了不影响学业,他必须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
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不仅喜欢写作,而且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有深切爱好。
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是非常重要。
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
“美国人说,时间就是金钱。
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
倘若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
人家说:“唉,你又来了,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一、复习,引入新课。
(6分钟)1.数的组成。
从11~20各数中选一个
自己喜欢的数来说说它的
组成。
2.揭示课题。
十几可以分成1个十和几
个一;反过来,一个十和
几个一可以组成十几。
今
天我们就要用刚才复习的
知识学习新知识:10加几、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老师边说边板书),你们
有信心学好它吗?
例:18,它是由一个
十和八个一组成。
1.看图列出两道
加法算式和两道
减法算式。
()+()
=( )
()-()
=()
()+()
=()
()-()
=()
答案:
5+3=8
8-3=5
3+5=8
8-5=3
小蚂蚁,搬豆豆
蚂蚁黑黑在洞口,找到一粒小豆豆。
用尽力气搬不动,叫来一群好朋友。
好朋友排一队,数一数,看一看,
黑黑从前面数排第4,从后面数排第10,
请你仔细算一算,多少蚂蚁搬豆豆?
(答案:13只蚂蚁搬豆豆。
)
用数学
课题用数学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教材中的例题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调动已有的认知经验,通过尝试、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数数、画图、推理等解决问题的指导与归纳,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内容的教学是一年级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机会。
学习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学习
重点
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圆片。
学具准备:圆片。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6分钟)1.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一群小朋友排队去参观熊
猫园。
在小朋友排队中藏着很
多数学问题,大家一起来看
看,你能发现数学知识吗?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
数学的问题。
板书课题:用数学。
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
1.按要求数
数。
从2数到20;
从12数到
18。
二、讲授新课。
(20分钟)一、活动中体验排队问题,看
图体验交流信息。
(1)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
看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用站队的方法表示
出来。
二、小组合作,探究解题策略。
1.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怎么排的?
3.汇报操作结果。
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
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数的时候不能
数错,不能数10和15。
强调:为什么不能数10和
15?
一、学生交流:(1)学生1:
小丽排第10。
学生2:小宇排第15。
学生3:要解决小丽和小宇
之间有几个人的问题。
(2)学生实践站队。
二、学生汇报:
数(数数)11 12 13 14
画:(画示意图)10
15
学生:数的时候不能数错,
不能数10和15。
引导学生:题目要求数两
人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
数10和15。
2.14个小朋
友排成一队,
小红的前面
有5人,小红
的后面有
()人。
答案:8
3.10和14之
间有几个
人?答3人。
4.7+3+4=
3+7+8=
19-9-6=
答案:14 18
4
三、巩固练习。
(10分钟)1.游戏活动,运用新知。
请8个同学上台排队,并指定
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往右的位
置,台下同学闭眼睛猜测。
再
说出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
2.玩滑梯完成教材P79页“做
一做”。
1.学生思考,然后回答问
题。
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教学过程中
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4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判断、排列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发展顺序情境图,从中悟出:生活处处有“排队”,排队方法有很多,但是按什么顺序排队,有时还要结合具体情况来考虑。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应该适度开发和拓展相关内容,让学生在更加丰富的问题解决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师点评和总结:
8.11~20各数的认识专项卷
一、想一想,选一选。
(每小题5分,共20分)
1.
①5②6③9④13 2.8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①1 ②18 ③10 ④8 3.12中的“2”表示()。
①2个十②1个十③2个一④1个一4.有16只手套,一双一双地数,要数()次。
①16 ②10 ③9 ④8
二、想一想,填一填。
(第1题12分,第2题8分,共20分) 1.猜猜我是几。
我是()。
我是()。
我是()。
我是()。
2.计数器上的思考。
(1)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读作()。
(2)如果只拿走一颗珠子,那么这个数最小是()。
(3)如果只增加一颗珠子,那么这个数最小是()。
三、想一想,画一画。
(共20分)
1.看数画珠子。
(8分)
2.(12分)
四、我会解决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
(共40分)
1.小猫钓鱼。
(10分)
它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条)
2.捉虫子。
(10分)
=(条)
3.快乐春游。
(10分)
小红排第(),小刚排第(),他们之间有()个小朋友。
我会画图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动会。
(10分)
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开。
答案
一、1.①
2.②
3.③
4.④
二、1.12161918
2.(1)16十六
(2)6
(3)17
【点拨】拿走一颗珠子,要使这个数最小,就只能拿走十
位上的一颗珠子;而增加一颗珠子,也要使这个数最小,
就在个位上增加一颗珠子。
三、1.
2.
【点拨】按顺序思考,先把2颗珠子都放在十位,再每次拿
1颗珠子放在个位。
四、1.5+11=16
2.17-4=13
3.916 6
4.五
第二课时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的例4、例5,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10加几的口算能力的经验。
教学重点: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图形列出加减法算式。
教具准备:课件、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
x k b 1. c o m
学具准备:学具袋里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想:通过摆小棒使学生对数字进行算式的计算,并掌握对计算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教师出示卡片13,问:这是多少?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吗?
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0+3=13 13-3=10
3+10=13 13-10=3
【设计意图:一图四式虽然学过,十加几以及相应的减法是新知识,所以为
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在这里仍采用引导。
】
二、小组讨论,民主评议。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想请小朋友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
设计意图:满足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请听清要求:
1、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找一个代表来前面把数字卡和汇报卡拿回去。
2、先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然后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字卡片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完以后进行比赛,教师加以评价,好的提出表扬,差的要及时鼓励。
最后,师生共同看一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请你找出规律。
学生积极观察、思考,指名汇报。
教师总结:这些算式都是10加几及相应的加法。
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让学生民主地学习,通过讨论加深印象。
】三、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
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当学生说:一类是加法算式,另一类是减法算式时,教师建议学生给算式的各部分起个名字,教师引导,总结出:
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
学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过程同上。
【设计意图:再次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取的名字不做过多的评价。
】
四、解决计算问题。
今天大家学习了这么多知识,王老师想考考大家,你们能行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
11+2= 13-2= 10+7= 14-4=
11+3= 13-3= 12+1= 8+10=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学习什么知识?引导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0+3=13 13-3=10
3+10=13 13-10=3
11 + 2 = 13 13 – 10 = 3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数
11~20各数的认识
成一个十的过程,初步理解11的组成。
接着动手操作摆小棒认识11~20各数,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比较11~20各数的大小时也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后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6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认真审题,精确计算。
(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6分,共18
分)
1.10+6=12+4=15+4=14-10=
11+8=17-7=19-7=15-3=
2+7=18-10=10+3=14+4=
2.4+6+7=19-4-5=14-4+5=
17-6+8=10+5-2=11+6-2=
二、填一填,圈一圈。
(第7小题3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1.看图写数。
2.一个数的个位是3,十位是1,这个数是()。
3.和1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4.14由()个十和()个一组成,它后面的一个数是()。
5.()个十是20。
6.15是由()个一组成的。
7.一共有()只小猴,把左边的5只小猴圈起来;从右边数,把第4只圈起来。
8.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0+=1713+=1514>
18-=16 5+=19 3+<18 -4=12 +2=14 ->5 9.想一想,算一算。
+=10 +=15
=() =()
三、画一画。
(4分)
四、反复比较,谨慎选择。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
分,共10分)
1.()个一是19。
①1②9③19④20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5,这
个两位数是()。
①65 ②56 ③16 ④61
3.一些连续排列的数字宝宝被白云遮住了:13,,20,被白云遮住了()个数。
①5 ②6 ③7 ④8
4.下面式子中,错误的是()。
①15-5>10 ②12+3<16 ③10+4>10 ④16-2<16
5. 右图计数器个位上的珠子表示()。
①1个十②1个一
③4个十④4个一
五、连一连。
(5分)
六、看图列式计算。
(第1小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共10分)
1.
==
==
2. 3.
=(块)=(个)
4.=(人)
七、解决问题。
(共26分)
1.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现在进图书馆,小朋友都要排队量体温。
(4分)
王明和李晓之间有人。
2.小丽从书架上找到了她最爱看的《西游记》。
你知道她今天看了多少页吗?(4分)
=(页)
小丽今天看了页。
3.(4分)
=(个)
盒子里有个●。
4.聪聪从收银台的桌上看到日历,他很开心,因为自己的生日快到了。
(6分)
聪聪的生日是()月()日,星期()。
5.看完书,小朋友们相约到体育馆踢毽子。
根据下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至少提两个问题)(8分)
答案
一、1.161619 4 19101212 981318
2.171015 191315
二、1.12131419
2.13
3.1820
4.1415
5.2
6.15
7.11
8.7212214141612
93(部分空答案不唯一)
9.510
三、略
四、1.③2.③3.②4.①5.④
五、
六、1.10+5=155+10=15
15-5=1015-10=5
2.11+3=14(块)
3.17-5=12(个)
4.2+4+3=9(人)
七、1.4
2.16-10+1=7(页)7
3.18-10-1=7(个)7
4.1217四
5.小胖比小红多踢了几下?
7-5=2(下)
小田和小红一共踢了多少下?
12+5=17(下)
(答案不唯一)
第一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75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到20之间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正确、迅速地读出11到20各数。
3、渗透知识间相互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4、使学生掌握对11-20各数的表示以及对数组成的经验。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小棒、皮筋、计数器、第84的主题图。
学具准备:小红花、小棒。
教学设想:
通过复习数数使学生先数到20,并通过主题图使学生掌握对11-20个数的认识,再用小棒摆出各个数,使学生真正掌握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起从1数到10。
2、从10接着数,你还能数出多少个数呢?
对于这些数,你都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探究意图。
】
二、探究新知
1、出示73页的主题图。
请学生看一看,在这些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物品?上面都有些什么数字?一起找一找。
生:我看到了11个水果图片棵树,15个正方体,18个球……。
师:这些数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请你们试着把11—20之间的数写在小红花上,每朵红花只写一个,并按顺序排列起来。
(1)一起把11——20之间的数读一读。
(2)观察这些数,你觉得哪一个比较特殊?
(3)一起来看大屏幕,默默的数一数,共有几根小棒?有几个一?
(4)把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有几个十?添上一根,有几个几?共有几根?11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5)同桌合作摆出12根小棒,说一说12是由几个几合成的。
(6)继续摆,你们能摆到几,怎样摆的?说说各是由几和几合成的。
问:20根小棒是几个十?为什么在2的后面写上一个0呢?小组讨论一下。
看数字读数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使学生对数字有个直观的理解。
】
2、试一试。
(1)读卡片上的数。
11、18、3、14、15、20
(2)填空。
10 ()() 13 () 14 ()()() 18 19 ()
3、认识数位。
(1)拿出方格纸,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面摆小棒,下面摆数字,先摆14。
(2)怎样摆,说说看。
小组合作,接着摆,想摆几就摆几。
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摆的。
摆完后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谁能试着给左面、右面的数位起个名字呢?
3、介绍计数器。
十位上拨上一颗珠子,这个数是几?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使学生掌握数的顺序。
】
三、课堂练习
1、看图填数
2、完成练习十七1、2、
3、4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更加牢固。
】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数和读20以内的数,知道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掌握了20以内数的数序和大小。
五、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读法
11、12、13、14、15、16、17、18、19、20。
第二课时
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75页例3,练习十七做一做的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数位板,并能正确书写11—
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x k b 1.c o m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通过对数字的表示掌握计数器表示数的多少的经验。
教学重点:正确的在田字格里写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书写格式,以及20的书写。
教具准备:田字格板、小棒。
学具准备:学具袋。
教学设想:通过计数器使学生对各数位的表示以及对数量表示的多少来写出各个数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从1数到20,再从20数到1。
2、背诵11—20各数的组成(几个十和几个一)。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出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先用小棒往数位筒里放。
边放边数:“1根、2根……9根,再放一根是几根?”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
在右边放4根小棒,表示有多少根?4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用数字卡片在数位板上摆数。
师:板书十位个位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什么位?拨出14后,教师教学生写:14。
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教师注意矫正学生的错误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计数器使学生对数字有个直观的了解。
】
三、课堂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十一十九十四
十七十五二十十
2、练习的5—10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数和读20以内的数,知道了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掌握了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五、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
11、13、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