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牛郎织女二》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郎织女二》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与织女之间的真挚感情。

1.3学会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2.1通过讨论、分享,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1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眼前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情感。

2.教学难点
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

2.课文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课文解析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牛郎与织女的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牛郎与织女感情的理解。

4.课堂活动
(1)分组讨论:牛郎与织女之间的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5.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
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2.课堂活动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1.导入新课
(1)教师简要介绍《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这是一部中国民间故事,讲述了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

(2)引导学生回顾《牛郎织女一》的故事情节:牛郎在银河边认识了织女,两人互生情愫,但被王母娘娘阻止。

2.课文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如“银河”、“鹊桥”等。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3.课文解析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牛郎与织女的人物形象:
牛郎:勤劳、善良、执着,对织女一往情深。

织女:美丽、聪明、善良,对牛郎忠诚、深情。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牛郎与织女感情的理解:
牛郎与织女的感情是真挚的,他们经历了重重磨难,但始终坚信彼此的爱情。

如“鹊桥相会”:指牛郎与织女在银河上相会的情景。

4.课堂活动
(1)分组讨论:牛郎与织女之间的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讨论要点:课文中的哪些情节表现了牛郎与织女的感情?
各小组分别分享讨论成果,如牛郎为了与织女相会,不畏艰险,勇闯银河;织女在鹊桥上等待牛郎,表现出对爱情的坚定信念。

5.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感受牛郎与织女之间的真挚感情。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感受到牛郎与织女之间的真挚感情,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眼前人。

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
1.教学重点
(1)对话引导理解:
教师:“同学们,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找出牛郎和织女相遇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场景。


学生甲:“牛郎在银河边放牛,看到织女和她的姐妹们在银河里洗澡。


教师:“很好,那么牛郎是如何表达他对织女的感觉的呢?”
学生乙:“牛郎拿走了织女的衣服,希望她能留下来。


教师:“对,这是一种巧妙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情感。

那么,织女对此有何反应呢?”
学生丙:“织女很生气,但后来看到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就爱上了他。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请大家思考一下,牛郎和织女分别具有哪些品质?”
学生甲:“牛郎很勤劳,他每天都去放牛。


教师:“很好,还有吗?”
学生乙:“织女很美丽,而且她不嫌弃牛郎贫穷。


教师:“正是这样,他们都是善良、执着并忠于爱情的人。


2.教学难点
(1)理解修辞手法:
教师:“课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述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呢?请大家找一找。


学生甲:“比如‘牛郎的心像被蜜蜂蜇了一下’,这是用了比喻。


教师:“很准确,比喻让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还有吗?”
学生乙:“‘银河上的鹊桥如同弯弯的月亮’,这也是比喻。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
教师:“现在请大家用‘鹊桥’这个词造个句子。


学生甲:“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那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夜晚。


教师:“很好,现在再用‘真挚’这个词造个句子。


学生乙:“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是那么真挚,让人感动。


教学过程补充:
1.导入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牛郎织女一》,大家还记得他们是怎么相遇的吗?”
学生甲:“牛郎在银河边放牛,看到了洗澡的织女。


2.课文朗读
教师:“请大家先自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自由朗读。

教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学生乙朗读,其他学生倾听。

3.课文解析
教师:“课文中,牛郎和织女的感情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活动
教师:“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


学生丙:“我们组认为,牛郎和织女的感情是慢慢建立起来的,他们经历了许多困难,但最终战胜了一切。


5.作业布置
教师:“请大家课后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篇短文,可以是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也可以是你自己的想象。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课文,掌握重点难点,同时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2.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尊重个体差异,避免单一标准答案的限制。

3.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和深层含义,提升他们的思维深度。

4.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后辅导、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5.使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控制时间,避免过多依赖多媒体而
忽视了文本的阅读和思考。

6.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7.在作业布置上,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供学生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有所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