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9年高考原创押题预测语文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高考押题卷(3)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劈.(pī)叉腼腆.(tiǎn)强迫症.(zhèng)摩肩接踵.(zhǒng)
B.妍媸.(chī)翘.(qiáo)望荨.(xún)麻疹虚与委.(wěi)蛇
C.及笄.(jī)荫.(yīn)凉散.(sàn )热器拾.(shè)级而上
D.洗濯.(zhuó)狩.(shòu)猎抹.(mā)桌子旋.(xuàn)用旋买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者”,这种旁观他人多次“试错”、待成功后再蜂涌而上的低风险思路,与中华文化中“趋利避害”的文化基因有着深刻联系。
B.在为这些“三无科学家”鼓掌之余,切勿让口水伤及无辜,让一大群同样在科学领域兢兢业业从事着研究、同样功勋卓著且获得院士头衔的科学家们“躺枪”。
C.长久地登高远望,凝视渺远的秋天的云空,渐渐会感到天地寥阔,宇宙苍茫,会使人心灵博大,胸怀畅达。
D.全国道德模范之所以能在生死悠关之时、义利交战之际作出正确选择,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日常的涵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国家而言,书香氤氲,社会清明,国民儒雅,则兴旺发达;
对个人来说,腹有诗书,勤读善思,博闻强记,则受益终身
..。
B.近年来,随着网络等大众媒体的煽风点火
....,有关民国时期的大学的故事又热了起来,所谈事例从“教授治校”的神话到刘文典脚踢蒋介石的段子等,不一而足。
C.《皮影戏的秘密》填补了少儿皮影教材空白,与之配套的国家专利产品“少儿皮影材
料包”,也将逐步
..进入中小学课堂,推动非遗文化传播和普及。
D.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每次新朝建立时,开国之君都重视吸取前朝灭亡
的教训,以家训教导子孙励精图治、不要贪图奢华生活,以免重蹈覆辙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一些文艺作品之所以“雷”,究其根源,正是在“为谁创作”的问题上出现偏差,不是为人民群众而创作,而是为眼前利益、短期名声而创作。
B.随着养老金的并轨,使得公职人员的“铁饭碗”被打破,不少“体制内人员”对以后的退休待遇产生了担忧,一些公务员开始抱怨起了自身工作和待遇的差距。
C.有人认为,在线音乐发展的步伐放缓,与其盈利模式效率高低不无关系,音乐版权费带来的刺激,让在线音乐很难从产品角度做到平衡。
D.大脑的神经连接线有18万公里长,差不多是地球到月亮距离的一半,而其中80%以
上是反馈连接,这一动态系统如何工作,对于人类还是比较陌生的。
5.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①学者姚苎田认为:“《本纪》无称字之例。
此独称字者,所以别于真帝也。
史迁深惜项羽之无成,故特创此格。
”
②《项羽本纪》中项羽称谓之变化,也暗示了项羽与刘邦性格及为人处世之不同。
③同时,也出现过各种人物对项羽的不同称谓。
④人名称谓的变化,最能体现撰作者的思想倾向与叙事技巧。
⑤《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对项羽先后出现过“项籍”“项羽”“项王”等不同称谓。
⑥人名、地名,是秦汉典籍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A.④⑤③⑥①②B.⑥④①⑤③②
C.⑥④⑤③①②D.①④②⑥⑤③
6.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与上下文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
(4分)信步来到野菊花身边,拈上一朵,嗅上一嗅,特有的菊香沁人心脾,初春我怎么没有发现它们的存在呢?凝思良久,我终于明白了:寒冬,它潜藏于薄土中蕴积力量;初春,;炎夏,;唯有到了深秋,百花落尽,它才独自开放起来,清苦而不怨恨,怒放而不争艳,香郁而不张扬。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
继卖面膜、土特产以及求砍价、求点赞之后,各种拉票行为又刷爆微信群和朋友圈:“最萌宝宝”“最美员工”“最佳摄像作品”……诸如此类,名目繁多。
对微信拉票,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20字左右。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现代“文学”概念与古代是不一样的,它以“美”或“审美”为特征,叫“美文学”。
那么,文艺的审美特性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美诉诸感觉愉快。
为感觉把握的美必须具备可感性、形象性。
通过形象方式使文艺具有美,是文艺实现其审美本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过去,我们把形象性视为审美创作的唯一途径,固然不错,但是,矫枉过正,认为形象手段与审美创造无关,也属失当。
晚清夏曾佑在《小说原理》中指出:“人所乐者,肉身之实事”。
人天性喜欢“肉身之实事”这样的生动具体的形象世界。
“肉身之实事”的详尽、鲜明、直接与否,决定着不同形态艺术门类审美快乐的强弱高低。
在文艺作品中,“看画最乐,看小说其次”。
何以如此呢?因为“如在目前之事,以画为最,去亲历一等耳。
其次莫如小说”。
尽管小说的审美快乐略逊绘画一筹,但由于小说“以详尽之笔写已知之理”,不像“以简略之笔写已知之理”的“史”,“以简略之笔写未知之理”的“经文”那样索然无味,因而在诸文字之书中“最逸”。
中国古代文论屡屡要求“假象见义”“借景言情”、“即物寓意”“即事明理”,除了出于“温柔敦厚”“主文谲谏”的礼教传统,也有审美的考虑。
艺术形象美的规律主要在于逼真。
当然,艺术形象并不是原物的简单复制,
它可能出于艺术的虚构,但在情理上又更加真实。
美的另一特征是情感性。
一种艺术形象如果毫无情感,肯定不会打动人、感染人。
工程图、解剖图与艺术形象的本质区别,就在前者无情感,后者有情感。
情感也是艺术家区别于手艺匠的根本分野。
“手艺匠可以成为极伟大的艺术家,如果他把感情贯注进去。
艺术家也可以成为手艺匠,如果他光是涂抹而没有把感情贯注进去。
”情感可以产生动人的美,中外理论家早有所述。
德谟克利特说:“一位诗人以热情并在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成的一切诗句当然是美的。
”陆机《文赋》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言寡情而鲜爱”。
袁宏道说:“情至之语,自能感人。
”情感生美的规律在于真诚。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这就叫“情挚文至”。
文学不是不可以言理,但由于“理过其辞”则“淡乎寡味”(钟嵘),所以说理“须带情韵以行”(沈德潜)。
文学自然可以咏物,但“专意琢物”便无“意味”,故“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
当形式的创造符合普遍令人愉快的心理规律,便可给人审美愉快。
中国古代文论强调“格律声色”等“文饰”之美,所谓“诗赋欲丽”“义归翰藻”;20世纪上叶以贝尔为代表的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强调绘画的“形式意味”,以罗兰•巴特为代表的法国结构主义文论强调文学的“能指”,后来的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强调“文学是语言结构的审美创造”,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强调绘画作品的“绘画性”,等等,都是从形式方面说明文艺的审美性。
艺术形式审美创造的基本规律是寓杂多于整一,是对立统一,是和谐对称。
由于形式美仅诉诸感觉层,感官对形式美的感觉会随审美频率的增多而弱化,所以形式美的另一创造规律是创新。
“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
”(李渔)新的艺术形式打破传统规范,一方面使人不适应,另一方面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新鲜感和震撼刺激,久而久之会逐渐被人认同和接受。
审美的形式就处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永恒创造中。
(选自祁志祥《走向美学、人学的文学研究》,
有删改)8.下列对第四段中“形式的创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形式的创造可以给人审美愉快,它是文艺实现其审美本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B.无论是文学还是绘画,都强调诉诸感觉层的形式的审美创造。
C.美的形式的创造要符合寓杂多于整一以及对立统一、和谐对称等规律。
D.感官对形式美的感觉会随审美频率的增多而弱化,所以审美形式处于永恒创造中。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由于文艺创造了“肉身之事实”这样生动具体的形象,所以能给人带来审美快乐。
B.艺术的逼真即惟妙惟肖的摹仿和情理上真实的艺术虚构,能引起我们的美感。
C.艺术可以通过真实地表现情感获得美,情感也是艺术家区别于手艺匠的根本。
D.文艺的审美特性主要表现在形象性、情感性、形式性上,它们可以同存于一部作品中。
10.联系全文,谈谈古代文论为什么要求“借景言情”?(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怀念
陈荒煤
是春天,一个异常阴暗的春天;雨是好容易停住了,但是看光景,也许要不了一会儿就又会滴落下来吧。
一整个春天几乎就是这样阴沉地过去了。
我是一整个春天连一朵花儿或是一根青草都没有看见过的,就是瞧见有几棵瘦瘠的秃顶的树,那都好像是被竹篱笆围在人家院子里的,它们常常把那没有几片叶子的难看的头摇晃着,还向我表示什么骄矜似的。
在我低狭又矮的小房里,有煤烟和浓重的潮湿弥漫着,整天使我感到重压和窒息;夜间,有时我常冒着濛濛的细雨跑到街上去——与其说是想呼吸点较清新的空气,那还不如说想较畅快地呼吸一下的好吧,可是,酒精厂里的山芋及豆类被燃烧的气味,香烟厂里的霉烟草般的气味和胶皮厂里的橡皮气味,在黑暗里搅成一团,荡漾在空间,好像大地都正在腐烂一般,我是连呼吸都感到不能耐受的闷窒了。
春天这一季候的来到和它的逝去,我在感觉方面都似乎迟钝得不能去辨别了;但是,我不能欺骗我自己,我知道,这就是我曾经盼望过的春天,我不禁无法忍耐地激起可笑的愤恨和苦恼了。
春天!这就是春天么?……
我在腐烂的窒息之中呼吸着。
……
不过今天,我没有诅咒它,虽然同样还感到愤恨与苦恼。
我做了一个梦,今天。
我梦见一个现在不知在哪儿的友人;我和他从认识到别离不过是四五天的光景,那也正是春天里。
他平静但是热情地叙述那些故事:他鼻子里如何被灌进一些酸辣的汁液去,脊上如何被烙着,胸部如何遭受着残酷的鞭挞……好像在说明一般人的不可违背的命定的遭遇,而不是在说他自己。
“我现在算是完了!”末了,他把头侧过去喟然叹息一声道;轻轻地欠一欠腰,用一只手抚着肺部,好像动弹一下就会引起剧烈的疼痛。
可是他似没有悲哀,眼睛燃烧般炯炯放起亮光来,苍白的脸显得异常穆静和美丽的严肃。
是春天,可是我们看不见天也看不见太阳;房里阴暗,地下潮湿;没有树,更不用说是花草了。
惟独在晚上,从那一扇小铁窗吹进来的风才似乎给我们带来了一丝丝微凉的清新的春的气息。
也就是这阵风,常常给我们带来一些不知在哪个角落里飘荡的凄惨惨的呻吟和叹息。
这使我们烦恼;他常常因此皱起一双浓黑的眉来。
离别的那天晚上,他在梦中欣慰地低喃着说道:“……这是春天,到底来了。
你嗅这气味都知道……你看,你看!在那里,有一朵花!……多么美丽的天蓝色的……像一颗星星……唉,也像那,……那眼睛……”
我屏住气坐在他的身旁,心阵阵紧缩着,觉得从心底涌起一阵微栗;我踌躇着,不知是叫醒他好呢,还是听他去——不过你真有些受不了,我终于轻轻唤醒了他。
“你好像从来不做梦的,今天怎样了?”我问他。
“不,”他好像忧郁地望我笑道,“每天晚上我都做梦的!”
“那么,你刚做的梦还记得么?”
他低着头想了一想。
“记得一些些。
”他把一双手交叉着枕在脑后,眼睛睁大向上凝视。
“我看见一朵蓝色的花……”
“你说它像一颗星星,又像那,那眼睛。
”
“我真的这样说过么?”他极坦白地微笑了。
我一下子不能明白他的笑,我缄默地点点头。
“好,不要管它,”他拍拍我,坐了起来;过一会,他思索什么地沉默了一阵,又说:“也许,知道你要走了,我也想出去。
”
我不知道再向他说什么好。
“我总是怀念春天,”他自语地说。
“但是春天也并不会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好!”
“什么时候再见呢?”
我攀着铁棚子向里面叫着他问。
他先不做声地凝视着我,过后挥挥手笑道:
“还是春天吧!”
——我过了好几个春天了。
春天还没来,我就怀念着它,但它来了和没来一样;在我还没有看见一朵花儿或是一根青草的时候它就又要去了。
而今,春天又将去了。
“让它去吧!”
我愤恨和苦恼地想;但我并不诅咒它,我今天有些怀念那个知道春天不是我们的,却又还是和我约着还是春天再见的朋友。
那个朋友的意思是说我们永远不能再见么?
我却有些不信我们永远没有春天! (有删改)
11.文章开头三段描述“春天”有何作用?(4分)
12.文中友人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
13.我和友人都做了梦,这样写有何作用?(5分)
14.“春天”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15.有人说,陈荒煤“燃烧的是灵魂”,请结合文章从思想情感和语言表达上加以探究。
(5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华山别记
〔明〕袁宏道
少时,偕中弟读书长安之杜庄,伯修出王安道《华山记》相示。
三人起舞松影下,念何日当作三峰客?无何,家君同侍御龚公惟长蒲坂回,云登华至青柯坪,险不可止,逾此则昌黎投书处。
余私语中弟,近日于麟诸公,皆造其幽,彼独非趾臂乎?然心知望崖者十九矣。
余既登天目,与.陶周望商略山水胜处。
周望曰:“闻三峰最胜,此生那得至?”后余从家君游嵾上①,有数衲自华来,道其险甚具.。
指余体曰:“如公决不可登。
”余愤其言,然不能夺.。
今年以典试入秦,见人辄问三峰险处。
而登者绝少,唯汪右辖以虚、曹司理远生、杨长安修龄,曾一至其巅。
然面矜而.口呿,似未尝以造极见许也。
余至华阴与朱武选非二约索犯死一往既宿青柯坪导者引至千尺㠉见细枝柴其上顶如覆铛天际一隙不觉心怖。
因思少年学骑马,有教余攀鬣蹙镫者,心益怯,后有善驰者谓余曰:“子意在马先,常恨.霜蹄之不速,则驰聚如意矣。
”余大悟,试之良验。
今之教余拾级勿下视者,皆助余怯者也。
余手有繘②,足有衔,何虞?吾三十年置而不去怀者,慕其崄③耳。
若平莫如地上矣,安所用之?扪级而登,唯恐崄之不至,或坐或立,与非二道山中旧事,若都不经意者。
顷之越绝崖,逾沟,度苍龙岭,岭尽至峰足,地稍平衍。
余意倦,百步一休,从者相谓:“何前捷而后涩也?”余曰:“蹈危者以气,善一而怖十,绝在崄也;怖一而喜十,绝在奇也。
吾忘吾足矣,去危.即夷。
以力相角,此舆卒之长,何有于我哉?”下舂乃跻南峰之巅,与非二席峰头待月。
是日也,天无纤翳,青崖红树,夕阳佳月,各毕其能,以.娱游客。
夜深就枕,月光荡隙如雪,余彷徨不能寐,呼同游樗道人复与至巅。
松影扫石,余意忽动,念吾伯修下世已十年,而惟长亦逝,前日苏潜夫书来,道周望亦物故。
山侣几何人,何见夺之速也?樗道人识余意,乃朗诵《金刚·六如》偈,余亦倚松和之.。
【注】①嵾上:武当山。
②繘:绳索。
③崄:同“险”。
16.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其险甚具.具:详细。
B.然不能夺.夺:耽误。
C.常恨.霜蹄之不速恨:遗憾。
D.去危.即夷危:高处。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陶周望商略山水胜处落霞与.孤鹜齐飞
B.然面矜而.口呿惑而.不从师
C.余亦倚松和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以.娱游客以.光先帝遗德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围绕作者对华山的情结展开,从年轻时兄弟三人月夜看王安道《华山记》萌生向往登山之意,一直到典试入秦方达成心愿。
B.父亲从华山回来说华山险峻,只到达韩愈写遗书的青柯坪,后又指着他的身体告诉他一定不能登上华山,但这些反而坚定了作者对华山的神往。
C.面对华山险峰,作者开始时畏惧,转而联想到以前学骑马时的经验,以此作比心有所
悟,于是很随意就越过了绝崖沟壑。
D.文章由华山入手,最后以作者对那些喜爱华山的朋友与亲人生死的感叹作结,浅入深出地将读者带到另一个层面的思考。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余至华阴与朱武选非二约索犯死一往既宿青柯坪导者引至千尺㠉见细枝柴其上顶如覆铛天际一隙不觉心怖。
20.把文中画线句子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今之教余拾级勿下视者,皆助余怯者也。
(3分)
(2)余意倦,百步一休,从者相谓:“何前捷而后涩也?”(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杂诗
(西晋)张协
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
蜻蛚吟阶下①,飞蛾拂明烛。
君子从远役,佳人守茕独。
离居几何时,钻燧忽改木②。
房栊无行迹,庭草萋以绿。
青苔依空墙,蜘蛛网四屋。
感物多所怀,沉忧结心曲。
【注】①蜻蛚:虫名,蟋蟀之一种。
②改木:古时钻燧取火,季节变了,取火之木也要改换。
2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诗,诗句“”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孤独沉郁的原因。
(2分)
22.本诗在布局上独具匠心,试作简要赏析。
(5分)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3~24。
(5分)
(1)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
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
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吕氏春秋·上农》)
(2)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滕文公上》)23.划线句体现了的思想。
(1分)
24.《吕氏春秋》和许行的农业思想有怎样的区别?(4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3小题)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2)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3),。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4)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5),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四、作文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这是一个一切都发生得太快的时代,有人以为说的话可被风吹走;有人以为做的事可被时间遗忘;有人站在高楼大厦的顶端,却再也望不见家乡。
家园废失,我们模糊的不仅是以往生活的印迹,我们的精神也极易迈上虚无之途。
房屋可以推倒,精神家园不能废失。
我们不希望高楼大厦里的人群,内心茫然,无所依待;我们希望家园里种上我们最希冀的花朵,并能优雅绽放、散发芬芳。
请以“家园里最希冀的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