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川崎病的诊断与急性期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川崎病的诊断与急性期治疗方法
一、川崎病概念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是一种小儿疾病,主要症状是急性发热,
伴随皮疹、颈淋巴结肿大、结膜充血、唇皲裂、杨梅舌、手足硬肿等。
川崎病急
性期可能出现心脏损害、关节疼痛、胆囊积液、无菌性脑膜炎等。
发病机制是不
明原因所致的无菌性血管炎引起的。
经过多年临床数据可以看出,川崎病在婴幼
儿期多见,正规治疗后恢复比较快,较少遗留有后遗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脏
损害,发病率接近四分之一,多在病初的两周左右出现,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
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治疗后多能顺利好转,少许病人可能遗留冠状动
脉瘤、冠脉狭窄等并发症。
二、川崎病症状
1、患儿反复发热,可持续一周甚至更久,体温高达39℃以上,且使用抗生
素治疗效果不佳。
2、约90%患儿会出现口唇泛红,甚至皲裂、出血;舌乳头可见杨梅样突起。
但口腔粘膜不会有弥漫性溃疡面。
3、约70%患儿出现一过性颈部淋巴结肿胀,为非化脓性,大部分都在发热3
天左右出现,多为单侧,可轻微触痛,数日后自愈。
3、90%以上患儿都会出现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性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皮疹,但
无疱疹及结痂,大多1周恢复。
4、85%左右的患儿出现双眼结膜充血,无明显分泌物。
5、约90%的患儿出现手足硬肿,且在病程10天左右出现特征性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
此外,在急性期约有40%的病例出现会阴部、肛周皮肤潮红和脱屑,卡介苗
接种部位红肿。
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头痛、抽搐、关节肿痛、腹痛、胸痛、晕厥
等表现。
一提起川崎病,家长们既恐惧又茫然。
一方面,家长们看着生病中的孩子,发
热和全身皮疹的样子,确实比较揪心。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川崎病相对复杂,可能
出现各个系统的并发症,如神经系统,孩子会烦躁、易怒,甚至有抽搐、昏迷等
脑膜炎的表现。
消化系统,孩子会有恶心、腹痛、腹泻、腹胀、肝脏肿大等症状。
其他还可能会咳嗽、关节疼痛、关节炎等。
这些情况大多出现在川崎病发病的
1~6周内。
血常规、尿检、肝功、血沉都是诊断川崎病的常规检查方法,而心脏
彩超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部分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可能没有前面提到的那么典型,但心脏彩超可能
已经有典型的病变。
所以,心脏彩超有助于及时发现心脏病变,对川崎病的诊断和
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川崎病患儿,找到合理的治疗方法,患者的症状可迅速缓解,且后遗症几率大大降低。
川崎病分为急性期和恢复阶段。
不同阶段的治疗方
法不同,详细治疗请参见以下内容。
三、川崎病的治疗方法
(1)精神治疗
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时刻关注患儿的情绪,和患儿保持亲切,友好的态
度进行沟通,多陪伴患儿,多进行语言和肢体方面的帮助,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和
担心,促进患儿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
其次患儿家长对疾病的知识了解并不充分,加上患儿病情加重,住院时间加长,费用也会比较高,很多家长就会出现情
绪低落,这时父母就需要调整心态,积极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2)药物治疗
1、临床对川崎病的诊疗数据分析得出,患者早期进行静脉输入免疫球蛋白
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冠状动脉的发病率。
虽免疫球蛋白降低冠状动脉病变
的机制尚不明确,但一旦确诊川崎病,均应尽快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丙种球蛋白后11个月内不能接种麻疹、风疹、腮腺、水痘等疫苗。
2、患者早期服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减轻急性炎症过程,恢复期小剂量阿司匹林可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
目前虽然没有研究明确表明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但阿司匹林仍是川崎病的常规治疗方案之一。
3、糖皮质激素在医学界一直都被认为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很大程度缓解患者的症状。
但糖皮质激素可促进血栓形成,增加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风险,阻碍冠状动脉病变的修复,所以对于川崎病患儿并不建议单独应用。
但针对部分免疫球蛋白治疗无效的患儿,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需与阿司匹林或双嘧达莫一起服用。
对于川崎病的表现,若家长能够有所了解,当出现疑似症状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就能避免耽误病情。
对于确诊川崎病患儿的家长,能够了解一些川崎病的并发症和治疗方案,可以避免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从而能在生活中更好的照顾生病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