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赖特约“自然”设计思想看人类心底的“自然”倾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赖特约“自然”设计思想看人类心底的“自然”倾慕
作者:乔凯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0年第1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美国建筑界,甚至是世界建筑界,弗兰克·赖特是一个十分响亮
的名字。
他和德国的彼得·贝伦斯、格罗佩斯、米斯·凡·德·罗,还有法国的柯布西耶,合
称“建筑师五人”,在新建筑运动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的建筑设计实践,充分表现
了各自的新建筑思想。
其中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和崇尚自然的建筑指导思想更是独树一帜,对
当时的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赖特关于有机建筑理论和对自然环境重视的指导思想有两个来源。
他出生在农村,因
此大自然的各种美妙对他影响至深。
他一家几代都在威廉康星州山谷中耕种土地,他本人也是
在农庄长大的,对农村和大自然怀有深厚的感情。
他喜爱并希望保持旧式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
活方式,这也是他有机建筑理论的思想基础。
他设计的建筑类型多是别墅和小住宅,这些建筑
大都座落在郊外,用地广阔,环境优美,在布局上与大自然相结合,使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
境融为一个整体。
而来源之二则是受到了美国芝加哥派的建筑学家沙利文的影响。
1900年,沙
利文提出了“有机建筑”的概念,主张建筑的整体与细部、形式与功能的有机结合。
而真正体
现出赖特有机思想的则是著名的宾西法尼亚州贝尔仑的考夫曼周末别墅,即为人所知的“落水
别墅”,也有人把它称为“流水山庄”。
“流水山庄”是赖特受考夫曼所聘,在郊外实践自己建筑理想的典型作品。
赖特选中
一处地形起伏、林木茂盛的风景点,在那里,一条溪水蜿蜒跌落下来,恰好形成了一个小的瀑布,赖特就把别墅建造在这个小瀑布的上方。
别墅高的地方有三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各
层的大小和形状都不相同,借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挑能力,向各个方向远远地悬伸出来。
我
们经常在书中谋面的就是“流水山庄”向外伸展的三层实体。
而通过流水别墅同勒·柯布西耶
的萨伏伊别墅加以比较,很容易就看出他们同自然环境迥然不同的关系。
勒·柯布西耶的萨伏
伊别墅虽有大片的土地可以用,却把房子架立在柱子上面,周围虽有很好看的景色,却在屋顶
上另设屋顶花园,还要用墙包起来。
萨伏伊别墅以一幅生硬的姿态同自然环境相对立,而赖特
的流水别墅却同自然密切结合,它的形体疏松开放,与地形、林木、山石、流水关系密切,建
筑物与大自然形成犬牙交错、互相渗透的格局。
在这里,人工的建筑与自然的景色互相映衬,
相得益彰,并且似乎汇成一体,而且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居住的地方,它在感觉上和心灵上
已经升华了。
通过弗兰克·赖特的建筑实践和建筑指导思想,我们不难体会出他对于时刻存在于我
们周身的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钟情。
他不厌其烦地强调建筑物应该与它周围的自然环境是一个
统一的整体,我们地球上的任何一座建筑都应该像生长在大地上的植物一样,把自己融进周围
的环境当中,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
一说到自然,我们往往想到把社会拿过来与它相对。
社会是我们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是一种文化的集合体。
我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同时改造着自身
的自然属性,逐渐形成了一些类的东西,我们以为从自然中脱离出来了。
其实,仔细推敲一下,不只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地球上的一切都归属于自然环境,我们无论如何改造自然、改造自身,都不能隔离自然环境与我们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我们人类刚刚诞生的初期,还没有意识
建造房屋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是靠寄宿在无数个自然形成的山洞里来躲避风雨雷电的侵袭。
由此,山洞对于人类就有了一种家的意义上的特殊感情。
也许,我们对于自然的倾慕就是在这古
老的原始山洞里逐渐培养起来的。
在那个时候,我们住的是山洞,用的是石刀石斧,石头对于
我们来说再亲切不过了。
后来我们学会了建造房屋,慢慢地走出了那天然形成的山洞,但这就
意味着我们走出了自然,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东西了吗?显然不是,看一看我们的居住空间,哪
一样不是来自自然?一开始我们用茅草搭建房屋,再到后来的木材,再以后的泥土,现代很普
遍的砖瓦房,我们的房屋用材只不过是在形式上改变,其来源都是我们周身的自然!现在住在
高楼林立的大都市里,我们很少想起身边的楼房与原始山洞有什么遥远的联系。
赖特一生中很少设计摩天大楼,他设计最多的就是自然环境优美、远离商业气息的郊
外小别墅。
在那种几近荒幽的环境中,赖特把自己对生活本质的理解淋漓尽致地融进了自然。
人们不能够脱离自然而独立生活,这是千百年以来不能改变的事实。
虽然人们整天置身于忙碌
的商业环境中,以赚钱为唯一的活动目的,表面上已经远离了那自然的山山水水,但谁又能矢
口否认,那种如果有机会到自然的山水中走走或甘愿花钱主动找机会到自然的山水中旅游的人
生乐趣?哪一个人不希望住在一座靠山临海的房子里?弗兰克·赖特已经认识到,赚钱并不是
生活的终极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种可以提升生活质量的途径。
人从自然中来,最终还要回
到自然中去,就在这来去的过程中,人的内心深处一直潜伏着一种对自然的亲切之情,只是在
大部分的时间里这种感情被忙碌所掩盖了。
在工作之余,我们总希望到山里或水边走走,而且
喜欢到那种原始度较高的地方去,这就是我们心底的那种自然情结。
除此之外,我们内心还渴
望一种开创的快感。
所谓开创,就是涉足前人没有经历过的领域,那种领域更是一种纯粹的自然,那种野外探险活动更能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好奇。
人们这种对自然潜在的眷恋
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得特别明显。
现在哪一个居民小区没有几处或大或小的草坪?如果再高级
一些,可能还会有一潭清水,几处假山,几处凉亭,一簇簇知名或未知名的花相映成趣……这
些人工制造出的“自然”显然也在起着自然对于人们的作用。
如果人们时间允许的话,总会出
现在这种自然之中,静一下心绪,扔一些烦恼,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人类这种心底对自然的倾慕,尤其是在古代的中国表现得更为突出,当然也有其历史
必然性。
“与古希腊和印度相区别,在与自然的实践关系方面,中华民族初民既不像以商立国
的希腊人那样活跃,充满着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进取精神;也不像以畜牧为主,农耕为辅,同时
又有热带雨林的丰厚赐予的印度先民(雅利安人)那样悠闲,把体力和智力用于与改造和征服
自然无关的方面。
中华初民以农立国,农业以自然的推动为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一切都顺应着自然的变化。
人们所关心的是如何不误农时,不失时机地掌握生
产环节,以协助天地化育万物。
”我们古代先民对自然是无比尊敬和崇拜,即使遇到什么天灾,他们也会把责任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首先是自己做错了事,上天才会惩罚他们,我们对于自
然的依赖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逐渐培养起来的。
既然人们心底都有一种或隐或显的自然情结,这就要求我们现代的设计艺术要多关注一下自然的因素,多关注一下人们心底最终的生活
愿望。
这种对自然的“爱恋”,对于我们的设计艺术的某些原则也应该有所启迪。
我们设计出一件物品,首先关注的应该就是它的功能如何,也就是它能够满足人类需
要的程度有多大。
我们设计房屋是供人居住的,设计园林是供人休闲观赏游憩的,设计衣服是
用来穿的,这些最基本的实用功能是一件物品最基本的存在理由,这就是设计艺术必须遵循的
功能原则。
我们对自然的倾慕要求我们在这些最基本的功能之上,最好还要添加一些新的功能,以便于这件物品更好地实现它固有的实用功能。
我们建造一座房屋不仅能够安全入住,还需要
进行多次的装饰,如在阳台上养花,在客厅里养鱼,甚至是办公桌上也放上一棵花草。
如果没
钱买真的,我们就用十分逼真的塑料仿制品代替。
我们还在房子周围空的地方植上草坪,种上
了花或者常绿的树木,诸如此类都是人们对自然的爱慕在具体设计上的体现。
园林艺术对自然
的模仿显而易见,虽然那里面的景致绝大部分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组织建造起来的,但是我们
建造园林的目的本身恰恰体现了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倾慕。
反过来说,也就是我们对自然的向往
启迪我们,只是在房子里放几棵植物还不能满足我们内心对自然的渴望,还有必要在周围建造
一些更加真实、更加广阔的自然。
于是,古代的私家园林、现代城市里的各种公园、旅游胜地、植物园等自然场景在我们周围出现了。
20世纪流行的仿生设计也是自然对我们的启迪,当代不
少工业设计师仍然乐于在设计中采用自然物形态。
例如法国设计师艾洛斯(Robert le Heros)
1994年设计的刀、叉、大小匙子一套四件不锈钢餐具,每件的柄都采取仿树叶或者幼苗的造型。
另外,自然环境中的主色调绿色植物和绿色图式被作为许多设计的重要构成元,今天的这种运
用和设计常常寓有与绿色生态协调、回归自然这样的深层内涵。
鉴于自然对于我们的意义,以及我们对于自然的感情,笔者认为设计艺术的诸原则中
应该再添加一个环境原则。
因为任何一件物品被设计出来以后,要实现它应有的价值,必须同
时存在三种元素:人、物(机)、环境。
物品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它出产之后在实现本
身功能的同时,它对人以及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特别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新材料的
更替日新月异,这些材料中有的携带了极强的辐射性,对人体和环境都存在很大危害,所以我
们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预先作好充分的选择和考证。
自然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我们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去换取设计艺术暂时的辉煌。
不管做什么,都应以“人”为
根本出发点,破坏了环境也就威胁到了我们人类的正常生活,那不是明智之举。
再看一下设计
艺术的经济原则。
所谓经济原则就是现代设计师要考虑经济核算问题,考虑原材料费用、生产
成本、产品价格、运输、贮藏、展示推销等费用的便宜合理,在一般情况下,力求以最小的成
本获得最实用、优质、美观的设计。
只要涉及到经济问题,一部分厂家和设计师的价值取向就
很容易发生偏差,为了自己眼前的利益,在生产的某些环节中,用一些低廉的有害材料去冒充
真正的材料。
这样不仅使社会总资产遭到浪费,更重要的是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人身受到伤害。
在我们国家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有些时候往往还存在着很多矛盾。
我们热爱自然,这些矛盾必定让我们在心底呼唤一种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共存,渴望一种解
决方式使两者在双赢的状态下共同进步。
也就是说,我们心底的自然倾慕时时提醒着我们,在
考虑设计艺术的经济原则时,还要多考虑一些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我们心底本存有一种对自然的渴望,在这种趋势下,需要设计艺术指引我们对生活的
正确导向,建立一种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合理工作的生存方式。
现代设计艺术在生活
中扮演着一个引领生活时尚、改善生活条件的重要角色。
所以弗兰克·赖特所提倡的有机建筑
和注重建筑物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甚至把建筑物当做自然环境一部分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前瞻
性和深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