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萝卜谣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音乐萝卜谣教案
教案:小班音乐《萝卜谣》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用的教材为《幼儿园音乐课程》,章节为第五章第三节《萝卜谣》。

《萝卜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欢快,适合小班幼儿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儿歌,让幼儿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和音乐素养。

二、教学目标
1. 能让幼儿学会《萝卜谣》的歌词和旋律,并能独立演唱。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他们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做到节奏准确。

3.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学会《萝卜谣》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难点:歌词的理解和节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钢琴、录音机、音响、教学课件。

学具:幼儿音乐教材、小萝卜道具、节奏道具。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如模仿动物走路、做简单的舞蹈动作等,让幼儿充分活跃起来。

然后,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音乐课程,引入《萝卜谣》的学习。

2. 歌词教学(10分钟)
(1)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歌词,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2)教师逐句教唱歌词,让幼儿跟唱。

(3)教师针对歌词中的难点,如“圆滚滚、白萝卜”等,进行讲解,帮助幼儿理解。

3. 旋律教学(10分钟)
(1)教师弹奏旋律,让幼儿听辨。

(2)教师逐句教唱旋律,让幼儿跟唱。

(3)教师针对旋律中的难点,如“跳跃旋律”、“附点音符”等,进行讲解,帮助幼儿掌握。

4. 节奏教学(5分钟)
(1)教师讲解《萝卜谣》的节奏,让幼儿跟随教师拍手节奏。

(2)教师设置简单的节奏练习,让幼儿分组进行练习。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节奏比赛,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5. 集体演唱(5分钟)
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演唱《萝卜谣》,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演
唱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幼儿的错误,如歌词记错、节奏不对等。

六、板书设计
《萝卜谣》
七、作业设计
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萝卜谣》的歌词和旋律,让家长
参与评价。

2. 请幼儿回家后,练习演唱《萝卜谣》,并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
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拓展活动,如
编排《萝卜谣》的舞蹈、举行音乐比赛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提高音乐
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歌词的理解
《萝卜谣》的歌词充满了童趣,通过描绘萝卜的生长过程,传递
了勤劳、善良、勇敢的品质。

然而,对于小班幼儿而言,部分歌词可
能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歌词进行
解读,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意义。

1. 生活情境导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萝卜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

2. 图片辅助理解: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歌词内容相关的图片,如
种子、幼苗、成熟萝卜等,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加深对歌词内容的
理解。

3. 动作演示:教师可以通过动作演示,让幼儿更容易地理解歌词。

例如,在教唱“萝卜出土,太阳笑开颜”这句歌词时,教师可以模拟
萝卜从土里钻出来的动作,让幼儿跟着学习。

4. 故事讲解:教师可以将歌词改编成一个简短的故事,以故事的
形式讲述歌词内容,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理解歌词的意义。

二、节奏的掌握
《萝卜谣》的节奏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附点音符和跳跃旋律
的部分。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节奏,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
针对性的指导。

1. 拍手练习: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拍手练习,让幼儿在拍手的
过程中感受节奏。

例如,教师可以播放歌曲,让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
拍手。

2. 节奏道具辅助: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节奏道具,如小鼓、铃铛等,让幼儿在演唱过程中,通过敲击道具来感受节奏。

3. 分组练习: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分别练习不同的节
奏部分。

例如,一部分幼儿练习附点音符,另一部分幼儿练习跳跃旋律。

4. 节奏比赛: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节奏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
提高节奏感。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简单的节奏,让幼儿按照节奏
演唱。

继续
一、歌词的理解与记忆
1. 视觉辅助:制作歌词卡片,每张卡片上印有一句歌词和相应的
图片。

幼儿可以通过看图片来记忆歌词。

2. 动作联想:将每句歌词与一个动作关联起来,如“萝卜出土”
可以配合挖土的动作,“太阳笑开颜”可以配合笑脸的动作。

3. 故事化教学:将歌词内容融入一个简单的故事中,让幼儿在听
故事的同时记忆歌词。

4. 分句教学:将歌词分成几个部分,逐一教授,待幼儿掌握后再
合成整首歌。

二、节奏的掌握与实践
1. 身体节奏:利用身体动作,如拍手、跺脚等,让幼儿感受节奏。

2. 乐器辅助: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如木鱼、铃鼓等,让幼儿跟
随乐器节奏练习。

3. 节奏游戏:设计节奏游戏,如“抓拍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
中练习节奏。

4. 集体舞:教授与歌曲节奏相符的集体舞,让幼儿在舞蹈中感受
和练习节奏。

5. 节奏挑战:逐渐增加节奏的难度,让幼儿在挑战中提高节奏感。

三、教学过程的细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细化每一步,确保幼儿能够逐步掌握歌曲:
1. 歌词解析:在教授歌词之前,先对歌词进行解析,确保幼儿能
够理解每句歌词的意义。

2. 旋律引导:逐步教授旋律,让幼儿跟随教师的歌声练习。

3. 节奏练习:在唱歌过程中,适时强调节奏,让幼儿注意节奏的
准确性。

4. 集体演唱:在全体幼儿掌握歌曲后,进行集体演唱,检验学习
效果。

四、板书设计的辅助作用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能够帮助幼儿跟随教学进度。

在教授《萝
卜谣》时,板书可以包括歌词的框架和重要的节奏符号。

五、作业设计的实践性
作业设计应具有实践性,让幼儿能够在家庭环境中继续练习。

例如,录制家庭演唱视频,让家长参与评价幼儿的表现。

六、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并根据幼儿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拓展延伸活动可以是家庭音乐会,
让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演唱《萝卜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