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培优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培优能力提升卷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
1.下列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A.Ba2+、K+、NO3-、CO32-、H+
B.K+、Cl-、Mg2+、NO3-、H+
C.Fe3+、SO42-、OH-、Cu2+、H+
D.Ag+、Ba2+、Cl-、NO3-、K+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原理不相符的是( )
A.A B.B C.C D.D
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且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
A.CH4+2O2CO2+2H2O B.H2CO3=== CO2↑+H2O
C.BaCl2+2AgNO3=== 2AgCl↓+Ba(NO3)2 D.2H2O22H2O+O2↑
4.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SO42-、OH-、Ba2+ B.Na+、K+、Cl-、SO42-
C.Na+、H+、NO3-、CO32- D.K+、Mg2+、NO3-、OH-
5.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pH不断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
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D.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6.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的pH一定大于7 C.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除外),因此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
元素的原子
7.已知下列四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其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Fe+CuSO4FeSO4+Cu
B.Fe+H2SO4H2↑+FeSO4
C.CO+CuO CO2+Cu
D.H2+CuO Cu+H2O
8.下列物质加入到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A.纯碱 B.盐酸 C.氯化钠 D.硫酸铜
9.向一定量稀盐酸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中不正确
...的是
A. B.
C. D.
10.X、Y、Z分别是NaOH、 HCl、 NaCl中的一种溶液,将无色的酚酞试剂滴入Y,溶液变为红色,将此红色溶液少量滴加到X中,红色褪去,则Z Y X依次是 ( )
A.NaOH HCl NaCl B.NaCl NaOH HCl C.HCl NaOH NaCl D.HCl NaCl NaOH
11.下列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2Fe+3CuCl2==2FeCl3+3Cu B.CuO+H2SO4==CuSO4+H2O
C.K2SO4+Ba(NO3)2=BaSO4↓+2KNO3D.Al(OH)3+3HCl==AlCl3+3H2O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0的溶液不显中性、酸性和碱性 B.pH=7的溶液显中性,盐溶液都显中性
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 D.被酸雨酸化的土壤,用熟石灰中和
13.判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
B.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则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D.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4.下列对图中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B.乙实验: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丙实验:手影的形成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丁实验: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15.有四瓶无色溶液,他们分别是:①稀盐酸②稀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硫酸钠溶液。

某实验小组分别对四种溶液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操作甲乙丙丁
加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变红不变色不变色
加入硝酸钡溶液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
加入锌粒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产生无色气体产生无色气体
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
A.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④③
16.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17.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由此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对外不显电性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图中A代表水分子
18.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下列物质,混合溶液的pH肯定增大的是()
A.硫酸B.硝酸C.pH为5的溶液D.烧碱溶液
19.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B.通过小磁针静止时S极的指向能够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0.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d段的现象是白色沉淀不断增多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21.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NH4+、SO42﹣、Cl﹣,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OH﹣B.Ba2+C.H+D.Ag+
22.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则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NaOH的水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的溶液
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23.根据下表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错误的是
向少量K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现象①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2KOH + CuSO4 =Cu(OH)2↓+ K2SO4②
A.①有蓝色沉淀
B.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 +BaCl2 =BaSO4↓+CuCl2
C.两个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D.只要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就属于复分解反应
24.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D.常温下,pH<7的溶液
25.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
C.
D.
26.下列各组物质,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NaNO3 HCl Na2SO4B.NaNO3 NaCl CuSO4
C.CaCl2 Na2SO4 Na2CO3D.NaOH BaCl2 NaSO4
27.在只含有NH4+、Na+、Cl-、SO42-的溶液中能存在的离子是
A.OH- B.Ba2+ C.Ag+ D.NO3-
28.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该反应实质是Na+和Cl-结合生成NaCl
29.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纯碱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纯碱属于碱类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30.我们学习过以下常见的酸、碱、盐:HCl、H2 SO4、NaOH、Ca(OH)2、K2 CO3。

请你归纳这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 ( )
A.4组 B.5组 C.6组 D.7组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
1.B
【解析】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B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五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OH-、Cu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故选项错误。

D、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B
【解析】可根据各物质的成分及化学性质,对比用途进行分析比较,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解:A、镁燃烧发出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照明弹。

正确;
B、铁锈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反应原理为:2Fe2O3+3H2SO4═Fe2(SO4)3+3H2O;不正确;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铝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正确;
D、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可以用来做燃料。

正确。

故选B。

点睛: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

3.D
【解析】属于分解反应且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是 D. 2H2O2二氧化锰2H2O+O2↑。

A. CH4+2O2点燃CO2+2H2O,属于氧化反应。

B. H2CO3=== CO2↑+H2O,属于分解反应但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C. BaCl2+2AgNO3=== 2AgCl↓+Ba(NO3)2,属于复分解反应。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反应类型。

4.B
【解析】共存就是物质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

A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B、四种离子间都不会结合生成沉淀、水、气体。

C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D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选B
5.C
【解析】
试题分析: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随着盐酸的不断消耗,酸性
越来越弱,pH不断增大,直至超过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而不是pH不断减小,错误,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有可能所加的盐酸量不够,氢氧化钠过量,故并不能说明两者不反应,错误,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
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故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并不能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错误,故选C
考点: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设计
6.B
【解析】试题分析:A、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错误;B、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碱性溶液,正确; C、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是+1,错误;D、核外有10个电子的微粒也可能是离子,错误。

故选B
考点:规律的推理
视频
7.C
【解析】
A.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B.Fe+H2SO4═H2↑+FeSO4,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B错误;C.CO+CuO═CO2+Cu,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
D.H2+CuO═Cu+H2O,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
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置换反应中的置换关系是指组成化合物的某种元素被组成单质的元素所替代.因此,在判定置换反应时,一定要抓住它的特点,结合
它的概念和通式,以及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定方法来细心地判定;②在判别它与其它反应类型时,除了关注它本身的特点外,还要兼顾其它反应类型的特点;③置换反应一般是指碳和氢气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金属与金属的盐溶液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等。

8.A
【解析】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正确;
B、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现象,故错误;
C、氯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无现象,故错误;
D、硫酸铜与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错误。

9.A
【解析】A.由于盐酸溶液呈酸性,反应开始溶液的PH应该小于7,故A错误;B.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另外添加的NaOH溶液中也有水,则反应后溶液中水的质量不断增多,故B正确;C.盐酸和NaOH反应生成NaCl和水,刚开始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由0逐渐增大,完全反应后,随着添加的NaOH溶液增多,NaCl的质量分数由逐渐变小,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过程中溶液中的氯元素的质量始终不变,故D 正确;答案为A。

10.B
【解析】A、稀盐酸不能是酚酞变色,故A错误;B、氢氧化钠会使酚酞变红色,氯化钠不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使红色褪去,稀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使红色褪去,所以Z Y X依次是NaCl、NaOH、HCl,故B正确;C、氢氧化钠会使酚酞变红色,氯化钠不会与氢氧化钠反应,不会使红色褪去,故C错误;D、氯化钠不能使酚酞变色,故D 错误;故选:B。

点睛:酚酞遇碱会变红色,酸碱中和会使红色消失。

11.A
【解析】
试题分析:A、铁与盐溶液反应,生成物中的铁为+2价,错误;B、
CuO+H2SO4==CuSO4+H2O,正确;C、K2SO4+Ba(NO3)2=BaSO4↓+2KNO3,正确;D、
Al(OH)3+3HCl==AlCl3+3H2O,正确。

故选A
考点:化学用语。

12.D
【解析】A. pH=0的溶液显酸性,错误;B. pH=7的溶液显中性,盐溶液不一定都显中性,错误;C. 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增强,错误;D. 被酸雨酸化的土壤显酸性,用熟石灰中和,正确。

故选D。

13.A
【解析】
试题分析: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A正确.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错误;.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
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均为10,不属于同种元素,C错误;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D错误。

考点:判断推理
14.A
【解析】
试题分析: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与一氧化碳不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考点:化学实验的探究。

15.A
【解析】
【详解】
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钠溶液分别显酸性、酸性、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乙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硫酸钠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稀硫酸能与锌反应生成气体,硫酸钠与锌不能反应,则甲是硫酸钠溶液,丙是稀硫酸,丁是稀盐酸,则对应甲、乙、丙、丁顺序的四种物质是④③②①,故选A。

1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反应后的容器中的离子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中没有氢氧根离子,只有氯离子、钠离子、水分子,所以pH等于7,选项A错误;
B、如果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就能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所以反应后的溶液能导电,选项B错误;
C、图中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除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外,还有水分子,选项C错误;
D、钠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是+1,氯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是-1,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选项D正确。

故选D。

17.B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和钠离子,稀盐酸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生成水,钠离子和氯离子生成氯化钠。

【详解】
A、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和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溶液对外不显电性,故A正确;
B.、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溶剂质量增加,故B不正确;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后生成水和氯化钠,图中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了,故A代表
水分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酸碱中和反应其实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18.D
【解析】
【分析】
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酸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可能不变、变大或变小;向显酸性的溶液中加入显碱性的溶液时,溶液的pH一定升高。

【详解】
A、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硫酸时,由于硫酸也显酸性,因此混合溶液的pH不一定增大,故A不正确;
B、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白醋中加入硝酸时,由于硝酸也显酸性,因此混合溶液的pH不一定增大,故B不正确;
C、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酸性溶液中加入pH=5的溶液时,溶液的pH不变,故C不正确;
D、pH为5的溶液显酸性,向pH为5的酸性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时,由于烧碱溶液pH大于7,则混合液的pH一定升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9.C
【解析】
【分析】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种类不变,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物是该物质与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故A不正确;
B.通过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能够判断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故B不正确;
C.将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C
正确;
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金属氧化物和酸,非金属氧化物和碱都能生成盐和水。

20.D
【解析】
【分析】
【详解】
A、a点时,稀盐酸没有完全反应,溶液显酸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时溶液变红,该选项说法正确;
B、bd段(不含b点)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白色沉淀不断增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没有和其它离子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因此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d点时氢氧化钠和盐酸、氯化镁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21.C
【解析】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NH4+、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B、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符合题意;
D、氯离子和银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2.B
【解析】
试题分析:A、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错误;B、碱的水溶液都显碱性,NaOH 的水溶液是碱性溶液,正确;C.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性溶液,但不一定是酸溶液,错误;D.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电灯亮时发光、放热,无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与碱的化学性质、燃烧
23.D
【解析】
【分析】
向少量KOH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向少量BaCl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

【详解】
A、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则①有蓝色沉淀,故A正
确;
B 、②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
4242CuSO +BaCl =BaSO +CuCl ,故B 正确;
C 、两个反应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另两种化合物,则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 正确;
D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气体、沉淀、水,故D 不正确。

故选D 。

【点睛】
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4.D
【解析】
试题分析:A 、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B 、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 、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如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但二氧化碳不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D 、常温下,pH <7的溶液,一定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酸碱指示剂的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 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5.C
【解析】
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A 、开始时溶液的pH >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的pH 逐渐减小至等于7,小于7,错误;B 、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错误;C 、当氢氧化钠与盐酸开始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随着稀盐酸的继续加入,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较小,正确;D 、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时才生成水,错误。

故选C 。

26.A
【解析】
pH 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 、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B 、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SO 4溶于水呈黄色,故选项错误;C 、Na 2CO 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H +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D 、BaCl 2、Na 2SO 4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NaOH 中的氢氧根离子和H +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27.D
【解析】A 、OH -与溶液中的NH 4+结合放出氨气,OH -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错误;
B 、Ba 2+与溶液中的SO 42-结合生成硫酸钡的沉淀,Ba 2+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错误;
C、Ag+与溶液中的Cl-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Ag+不能在此溶液中存在,错误;
D、NO3-与溶液中的离子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水,NO3-能在此溶液中存在,正确。

故选D。

点睛: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28.B
【解析】
由题中信息知,A. 反应前后,溶液的pH变小。

故A错误。

B. 氢氧化钠过剩,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故B正确。

C. 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没有恰好完全反应。

故C错误。

D. 该反应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的含义。

29.D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错误;B、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错误;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中和反应,错误;D、化合物一定属于纯净物,且有不同的元素组成,正确。

故选D。

30.D
【解析】
【详解】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二氧化碳,硫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五种物质能两两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共有7组。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