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珠三角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龙门县新星村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Industrial Study
产业研究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
3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珠三角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龙门县新星村为例
赵莹雪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1450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
而乡村旅游又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实现乡村经济振兴中发挥重要的综合带动作用[1]。
将乡村旅游发展放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来加以研究,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理想的效果和乡村旅游走向可持续发展[2]。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星村发展方向
新星村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是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村庄分类,新星村属于特色保护类村庄。
此类村庄需要“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
切实保护村庄的传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
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
新星村位于龙门县境内。
根据龙门县的发展规划,龙门县将抓住国家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度对接融入大湾区,借势借力加快龙门发展;面对粤港澳庞大的消费市场,发挥生态核心优势,把龙门建设成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中药箱、茶叶罐、游乐谷、养生池”,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名副其实的生态旅居地。
新星村对接龙门县发展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应以蓝田瑶族乡创建广东省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示范乡为背景,通过“瑶族文化+生态+乡村+农业+康养”等多元资源整合构建田园综合体模式,创建惠州市美丽特色精品村。
新星村以瑶族风情特色为基础,将杨梅塘片区的古树古墙、古山古祠堂作为核心抓手,同时基于山水生态、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利用,鼓励发展农业旅游、健康疗养、文化创意等精品项目,规范化发展农家乐、民俗
客栈、美食购物、慢城休闲、乡村隐居、森林旅游、文化游乐等业态,丰富生态旅游体验。
另外,利用靠近高速出口的优势交通区位条件,打造草莓农业园,延长草莓产业延长链,建设乡村休闲旅游基地;同时利用英雄烈士纪念碑等资源,发展研学旅行基地。
二、新星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分析(一)区位条件
新星村是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下辖的行政村,位于蓝田瑶族乡西部,北依到流村、红星村,南邻社前村,蓝田河从村东面流过,地理位置为23°51′N、114°13′,距乡政府约300m,距县城约为18km。
武深高速经过新星村西部,90分钟可达惠州市区、东莞,120分钟可达广州市区。
交通区位优势显著。
(二)自然条件
新星村气候带有明显的山区特点,属亚热带气候,植被良好,气候及水土特别适宜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和针叶纯林等林木生长,年平均气温21.7℃,气温适宜,年降水量2031ml,降水充沛,适宜农业生产。
新星村村庄建设区主要集中于村域东部,属平原丘陵地带,气候温和,交通便利;村域西北部为大片山林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环境优美。
新星村东部的杨梅塘片区自然风光优美,古树林落,中间有座石马山,为石灰岩地貌,石质外黑内白。
石马山与环抱的丘陵山群不同,系由巨大的石灰岩群组成。
登上山顶,视野开阔,远山近水,田畴屋舍,整个瑶乡风光可尽收眼底,适合发展成旅游公园。
(三)社会经济条件
新星村村域面积约为2030公顷,包括杨梅塘一1、杨梅塘一2、杨梅塘二、杨梅塘三、杨梅塘四、新屋一、新屋二、黄田、古份、布心、贞祥、长塘、山角、双下、山下15个自然村。
新星村现有农户388户,户籍人口1911人,大部分村民为瑶族。
基金项目:广东省第一批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领军人才培养对象项目,粤教高函[2015(62)];广东省二类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粤教职函[2018(194)]。
摘要:本文以珠三角少数民族村寨——龙门县新星村为例,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村庄发展方向,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优势和存在问题。
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星村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包括:衔接上位规划,确定“原生态瑶族文化+新星田园古村落”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设计“瑶乡田园,石马风情”的主题形象宣传语,规划新星村“一心两带四区”的总体功能布局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珠三角;少数民族村寨;乡村旅游;新星村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20)26-0035-03
The Industrial Study | 产业研究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36
新星村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等经济作物,无畜牧业,养殖业以家禽为主。
村主要集体经济来源以羊场租金、移民电站帮扶款、双陂电站资源费、统筹分配资金,每年收入6.16万元,其中羊场租金2800元、移民电站帮扶款8000元、双陂电站资源费800元、统筹分配资金50000元。
近年来村里积极招商引资,在蓝田民族中学附近由民族风情园投资建造了25亩的草莓基地,以此希望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提高村民收入。
个别村民自家发展水产养殖和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腐竹的作坊。
新星村具备开发旅游和产业的潜力,可以努力打造具有瑶族风情特色,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四)历史文化条件
新星村村内的杨梅塘片区历史悠久,富有特色。
片区内保留着历史悠久的古祠堂,是村民祭祀祖先的场所。
古祠堂旁边有一口200多年历史的古井、一道约30多米长的古墙、一片约有200多年历史的椎木、槐树、樟树古树群。
古祠堂后面是形如一匹骏马的石马山,岩质为石灰岩。
伫立在杨梅塘边,可将古祠堂、古井、古墙、古树、古山尽收眼中。
村委附近有座缅怀先烈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是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场所。
村内还保存有一定数量的保存较有历史感的传统民居建筑。
三、新星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和存在问题(一)优势
1.优越的交通区位。
新星村依托省道244与周边城市联系,向北连接新丰县,向南连接龙门县城。
新星村距离武深高速入口很近,与广州、东莞、深圳等主要的珠三角旅游客源输出地区空间距离上较近,都在1~2小时交通可达范围之内,交通优势明显。
这一优势可以充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吸引城市居民来旅游度假。
2.独特的瑶乡风情。
新星村属于瑶族民族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具有苗瑶语族和壮侗语族各民族的一些共同的文化特征,但与连南的八排瑶迥然不同,而且与粤北各县的过山瑶有很大差别。
民风民俗独具特色,除“舞火狗”“男女对歌”“不落夫家”“月月有节”外,还有崇拜峒主爷的“接亚公”活动和“招兵”仪式等与广东其他地区的瑶族不同的民风民俗。
3.丰富的旅游资源。
新星村杨梅塘片区拥有石马山镇级森林公园,风景独特。
石马山宛如一匹骏马,给人气势雄伟的美学感受,站在石马山上可俯视蓝田乡全景。
杨梅塘森林植被保存良好,植被类型多样化,其中石马山周围古树群林木葱葱,孕育着众多珍稀独特的植物,有超过200多年的椎木、槐树,给人“古、大、高、稀、美”的视觉震撼。
古墙连着古树,古井水天一色。
站在古宗祠旁边,看着墙垛、青砖,可以感受古新星村落的悠久历史。
从杨梅塘池塘边目视石马山,古山、古树、古墙、古井、古宗祠的一片悠然生态之境沁入心中。
公园内古树群环绕,古墙风韵犹存。
杨梅塘靠近村委有一座革命历史纪念碑,可兼备开发红色人文旅游资源。
古份和黄田小组田园风光优美,适合发展“田园+特色民宿”休闲产业。
新星村西部森林密布、亚热带植被丰富繁茂,适合发展森林康养产业。
总得来说,新星村具备山水、森林、田园、村寨的生态格局,具备多元化乡村旅游休闲空间。
4.良好的产业基础。
近年来,新星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先后有企业投资建设草莓采摘种植基地项目、私人投资水产养殖项目,致力打造新星村乡村旅游产业目的地。
(二)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不足。
新星村基础设施不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道路设施方面,入村干道是村庄对外交通的主要道路,基本实现硬底化。
然而依然存在部分道路未实现硬底化,雨天泥泞难行。
道路崎岖、宽窄不一,缺乏道路设施及绿化。
(2)雨污排放方面,村内排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了村容村貌,而且易引起疾病;生活排污、泄洪、河道防护治理等设施设置极为简陋,基本处于自然排放状态。
(3)环卫设施方面,村内缺乏垃圾收集点,垃圾多堆放于道路、池塘旁边;新建区居民普遍使用卫生型厕所,旧区内仍然有部分使用旧式厕所,分布散乱,对村庄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景区知名度不高。
目前石马山景区的知名度比较低,对外形象不够突出。
新星村虽然旅游资源质量较好,但影响力不足,而周边地区却有天堂湖、桂峰山、龙门温泉等一大批省级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其资源品质、知名度和吸引力都超过蓝田乡的景区,这一“半环状”包围态势必定对新星村旅游产生一定的遮蔽作用。
3.文化传承缺乏。
新星村村隶属于蓝田瑶族乡,村民大部分为瑶族,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瑶族元素并未完好地传承下来,缺乏展现载体。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新星村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一)衔接上位规划
1.与《龙门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的衔接。
新星村所属的蓝田瑶族乡在《龙门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中拟发展为世外瑶乡小镇。
蓝田乡是惠州市的北大门,是惠州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是森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之一。
规划中蓝田乡以创建广东省少数民族科学发展示范乡为契机,以打造粤、湘、赣三地的瑶族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打造“民族、门户、生态、旅游”牌面。
新星村作为蓝田瑶族乡的行动切入点之一,拥有独特的石马山景观和古祠堂、古树、古井、古墙等古村落特色资源,可探索以瑶族文化活化利用为核心,乡村生态、文化、产业有机发展的融合途径,构建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乡村振兴“样板”。
新星村可大力发展实景式文化旅游业,引导山水、森林、田园、村寨等自然人文资源的组合式开发,走“草莓加工基地+高科技农业研发+石马山旅游景区(点)+田园乡居+森林休闲”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2.与《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总体规划(2013-2030)》的衔接。
蓝田瑶族乡总体规划总体布局:根据蓝田瑶族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蓝田乡的乡域空间结构概括为“一心、一轴、五节点”。
“一心”指乡中心区经济发展核心(包括蓝田村、新星村)。
“一轴”指S244省道发展轴,是集蓝田瑶族乡特色旅游、观光旅游、综合商贸于一体的镇村核心发展轴,也是蓝田瑶族乡集镇形象的发展轴。
蓝田瑶族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指引:突出旅游业的主导地位,重点完善发展健康养生、会议度假、运动休闲、生态旅游、乡村观光、生态保育等功能。
以健康养生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通过整治蓝田瑶族乡老城区,完善旅游、会议、运动、健康、疗养、文化、商业等服务设施,以旅游业等激活带动房地产、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进一步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健康发展。
The Industrial Study
产业研究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37
新星村旅游发展与蓝田瑶族乡总体规划的衔接表现在:新星村基于自身独特的资源,可发展瑶族文化统筹下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依托乡村基底条件,以瑶族文化为核心,融合叠加区域农业、旅游、居住三大功能,搭建“产品-配套-服务”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闭环,打造独立化旅游目的地,满足多元游客的田园度假需求。
(二)发展模式
新星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原生态瑶族文化+新星田园古村落”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充分挖掘瑶族文化内涵,通过乡村农业、旅游、社区融合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实现瑶族文化的传承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具体内容为:
1.开发石马山瑶族风情旅游区。
杨梅塘石马山瑶族风情开发区作为最核心的亮点打造。
整合杨梅塘片区的石马山、古宗祠、古树群、古墙、古井、池塘等资源,可通过铺设石马山森林步道、建造石马山观景台等项目点,集中进行生态休闲主题和场景化打造;同时,在石马山附近植入原生态民俗体验及瑶族风情休闲商业等业态,营造瑶族韵味,打造村民参与、民俗生态休闲多元的旅游地。
2.发展瑶乡田园民宿产业。
整合新星村现有传统瑶族村落建筑、周边田园、水塘等自然资源,通过主题民宿包装及休闲业态植入,打造主题民宿及田园休闲业态有机融合、瑶族文化浓郁的原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
通过新田园主义下的乡村新型社区构建,助推新星美丽乡村建设。
3.挖掘瑶医康养业。
在挖掘瑶族医药的背景下,结合新时代下的康养市场需求,塑造区域森林生态养生旅游品牌。
整合场地内散落点状的潜在用地,植入生态度假产品体系,完善区域休闲服务配套措施,打造别具特色的瑶族森林康养基地。
4.建设生态田园。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结构模式建立原料基地,可在已引资建立草莓园基地的基础上延长草莓产业链,生产加工草莓饮料、草莓酥等产品,打造集农事体验、农业观光、农产购买等一体的高附加值农特产品生态村。
同时规划区域可依托现有水稻、蔬菜产业,引进富硒功能农业发展理念,在突出绿色、健康的基础上,以提升产品品质为核心,重点发展富硒水稻、富硒瓜菜,开发水稻、鸭、虾等生态立体循环种养模式,配套开展稻田抓蟹、捞虾等休闲娱乐活动,塑造集生产、养殖、科普教育、休闲观光等一体的生态田园风采。
(三)主题形象定位
新星村的主题形象定位一方面要阐述新星村具备的瑶族风情特色和需要打造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突出新星村石马山片区是重点打造的亮点,因此设计新星村的主题形象宣传语为:瑶乡田园,石马风情。
备选形象宣传语为:石马风情,瑶乡古韵。
(四)功能布局
根据新星村的地理区位优势、瑶乡文化优势、石马山风景优势、田园风光优势等多重优势,大力推进森林生态旅游、田园观光等特色为主的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旅游升级。
通过配套旅游服务中心、农家乐、商店、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项目,打造“石马山生态旅游-瑶村体验-瑶乡民宿-森林康养”的旅游精品项目,既使村民增加经济收入,也能够提升乡村的整体文化底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
为方便旅游者出游和旅游线路组织,有利于突出石马山旅游
品牌的构建,规划新星村“一心两带四区”的总体功能布局。
一心:新星村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有生态停车场、旅游咨询中心、瑶族文创商店等项目。
两带:指沿通向西面森林地带的道路和连接杨梅塘和黄田小组的乡村主路,构成主要游览线路和两个旅游带。
四区:1.石马山风情生态旅游区。
打造沿池塘边至石马山山顶的观光线路,设有“水塘风采”“穿越风水门”“古道漫步”“宗祠遗风”“古井水天一色”“古墙遗迹”“石马森林步道”“石马观景台”等节点。
2.瑶族风情体验区。
在石马山山下,配合生态观光功能,构建一个瑶族文化主题下的可食、可购、可娱的风情体验区。
可建造瑶族博物馆聚落,配备传统美食、特色建筑、文创工艺、民俗礼仪、历史文化等类别的博物馆;打造瑶族风情街,包括瑶族特色住宿、休闲餐饮、娱乐体验业态。
在农家体验中,举办浓郁瑶族风情的主题活动,包括舞火狗文化节,瑶族民宿研学月,瑶族尝新美食节、瑶族主题民宿旅游月、瑶族盘王节、民族手工艺创意节庆。
3.瑶乡田园民宿区。
由企业统一进行管理,并聘请村民服务旅客。
打造瑶族主题民宿,通过休闲活动、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方式吸引旅客。
打造咖啡、书屋、酒吧等业态,同时对街巷景观进行美化。
建立田园娱乐活动体系:活动对象面向亲子家庭,通过设置瑶族传统游戏体验、动物互动体验、生态采摘体验、创意制作体验、美食制作体验、欢乐运动体验、夜间体验等体验项目,塑造趣味化的乡土游乐空间。
依托现有田园内部生产道路,优化升级,打造自然、舒适的自行车道、步行道,打造休闲田园步道。
4.森林康养区。
在严格遵循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基础上,挖掘森林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瑶族康养产品体系。
整合场地内散落点浮潜在用地,植入生态私密度假产品体系,以“瑶族瑶医康养产品打造”“瑶族风格度假产品植入”“区域休闲服务配套设施完善”作为三大抓手,打造森林康养度假胜地。
五、结语
作为珠三角地区的瑶族村寨,新星村属于特色保护类村庄,发展乡村旅游具有优越的区位、独特的瑶乡风情、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等优势条件,同时也存在基础设施不足、景区知名度不高和文化传承缺乏等方面的问题。
新星村旅游发展需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做好与《龙门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总体规划(2013-2030)》等上位规划的衔接,以“原生态瑶族文化+新星田园古村落”的田园综合体为旅游发展模式,打造“瑶乡田园,石马风情”的主题形象,规划新星村“一心两带四区”的总体功能布局,实现乡村旅游的快速
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李金早.2018 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迈向我国优质旅游发展新时代[R]. 2018-01-08.
[2]周梦梦.“乡村振兴”视阈下江西省乡村旅游大开发研究[D].南昌大学,2019.
作者简介:
赵莹雪,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