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各朝代服饰,主要为官服以及龙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服饰,主要为官服以及龙袍秦朝服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国后,为巩固统⼀,相继建⽴了各项制度,包括⾐冠服制。
秦始皇常服通
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纁裳”,百官戴⾼⼭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
国祚甚短,只有⼗五年,除了秦始皇按阴阳五⾏思想规定的服⾊外,⼀般服⾊仍是沿袭战国的
习惯。
秦国本处西陲,向来不如中原的繁⽂缛节,服装样式较简单,⽽且开始将古代做为常服
的袍,正式穿着。
在军事上,也效法赵武灵王的胡服,即扬弃周制的上⾐下裳之韦弁服,改为
上襦下裤便于骑射的形式。
主要承前朝影响,仍以袍为典型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
袖也有长短两种样式。
秦代男⼥⽇常⽣活中的服饰形制差别不⼤,都是⼤襟窄袖,不同之处是
男⼦的腰间系有⾰带,带端装有带钩;⽽妇⼥腰间只以丝带系扎。
因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
现,秦代的服饰和风俗研究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料。
秦汉时代,在中国服⾊是⼀个重要阶段,也
就是将阴阳五⾏思想渗进服⾊思想中,秦朝国祚甚短,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外,⼀般的服
⾊应是沿袭战国时代的习惯
汉代的冠服制度
⼤都承袭秦制。
直⾄东汉明帝永平⼆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
汉朝的⾐服,主要的有袍、
襜褕﹝直⾝的单⾐﹞、襦﹝短⾐﹞、裙。
汉代因为织绣⼯业很发达,所以有钱⼈家就可以穿绫
罗绸缎漂亮的⾐服。
⼀般⼈家穿的是短⾐长裤,贫穷⼈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
汉朝
的妇⼥穿着有⾐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魏晋时期
风流名⼠们崇尚⾃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风流⾃赏。
姿容飘逸的魏晋风度也反映到了汉服
上,这⼀时期的男⼦⼀般都穿⼤袖衫-⼤袖翩翩的衫⼦,上⾃王公名⼠,下及黎庶百姓,都以宽
衫⼤袖,褒⾐博带为尚。
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仍为各阶层男⼦所爱好。
衫和袍在样式上有
明显的区别,照汉代习俗,凡称为袍的,袖端应当收敛,并装有祛⼝。
⽽衫⼦却不需施祛,袖
⼝宽敞。
魏晋服装⽇趋宽博,⽽衫由于不受⾐祛等部约束,故成为⼀时风俗。
南北朝时期裤褶。
裤褶是胡服。
本来是窄袖。
后来到南北朝,南⽅汉⼈把袖⼦改得很宽很宽,裤⼦也改得很宽很
宽变成⼤⼝裤。
太平⽆事时撒开裤管,飘逸;遇急事就⽤锦带将裤管缚住,实⽤。
穿裤和短上
襦,合称襦裤,但贵族必须在襦裤外加穿袍裳,只有劳动⼈民为了⾏动⽅便,才直接把裤露在
外⾯。
贵族是不得穿短⾐和裤外出的。
到了晋代这种习惯才有所改变。
裲裆,有两种含意,⼀
种是指服饰制度中的“裲裆衫”;⼀种是指武⼠穿的“两裆铠”。
两者的外形⼤体相同,区别主要在
质料上。
裲裆衫的材料,通常⽤布帛,中间纳有丝棉,取其保暖。
⽽裲裆铠的材料则⼤多采⽤
坚硬的⾦属和⽪⾰。
刚开始的时候裲裆衫穿⾥⾯,后来慢慢的就常穿在外⾯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杂裾服
传统的深⾐制已不被男⼦采⽤,但在妇⼥中间却仍有⼈穿着。
这种服装与汉代相⽐,已有较⼤
的差异。
在⾐服的下摆部位,加⼀些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
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三⾓,
并层层相叠。
另外,由于从围裳中伸出来的飘带⽐较长,⾛起路来,如燕飞舞。
到南北朝时,
这种服饰⼜有了变化,去掉了曳地的飘带,⽽将尖⾓的“燕尾”加长,使两者合为⼀体。
魏晋时期的⼥⼦在深⾐的下摆部分要接上重重叠叠的三⾓形装饰布,⼜在腰上系围裳,从围裳
下⾯再伸出许多长长的飘带。
由于使⽤了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所以这两种装饰使⼥⼦在⾛动
的时候,更加富有动感和韵律感。
后来,这两种装饰逐渐合⼆为⼀,这就是杂裾垂髾服的造
型。
杂裾垂髾服使魏晋的⼥⼦充满灵动、飘逸的⽓质。
隋唐汉服
唐代官服。
唐代官员平时穿的服装圆领袍衫,通常⽤有暗花的细⿇布制成,领、袖、襟加缘边,在衫的下摆近膝盖处加⼀道横襕,故⼜称“襕衫”。
据说,这道横襕是唐代中书令马周建议加上的,以⽰不忘上⾐下裳的组制。
武则天时流⾏⼀种新式服装,即在不同职别官员的袍上绣有不同的图案。
⽂官袍上绣有飞禽,颇具⽂雅⽓质,武官袍上绣⾛兽,呈现勇猛⽓魄。
唐代群⾂服饰多达20余种,⼀品官服为衮冕。
冕有九旒,青⾐纁裳,绣有九章纹,⾦⽟饰剑镖⾸。
⼆品官服为鷩冕。
冕有⼋旒。
青⾐纁裳,绣有七章纹,银装剑。
三品官服为毳冕。
冕有七旒,⾐裳绣有五章纹,佩⾦饰剑。
四品官服为絺冕。
冕有六旒,⾐裳绣有三章纹,佩⾦饰剑。
五品官服为⽞冕。
冕有五旒,青⾐纁裳。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官位越⾼,冕旒越多,⾐裳章纹越复杂,佩剑的质地也越好。
唐代官吏的礼帽,种类繁多。
⽂武官吏都戴进贤冠。
三品以上三梁,五品以上两梁,九品以上即国官⼀梁。
杜甫的《丹青引》中写道“良将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箭”,指的就是唐代⽂武官员的服饰。
幞头即包头软⼱,也叫折上⼱,两脚左右伸出,叫“展脚幞头”,为⽂官所戴;两脚脑后交叉,叫“交脚幞头”,为武官所戴。
今天就先介绍到唐朝,剩下的改天再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