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试卷2024.5
一、积累运用(30分)
1. 结合语境,完成题目。
(7分)
扬州是中国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拥有璀璨的文化。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描写过关于扬州的诗词,或哀婉或艳丽,或chóu怅或放浪,展现了扬州历史的变迁与文化底yÙn。
扬州是个[甲] 的地方。
瘦西湖的景色妩媚,迈步湖畔,三步一柳,五步一花,窈窕多姿,顿生诗情画意。
瘦西湖自古就是赏月胜地,走在二十四桥上,圆月的倩.影倒映在湖面上,分外皎洁,“二十四桥明月夜,[乙] ”。
无论白日或黑夜,瘦西湖景色都美不胜收。
(1) 给加点字注音:倩.影( )。
(1分)
(2) 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词语。
(2分)
chóu( )怅底yÙn( )
(3)填入文段中甲处最恰当的成语是(2分)( )
A. 丰富多彩
B. 山清水秀
C. 风光旖旎
D. 风和日丽
(4) 填入文段中乙处的诗句应该是(2分)( )
A. 卷上珠帘总不如
B. 玉人何处教吹箫
C. 浅深红树见扬州
D. 楼台倒影入池塘
2.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绿”是动词,意思是“使……绿”)
B. 丰功伟绩积累经验红日东升巨大贡献(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 情绪污染,指的是一个人的心情的好坏影响了其他人的好心情。
(这句话没有语病)
D.“这是妈妈从北京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
”此句语序合理。
3.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追忆逝水流年是作家的天性。
鲁迅的小说《社戏》,讲述了去赵庄看戏的故事,表达了对少年时代生活的眷念;吴伯箫的散文《灯笼》,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B.人类一直试图描述一种理想的社会。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虚构的“世外桃源”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蕴含了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C.精彩的演讲风格各异。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慷慨激昂,王选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准确严谨,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风趣幽默,顾拜旦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25 周年》庄重典雅。
D.游记在内容上包括三个要素。
第一是所至,即作者的游踪,是游记的线索;第二是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是游记的主体;第三是所感,即作者的所思所想,是游记的灵魂。
4.学习语文,我们与古诗文结下了不解之缘,让我们一起重温古人寄寓在诗词中的情怀与心境。
(10分)
①,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②蒹葭萋萋,。
《诗经·秦风》
③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④凄神寒骨,。
《小石潭记》
⑤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桃花源记》
⑥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我们理解了那份“,”不以山水为远的真挚情谊。
⑦在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我们领略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5. 综合实践。
(8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此,xx中学想举行“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主题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 [任务一] 请你为“垃圾分类”写一条宣传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2分)
(2) [任务二] 结合活动主题,从下列四个句子中选择两句,整理出一副对联,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并说明理由。
(3分)
①一龙腾飞,党政同心净河水②低碳节俭,山清水绿自然美
③减排环保,月朗风轻空气新④千马奔跃,工农齐力雾霾清
上联: 下联:
理由:
(3) [任务三] 学生干部小洋想以xx中学学生会的名义,拟写一份邀请函,邀请李华教授于5月18日上午9点到学校报告厅参加“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宣讲活动,请你帮她完成正文部分。
(3分)
邀请函
尊敬的李华教授:
xx中学学生会
2024年5月16日
二、阅读理解(57)
6.名著阅读(11分 3+8)
(一)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建议采用____________的阅读方法,对历史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等。
“战国”的名称最初出自刘向的《________》,这部书除文辞之胜外,所记的事上接春秋,下至楚汉兴起202年的历史。
《汉书》的主要作者是________,其妹班昭奉汉和帝命令与马续参考皇家藏书,续写其遗作。
(二)
城里宣布了戒严。
这是一个黑沉沉的、阴森森的夜。
乌云犹如远方大火腾起的团团浓烟,在昏暗的天空缓慢浮动,移近一座佛塔,便用浓重的烟雾把它遮掩起来。
佛塔变得模糊了,仿佛抹上了一层污泥,而逼近的乌云仍在不断给它着色,越着越深。
昏黄的月亮发出微微颤抖的光,也沉没在乌云之中,如同掉进了黑色的染缸。
…………
窗外的人影晃了一下,用压低了的粗嗓门说:“是我,朱赫来。
”
接着,他两手按住窗台,纵身一跳,头就同保尔的脸一般高了。
“我到你家借宿来了,小弟弟,行吗?”他小声地问。
“当然行,那还用说!”保尔友好地回答,“你就从窗口爬进来吧。
”
朱赫来粗壮的身体从窗口挤了进来。
…………
水兵朱赫来这才放心,提高了嗓音说:“小弟弟,那帮吃人的野兽正在到处抓我。
为了车站上最近发生的事,他们要找我算账。
虐杀犹太人的时候,要是大伙心再齐点,本来可以给那帮灰狗子一点厉害看的。
可是人们还没有下火海的决心,所以没有干成。
现在敌人正盯着我,已经两次设埋伏要抓我了。
今天差点给逮住。
刚才,我正回住处,当然啦,是从后门走的。
走到板棚旁边一瞧,有个家伙藏在院子里,身子紧贴大树,可是刺刀露在外面,让我看见了。
不用说,我转身就跑。
这不是,一直跑到你家来了。
小弟弟,我打算在你家抛锚,停几天船。
你不反对吧?行。
那就好了!”
…………
朱赫来突然深夜到保尔家借宿,同保尔一起住了八天,这件事成了保尔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保尔第一次从水兵朱赫来嘴里听到这么多重要的、令人激动的新鲜道理。
这八天对年轻锅炉工的成长,有着决定的意义。
(1)说说朱赫来避难到保尔家后,他又遇到了什么危险?最后的结果怎样?(2分)
(2)选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3)朱赫来是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请结合作品说说朱赫来对保尔的成长产生了哪些影响。
(3分)
7.诗歌阅读(5分)
苏溪亭[唐]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①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注释] ①燕子:这里比喻游子。
(1) 请阐述首句中“漫漫”一词的妙处。
(3分)
(2)全诗没有“思念”二字,思念之情却句句可见。
请结合“燕子不归春事晚”说说你的理解。
(3分)
文言文阅读。
(13分)
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
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①。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
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下。
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
”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
穴才.容人。
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囷(qūn):这里指似四形谷仓的巨石。
②斫(zhuó):砍伐。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4分)
(1)尝.采药至衡山:(2)深入忘反.:
(3)深山中有人迹,异.之:(4)穴才.容人:
9.用“ /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两处)(2分)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
(2)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1.《桃花源记》一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本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3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9分)
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近年来,圆明园持续开展数字化复原工程,通过景区基础研究、复原设计、场景制作、维护更新等4个步骤、10多道程序,让人们穿越时空,领略“万园之园”的风采。
迄今为止,全园约三分之二的景区实现了精准数字复原,一些建筑复原精准率达到95%。
②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供了新方式。
除了数字化复原,圆明园还运用三维扫描、摄影测量和全景摄影等技术手段,对文物进行数字化采集,进而完成文物虚拟修复,实现高精度永久留存。
材料二
①2023年4月18日,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
“数字藏经洞”综合运用高清数字照扫、三维建模技术和全局动态光照等科技、生动再现了藏经洞及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
②“数字藏经洞”让公众通过角色扮演“穿越”到晚唐、北宋、清末等历史时期。
伴随着琵琶、鼓等传统乐器演奏的旋律,公众可以“亲历”藏经洞的厚重历史演进过程,感受敦煌文化艺术之美。
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动文物资源上“线”入“云”,破“屏”出"圈",丰富了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
材料三
输入网址,轻点鼠标,飘逸俊秀的汉隶代表作《曹全碑》跃然眼前……不久前,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等收藏单位第七次联合发布古籍数字资源,6700多部(件)古籍在云端与读者见面。
数据显示,。
对古籍进行数字化转换,不仅方便学者研究,也能降低普通读者接触古籍的门槛,让更多人有机会具象化地了解“典籍里的中国”。
在数字技术条件下,文化遗产资源开放共享的更多、获取的渠道更便捷。
比如,登录“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公众无需注册,就可以直接阅览敦煌遗书等珍贵资料。
12.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圆明园三分之二景区实现了精准数字复原,一些建筑复原精准率达到95%。
B.圆明园还运用三维扫描、摄影测量等技术手段,完成文物虚拟修复,实现高精度永久留存。
C.公众可以“亲历”藏经洞的厚重历史的演进过程,感受到敦煌文化艺术之美。
D.我们登录“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能够查阅敦煌遗书等珍贵的古籍资料。
13.根据材料三中图的信息,在材料三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分)
14.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数字技术的应用给文化遗产带来的好处
有:、、。
(每空限15字以内)(3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8分)
父亲的春耕
陈迎春
①春寒料峭,春雨绵绵湿润如酥,漾在叶间,吻在柳尖。
②“春雷响,万物长。
”蛰伏一冬的万物生灵,仿佛就在等这声声春雷的发令枪响。
揉揉惺松睡眼,齐齐奔向春天,潺潺流水欢快灵动,百花次第绽放俏争妍,百鸟此起彼伏笑争鸣。
金黄的菜花,粉的桃花,白的梨花;啄泥新燕,欢歌布谷,都是万物写给大地的诗行,律动鲜活。
③父亲在单位月休时回家,虽不是庄稼“老把式”,还是深谙“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的道理,浴春雨,抢农时,备战春耕春种。
④父亲从牛栏间的墙上取下铁犁,靠在院子的鱼香树下,鱼香树叶常青,叠翠馥郁,树下弓形的犁辕犹如父亲的背一样弯。
父亲随手扯了一把枯稻草,对折,从中捆绑做成草把刷子。
父亲一直对农具怀有敬意,每年简短的农具磕头仪式更是少不了,父亲神情凝重,双手执香,鞠躬,微闭双眼,嘴里念念有词,祈愿风调雨顺,谷粒满仓。
母亲理解父亲的意思,挂在墙上的农具要清洁“出山”了,便端上一盆清水摆放在父亲跟前。
父亲左手扶着犁梢,右手抓起草刷子,用力浸入水底,随手扬起,从犁梢到耕索,一遍一遍擦洗,底部的犁铲也变得光滑铮亮。
父亲敲敲打打检查犁的插销紧固度,再架到树杈上,一手一根绳索,拉直,不停地上下摇摆,绳索有无破损一目了然。
⑤父亲深知,雨太大,会渗透进土地,土壤会变得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粘住了牛脚,裹住犁铲,犁土变得寸步难行。
绵绵春雨润如油,土壤算不上完全湿透,会变得松软,是翻耕土地的最佳时间。
⑥清晨,母亲早早地给牛调好糠料喂得饱饱的。
牛栏间,父亲双手向右托着牛栏杆,上下晃动推开,牛儿欢快地踏出。
牛教三遍会拐弯,受教,通人性,知道准备出工了,跨出牛栏间,便停在鱼香树下,摇着尾巴,静静地等着父亲的到来。
⑦白面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家家户户大部分的责任田土都在河对岸,白石河上的石板桥是村庄的重要通道。
父亲过石板桥的情景犹如一幅动情的乡村风景画,令我记忆犹新;桥旁跨河电线上,停留着几只新燕,不时地将嘴尖挠挠被雨水淋湿的翅膀。
父亲走在前,牛紧跟在后。
父亲将犁扛在左肩上,左手托住犁辕,右手轻摇着竹鞭枝。
父亲高高地挽起裤脚,竹斗笠,棕蓑衣,旱卷烟圈在斗笠顶受妙升腾。
⑧准备犁田前,父亲将犁铲插进土里,将牛赶在犁前,耕索套牢在犁上,往牛脖子套上牛凹,在“喝哧、喝哧”的吆喝声里犁田开始了,父亲右手握住犁柄,左手抓住牛鼻绳和竹鞭枝,牛迈开四腿一直往前。
父亲把辕往下压得深,脚下的犁铧也会嵌入得更深,土一层一层如波浪一般向后翻滚。
父亲的竹鞭枝就是假样式,扬得高,落得轻。
遇田埂时,父亲往后轻轻一拉牛鼻绳,牛儿便顺向转弯。
一丘一丘,一块一块,泥土翻了个遍,母亲都是中场来田埂的,给牛儿添草料,给父亲送饭点,同时也给家里的鸭群“打牙祭”,饱含一顿翻土翻出
的蚯蚓。
牛儿歇点,田埂上,父亲端起自家的酿米水酒,熏干的腊鱼做下酒菜,有时邀上旁边的叔辈一起,对饮,水酒暖胃,鱼干辛辣提神。
⑨白面石村的梯田状排列,面积大小不一,限制了机械化耕种,牛犁田耕种仍然是主要劳作模式。
春雷滚滚便是春耕发令枪,家家户户都散落在自家的责任田里,春雨绵润如酥,原野间吆喝声此起彼伏,桃花笑了,油菜花笑了,芍子花笑了,农耕的乐曲唱响在田野的上空。
15.阅读散文,完成下面思维导图。
(3分)
【散文·赏析语言】
16.请你任选角度赏析第4段和第9段的画线句。
(6分)
(1)父亲左手扶着犁梢,右手抓起草刷子,用力浸入水底,随手扬起,从犁梢到耕索,一遍一遍擦洗,底部的犁铲也变得光滑铮亮。
(3分)
(2)春雨绵绵润如酥,原野间吆喝声此起彼伏,桃花笑了,油菜花笑了,芍子花笑了,农耕的乐曲唱响在田野的上空。
(3分)
【散文·作者情思】
17.细读文章,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4分)
【散文·文化思考】
18.阅读本文后,小语对农耕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了一些资料,见“链接材料”,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阐述你对农耕文化的理解。
(5分)
[链接材料]彭金山教授将农耕文化的内涵概括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八个字,所谓应时,即顺天,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顺应四季循环往复,遵循生命变化规律来采取相应的农事行动,在充分利用自然之物中求得自身圆满。
取宜是获得农业丰收的关键,这是指种庄稼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土地肥沃或贫瘠、湿润或干旱、向阳或背阴等不同条件安排不同的农事。
三、作文(60+3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以“一段______的旅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八年级语文试卷答案2024.5
一积累运用
1. (1) qiàn(1分)
(2) 惆怅(1分) 底蕴(1分)
(3)C (2分) 解析:A项,“丰富多彩”的意思是内容丰富,种类多样,与语境不符。
B项,“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与语境不符。
D项,“风和日丽”指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与语境不符。
C项,“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符合语境。
(4)B (2分)
2. C (2分)
3. C (3分)
4.略 (10分)
5.(8分) (1) 示例一:请给垃圾找个适宜的家。
示例二:分类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2分)
(2)上联: ②下联: ③(1分)
理由:上下联讲究仄起平收、对仗工整。
“美”是仄声,“新”是平声,所以②是上联,③是下联。
(2分)
(3)示例:您好!为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我校定于2024年5月18日上午9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宣讲活动。
我们知道您在生态环保方面颇有研究,特邀请您作为主讲人进行宣讲。
期待您的到来!(3分)
6.(11分) (一)选择性阅读《战国策》班固(3分)
(二)(1)朱赫来被捕;(1分)保尔袭击押送兵救出朱赫来。
(1分)
(2)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凸显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形势的控诉和不满。
(3分)(3)示例一:朱赫来给保尔讲了许多革命的道理,传授了许多革命知识,这些对保尔的思想成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他是保尔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领导人。
正如保尔自己所说的,朱赫来是他“最亲爱的人”,是“启蒙老师”,是“以自己的英勇无畏和坚强性格博得他深深敬重的人”。
(3分)
示例二: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朱赫来便会及时地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前进的方向。
在朱赫来的指引下,保尔百炼成钢,最终成长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英雄。
7.(1)“漫漫”这一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青草遍地的情景,渲染哀愁的氛围,为倚栏人的出现作铺垫。
(3分)
(2) 示例:“燕子不归春事晚”,“燕子”比喻游子,倚栏人盼望远行的游子早日归来,只盼得春事已尽,韶华将逝,却仍不见游子的身影。
此句表达出倚栏人对游子的思念之情。
(3分)
8.(1)曾经(2)通“返”,返回(3)对……感到诧异(4)仅仅、只 (4分)
9.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分)
10.(1)(刘子骥)想要返回时却迷了路,遇到砍柴的人,向他问路,这才回到了家。
(2分)
(2)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分)
11.设置悬念,增强了故事的神秘色彩。
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分)
参考译文:
南阳的刘子骥,非常喜欢游山玩水。
有一次,他去衡山采药,结果走得太深,忘了回来的路。
走着走着,他看到了一条山涧水,水的南边有两个石囷(一种圆形石仓)。
一个石囷是关着的,另一个则是开着的。
由于水深且广,他过不去。
想返回时却迷了路,后来遇到砍柴的人,向他问路,这才回了家。
有人说那石囷里全是仙方灵药和各种杂物。
刘子骥听后,心里想再去找找看,但已经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里了。
另外,长沙醴陵县有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
他们看到河岸下一个土穴里,水不断地流出来,还有新砍的木片跟着水流出来。
这让他们觉得很奇怪,因为深山中居然有人迹。
于是,他们商量说:“我们可以试着进到水里,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于是,其中一个人就用斗笠遮住自己,然后钻进了那个土穴。
那个土穴刚好能容得下一个人。
他走了几十步后,里面就变得开阔明亮起来,和外面的世界没什么两样。
12.A (3分)
13.示例:近年来,全国累计发布古籍数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
(3分)
14. 为保护传承提供了新方式、丰富了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资源共享更多且获取渠道更便捷(3分)
15.①父亲清洁农具;②父亲冒雨去耕地;③父亲在田里吃饭喝酒。
(3分)
16.(1)示例: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扶”“抓”等一系列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父亲认真清洁农具的样子,表现了父亲对农具的敬意。
(3分)
(2)示例: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家乡原野在春雨滋润下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3分)
17.春天的美景是万物写给大地的诗行,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细致描写父亲准备农具耕地的动作和场景,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细描白石河周边的风景,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盛赞农耕的乐曲唱响在田野的上空,表现了作者对农耕文化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答出两点即可)(4分)18.文中父亲深谙“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道理,浴春雨,抢农时,遵循生命变化规律来采取相应的农事行动,这体现了“应时顺天”文化内涵。
父亲深知雨太大会粘住牛脚,只有绵绵春雨贵如油,土壤没有完全湿透,才是翻耕的最佳时间,就是因地制宜,体现了“取宜”的内涵。
中国的农耕文化应时、取宜,就是要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
(5分)
19.作文赋分建议:参考中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