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爱护植物教案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爱护植物教案反思
1、中班科学爱护植物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孩子们的环保意识非常薄弱。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孩子随意折树枝和花,更多的人还在砍伐树木,导致地球上的灾难越来越多。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保护树木的重要性,我们从孩子开始,从身边开始教育。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让孩子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从小培养孩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对植物伴生方法的初步认识。
4.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让孩子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难点)
2、让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重点)
活动准备
1、联系园林师与社区合作
2、灌浇植物的水桶若干
3、制作“保护植物”的标志
4、植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导入)部分
一、师幼谈话,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到了社区,这里有很多很多花草、树木,首先,我们先来观察一组图片,来看一看这些植物是怎么生长的。
”
2、通过观察植物图片(树木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所有植物生长都是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是怎样生长的?它要经历多久才能成为高大、粗壮的树?”
(2)提问:“一颗树的成长需要多少年?”(我知道是一年。
)“要成为一颗参天大树,需要多少年?”(我想需要10几年。
)
教师小结:对,小朋友回答的很好,一颗大树需要10几年,有的还更久20年、30年,所以树木需要我们大家的爱护和栽培,如果,经常破坏它,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差。
基本部分
二、通过问答形式,让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
1、提问:“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树和我们人类有什么联系?”(树是人类的朋友。
)(树可以排除氧气,供我们人类呼
吸。
)(树还能吸收我们不需要的二氧化碳。
)(树可以保护我们的房子,把风挡住。
)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对,树是我们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植物,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人类所需要的氧气,还能绿化环境、美丽城市,所以我们大家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
三、现在我们请社区阿姨(园林师)和我们来讲一讲,我们要怎样保护树木
1、社区阿姨提问:“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在小区里有没有看到园艺工人在养护树木啊?”(有,工人叔叔会帮助修剪。
)“你们知道一颗树生长需要我们人类怎样帮助它们吗?”(需要我们的给它浇水。
)(冬天给它们“穿上衣服”。
)
社区阿姨总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一颗树长大需要我们去浇水,还需要我们去帮助它们修剪,怎样我们的环境就更加美丽、整洁了,所以,小朋友们平时,也要爱护植物,让它们也和我们一样快乐的成长。
结束部分
四、组织幼儿为植物浇水并贴上保护植物的标志
1、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和社区阿姨一起去给植物浇水,然后把保护植物的标志贴在上面,让大家都知道我们要爱护植物。
”(好的。
)
活动延伸
五、活动延伸
1.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护社区植物,共建美好家园。
2.让幼儿探索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反思
1、本次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明确,让幼儿明确意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很多孩子对树木的生长不太了解,在提问中无法互动。
通过图片的引导,孩子开始想象和探索,举手发言。
活过来。
3.在过去传统的逐级教学中,孩子们都是按部就班的。
这一次,通过与社区合作进行教学,在加强社会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孩子们的科学知识。
4.如果我再上这门课,一开始我会让孩子观察群落树,然后通过图片讨论,让孩子用感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基础部分可以加入大量与人类相关的树木图片(例如:沙尘暴、洪水、树木被砍伐等。
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对人类非常重要。
5、我在教学本次课程中,老教师们的评价是:
(1)总体环节流畅,幼儿能完整的接受并有一定的效果。
(2)师生能互动
(3)导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2、中班科学活动植物怎样喝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实验、观察的技巧。
2、培养关心植物的行为。
3.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芹菜、白色康乃馨若干;
2、事先将芹菜的茎剪短一些、叶子摘掉一些,将康乃馨的花朵的茎剪开;
3.剪刀、红蓝墨水、杯子、橡皮筋和水。
活动过程:
1.做小实验,让孩子仔细观察植物是怎么喝水的。
⑴芹菜实验:
A、把橡皮筋套在杯子上,再装进一些水,并滴进一些红墨水。
B、将芹菜插进杯子里,并调整橡皮筋到水面位置作记号。
C、过一段时间,让幼儿看看水面和橡皮筋的位置是否一样,芹菜的茎有什么变化。
⑵两色花实验:
A、两个杯子各装进一些水,分别滴进红色、蓝色墨水。
B、将花朵剪开的茎分别插进不同的杯子里。
C、经过一天后,看看花朵有什么变化。
1、讨论:如果植物没水会怎样?
3、讲解为植物浇水的方法。
2.提醒孩子给家里的自然角落和植物浇水。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而科学活动最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实现探索、发现的愿望。
科学活动并不是把现成的科学结论告诉幼儿,而是使幼儿成为渴求了解世界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是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营造宽舒的心理环境,在做中学,在做中思考让幼儿在探究中惊异科学,在持久、深入地探究过程中建构科学经验。
3、中班科学爱护植物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这个变化莫测自我的社会里,孩子们对环保意识非常薄弱,在生活中,随时可以看到很多小朋友随手乱折树枝、花草,更多人类还在砍伐树木,导致地球灾难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保护树木的重要性,我们从孩子开始教育,从身边开始教育。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让孩子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从小保护环境的意识。
3.对植物伴生方法的初步认识。
4.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难点)
2、让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重点)
活动准备
1、联系园林师与社区合作
2、灌浇植物的水桶若干
3、制作“保护植物”的标志
4、植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部分
师幼谈话,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到了社区,这里有很多很多花草、树木,首先,我们先来观察一组图片,来看一看这些植物是怎么生长的。
”
2.通过观察植物的图片(树木的生长过程),让孩子知道所有植物的生长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是怎样生长的?它要经历多久才能成为高大、粗壮的树?”
(2)提问:“一颗树的成长需要多少年?”(我知道是一年。
)“要成为一颗参天大树,需要多少年?”(我想需要10几年。
)
教师小结:对,小朋友回答的很好,一颗大树需要10几年,有的还更久20年、30年,所以树木需要我们大家的爱护和栽培,如果,经常破坏它,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就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差。
二、基本部分
通过问答形式,让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
1、提问:“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树和我们人类有什么联系?”(树是人类的朋友。
)(树可以排除氧气,供我们人类呼吸。
)(树还能吸收我们不需要的二氧化碳。
)(树可以保护我们的房子,把风挡住。
)
老师总结:孩子说的对。
树木是我们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植物。
它们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人类所需的氧气,还能绿化环境和这座美丽的城市。
因此,我们都应该保护树木和环境。
三、现在我们请社区阿姨(园林师)和我们来讲一讲,我们要怎样保护树木
1、社区阿姨提问:“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在小区里有没有看到园艺工人在养护树木啊?”(有,工人叔叔会帮助修剪。
)“你们知道一颗树生长需要我们人类怎样帮助它们吗?”(需要我们的给它浇水。
)(冬天给它们“穿上衣服”。
)
社区阿姨总结:小朋友们真聪明,一颗树长大需要我们去浇水,还需要我们去帮助它们修剪,怎样我们的环境就更加美
丽、整洁了,所以,小朋友们平时,也要爱护植物,让它们也和我们一样快乐的成长。
四、结束部分
组织幼儿为植物浇水并贴上保护植物的标志
1、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和社区阿姨一起去给植物浇水,然后把保护植物的标志贴在上面,让大家都知道我们要爱护植物。
”(好的。
)
五、活动延伸
1.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护社区植物,共建美好家园。
2.让幼儿探索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活动反思
1、本次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明确,让幼儿明确意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很多孩子对树木的生长不太了解,在提问中无法互动。
通过图片的引导,孩子开始想象和探索,举手发言。
活过来。
3.在过去传统的逐级教学中,孩子们都是按部就班的。
这一次,通过与社区合作进行教学,在加强社会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孩子们的科学知识。
4.如果我再上这门课,一开始我会让孩子观察群落树,然后通过图片讨论,让孩子用感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基础部分可以加入大量与人类相关的树木图片(例如:沙尘暴、洪水、树木被砍伐等。
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对人类非常重要。
5、我在教学本次课程中,老教师们的评价是:
(1)整体环节顺畅,孩子完全能接受,有一定效果。
(2)师生能互动
(3)导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4、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爱护植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孩子们的环保意识非常薄弱。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孩子随意折树枝和花,更多的人还在砍伐树木,导致地球上的灾难越来越多。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保护树木的重要性,我们从孩子开始,从身边开始教育。
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植物的生长,让孩子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从小保护环境的意识。
3.对植物伴生方法的初步认识。
4.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让孩子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难点)
2、让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重点)
活动准备
1、联系园林师与社区合作
2、灌浇植物的水桶若干
3、制作“保护植物”的标志
4、植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导入)部分
一、师幼谈话,让幼儿了解树木的成长过程
1、“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到了社区,这里有很多很多花草、树木,首先,我们先来观察一组图片,来看一看这些植物是怎么生长的。
”
2.通过观察植物的图片(树木的生长过程),让孩子知道所有植物的生长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是怎样生长的?它要经历多久才能成为高大、粗壮的树?”
(2)提问:“一颗树的成长需要多少年?”(我知道是一年。
)“要成为一颗参天大树,需要多少年?”(我想需要10几年。
)
老师总结:是的,孩子们的回答很好。
一棵大树需要10年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二三十年。
因此,树木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关心和培育。
如果我们经常破坏它们,我们周围的绿色植物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差。
基本部分
二、通过问答形式,让幼儿知道树木与人类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
1、提问:“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树和我们人类有什么联系?”(树是人类的朋友。
)(树可以排除氧气,供我们人类呼吸。
)(树还能吸收我们不需要的二氧化碳。
)(树可以保护我们的房子,把风挡住。
)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对,树是我们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植物,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人类所需要的氧气,还能绿化环境、美丽城市,所以我们大家要保护树木、保护环境。
三、现在我们请社区阿姨(园林师)和我们来讲一讲,我们要怎样保护树木
1、社区阿姨提问:“小朋友们,平时我们在小区里有没有看到园艺工人在养护树木啊?”(有,工人叔叔会帮助修剪。
)“你们知道一颗树生长需要我们人类怎样帮助它们吗?”(需要我们的给它浇水。
)(冬天给它们“穿上衣服”。
)
阿姨总结:孩子真聪明。
一棵树长大了,需要我们去浇水,也需要我们去修剪。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整洁?所以,孩子们要经常爱护植物,让它们像我们一样快乐地成长。
结束部分
四、组织幼儿为植物浇水并贴上保护植物的标志
1、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和社区阿姨一起去给植物浇水,然后把保护植物的标志贴在上面,让大家都知道我们要爱护植物。
”(好的。
)
活动延伸
五、活动延伸
1.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养护社区植物,共建美好家园。
2、让幼儿探索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1.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明确的目标,让孩子们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学活动的实施中,很多孩子对树木的生长不太了解,在提问中无法互动。
通过图片的引导,孩子开始想象和探索,举手发言。
活过来。
3、在以前传统的按班教学中孩子们都是按部就班,这次通过和社区合作进行教学,在加强社会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
4.如果我再上这门课,一开始我会让孩子观察群落树,然后通过图片讨论,让孩子用感情表达自己的想法。
基础部分可以加入大量与人类相关的树木图片(例如:沙尘暴、洪水、树木被砍伐等。
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对人类非常重要。
5、我在教学本次课程中,老教师们的评价是:
(1)整体环节顺畅,孩子完全能接受,有一定效果。
(2)师生能互动
(3)导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5、中班科学冬天里的植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开展对比观察,了解几种常见植物的越冬方式。
2.能够关注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
3、能说出不易玩耍的地方存在什么样的安全隐患
4.增强安全意识,克制好奇心,不要在危险的地方玩耍。
活动重难点:
了解植物在冬天的变化。
活动准备:
关于秋天景色与冬天景色的图各一幅;幼儿园院内环境图片1幅;幼儿常见的冬天落叶植物图片4幅;松树、小麦图片各1幅;靠种子过冬的植物图片2~3幅;西红柿、黄瓜、西瓜、草莓图片各1幅;蔬菜大棚图片1幅。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你们去旅游过吗?旅游时都看到了什么了?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
(师讲故事)2、基本部分:
A、边讲故事,边出示秋天与冬天的图片,引导孩子感受季节的变化。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住着蜗牛妈妈和它的孩子小蜗牛,有一天,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去玩吧,地上开满了鲜花,你去采几朵鲜花给我吧。
" 小蜗牛很愿意帮妈妈做事,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它爬呀爬呀,不知过了多少天,终于来到小树林,它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色(出示秋天画面)地上根本没有鲜花,而是长着蘑菇,树叶全黄了。
于是,小蜗牛只好回家,它爬了好久才爬回家,它说:"妈妈,鲜花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蜗牛妈妈听了,说:"哦,已经是秋天了,那你快去采几朵蘑菇回来吧。
"小蜗牛再次爬出
去,过了好久才来到小树林,可它找不到上次看到的蘑菇,而是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色(出示冬天画面),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朋友,你能告诉小蜗牛这是为什么吗?
B、引导幼儿观察秋天与冬天的景色图片,发展孩子的比较观察能力小朋友,请你们仔细观察小蜗牛两次看到的景色哪些地方不同。
(同时出示两幅图片)
C、(出示幼儿园院内环境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哪儿?漂亮吗?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再与现在室外环境相比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通过对比,引导幼儿学习身边常见植物落叶,变枯的原因,知道这是某些植物过冬的一种本能,通过落叶、变枯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此现像也叫休眠。
采取这种过冬方式的植物都有哪些(出示杨树、柳树、月季花、栀子花的图片);学习了解植物过冬的另外几种方式。
如常青休眠的:小麦、松树、冬青;靠根过冬:韭菜、菊花等;靠种子过冬的:蒲公英、花生、玉米等。
3、结束部分(出示西红柿、黄瓜、草莓、西瓜的图片)小朋友,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能不能吃到这些水果和蔬菜呢?共同探讨人类可以帮助植物过冬的方法。
如,为小树穿稻草棉衣,给蔬菜建大棚等。
活动延伸:
到户外寻找需要人类帮助过冬的植物,为穿上暖和的"棉衣"。
活动反思:
通过本节活动的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了解了身边几种常见植物过冬的不同方式,从而激发了孩子们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6、中班科学植物的弯曲运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集中攀缘植物。
2.多主动关注各种具体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化。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4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9-30页。
2.提前在幼儿园附近寻找有蜿蜒植物的地方。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有弯绕。
1、T:老师这儿有一些很有趣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的时候啊,小朋友要带着你们的小眼睛仔仔细细的看,看看它有趣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生长的?(出示挂图)
2、T: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植物长得怎么样啊?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3、T:爬山虎长得怎样?它为什么能爬在墙上生长呢?还能爬那么高?
T:原来啊它有藤,恩小朋友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那我们一起来再来仔细看看。
(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4、T:看看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
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5、T:西瓜大家都吃过吧!那西瓜藤见过吗?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辫子",这根"辫子"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6、总结: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
它可以帮助植物和其他东西攀附在一起,没有了藤,爬山虎也就不能爬的那么高了,牵牛花也不能开出那么漂亮的花了。
第二,寻找缠绕在你周围的植物。
T:我们身边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我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见过的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哪些?
(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带孩子去外面找。
)小朋友一起寻找攀缘植物,记录下来。
绘画不一定要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出植物的缠绕现象即可。
T: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活动反思】
4-5 岁的孩子喜欢动手动脑探究事物,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
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支持、接纳孩子的探究行为,并给予一些观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如比较性观察法、连续观察法、分类法、记录法等。
在活动中我运用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对几种爬藤植物的外形特征和攀爬方法进行比较性观察,使幼儿更好地发现它们各自的不同。
除了横向的比较,还有纵向的比较,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时机,对比观察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发现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对比蔷薇开花前开花后的效果,发现了它对我们人类的用处。
当苒苒发现了一棵类似攀缘植物的小苗时,我支持、赞赏她的
发现,并利用拍照的方法帮她记录,将照片贴在主题墙上,有助于她后续的观察。
在观察和探索过后,我和孩子一起对几种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进行分类、概括,使他们对藤蔓植物的种类及其特征有了较清晰地认识。
幼儿在不断地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地积累经验,迁移经验,形成受益于终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