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长平之战双方是谁?最后是哪个国家赢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故事-长平之战双方是谁?最后是哪个国家赢了?
历史并不是时时都是公平和公正的,有时候,有一些人,他们明明不该承受那些骂名和嘲笑,但是因为历史,他们就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无能之人。
战国中后期,秦国和赵国这两个大国之间发生了一场大型的战争——长平之战,就在这一场战争中,秦国就杀了赵国降军四十万,震惊了其他几个国家。
从此以后,赵国无力独自对抗秦国,秦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的霸主。
交战双方是秦国和赵国,这是当时仅有的两个大国,长平之战谁胜出了,谁就有百分之八十的机会得到整个天下。
早期的秦国只是周王朝的一个边陲小国,周王看秦王先祖有功,就赏赐了封国和国号,让他们镇守在周王室天下的西北方向,帮助周王抵挡北方戎族的骚扰和进犯。
秦国自立国之日起,就是一个善于打仗的国家,因为多年和强悍的戎族打仗,更是多次击退了戎族,秦军的战斗力非常高。
无奈秦国的地理位置实在不好,国土面积也不大,还要年年遭受戎族的侵袭,久而久之,秦国的君王们就想要将秦国变得强大起来,不要只是成为周王室对付戎族的利器,而要像强大的诸侯国那样,有能力威胁甚至取代周王室。
是的,历代秦王们都是以此为目标而奋斗的。
其实,他们能够做出这个决定也考虑到了外部那些诸侯国的威胁。
西周中后期,周王室控制不了强大的诸侯国,反被诸侯国要挟。
那些强大的诸侯国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秦国因为地处最西边,还没有受到抢夺土地的战乱之苦,但是秦国的王室们已经预见到将来周王室必然颓败,而只有强大的国家才能立足于世的道理,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周王室感谢和赏赐,而是要挟周王室。
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就已经先行了小部分小程度的改革变法,到了秦孝公时期,商鞅受招贤令的诱惑来到秦国,为秦孝公进行了一场大型的改革变法,让秦国强大了起来。
赵国也是一个大国,被列入了战国七雄的行列。
赵国在赵武灵王时期也实行了变法改革,不过他们的改革是学习胡人的衣着和骑马射箭的本事,比起秦国的商鞅变法来说,范围小了许多,影响和作用也小了很多。
但是尽管它的影响不足
以媲美商鞅变法,可还是让赵国成功的成为了当时唯一能够和秦国比肩的国家。
我们也可以得出,不论怎样秦国都要强于赵国的事实。
这一次,两个国家因为上党之地而发生了争执。
秦国发兵攻打韩国,想要得到韩国的上党之地。
上党是一个军事重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各国都想争夺的地方。
秦国的军队打败了韩国的军队,韩王投降,选择将上党割让给秦国。
但是,上党郡的郡守却将上党献给了赵国。
赵国一看可以捡这么大个便宜,就高高兴兴的接受了。
秦国见到自己的胜利品被赵国抢走,发兵攻打上党。
赵王忌惮秦国却不怕秦国,他问蔺相如秦国有战胜白起,那我们赵国派谁去可以应战,蔺相如说,若是想要打败白起,机会很渺茫,若是之需要守住城池,那就可以派廉颇去。
于是,赵王就派廉颇驻守长平。
但是,廉颇和秦军对战后,失去了上党,退守长平三年不出。
秦军没有办法,只好用一招反间计,先是挑拨了赵王和廉颇的关系,让赵王换掉廉颇;另一方面,秦人中流出谣言说秦人害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不害怕廉颇,赵王中计,用赵括替换廉颇。
赵王害怕失败,还派了使者到秦国求和,秦国将计就计在各国使者面前优待赵使,让其他国家认为赵国和秦国已经和好,从而孤立了赵国;最后,秦国悄悄将主将换为杀神白起。
长平之战,秦国大胜,赵国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