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学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 )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 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
解析:第 4 题,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中,西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 东部地带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高。第 5 题,由图乙可得出结论。 答案:4.D 5.B
解析:第 1 题,由于该中学生对家乡调查所得材料是实地考察和调查所得,对区 域内地理事项进行了文字叙述,所以是直接搜集和定性的方法。第 2 题,西北干 旱半干旱区内部的差异主要是由东向西降水的递减造成的。第 3 题,青藏高原地 势高,气温低,农业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农业 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坝子)中;西北干旱区缺水,农业活动分布在有水的地方(绿 洲农业)。
答案:1.A 2.A 3.B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甲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 分图,图乙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 4~5 题。
4.下列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 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 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比重高;第 二、三产业比重低
第二产业比重高, 第一产业比重低,第
第一、三产业比重 二、三产业比重高

城市化水平

较低

比较 项目 经济发 展水平 区域发 展阶段
贵州省 低
成长阶段
湖北省 较低 转型阶段
上海市 高
再生阶段
[随堂演练] 一中学生利用暑假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做了如下一段文字 描述:房子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房屋多呈坐北朝南形式。农民为减少荒歉的危 机,在耕地上栽种繁多的作物,作物以冬小麦最多,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 麻、花生、大豆等作物。据此回答 1~3 题。 1.该中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 ) A.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B.直接搜集法、定量的方法 C.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D.间接搜集法、综合的方法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1.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2.以长江流域为例分析区域差异的学习方法 (1)分析区域差异的学习方法 列表比较法是掌握区域差异及其分布规律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将不同区域的地 理环境诸要素及特征制成表格加以比较,可以把知识系统化,以加深理解区域差 异、区域特征。
(2)长江流域在上、中、下游不同区域的差异 以贵州省、湖北省和上海市为例,如下表所示:
2.下列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东至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由东至西: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小 C.由东至西:农业、牧业 D.由东至西:地形由山地到盆地
3.我国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西北干旱区、北方、南方的农业特点依次是( ) A.绿洲农业、坝子农业、河谷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 B.河谷农业,坝子农业、绿洲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 C.河谷农业、绿洲农业、坝子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 D.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旱地耕作、水田耕作
比较 项目 区位 条件 地形 条件
贵州省
湖北省
上海市
长江上游、内陆腹地、长江中游,水陆交 长江入海口,水陆交
交通不便
通便利
通便利
地形平坦(江汉平
地形崎岖(云贵高原)
地形平坦(长江三角洲)
原)
比较 项目
贵州省
湖北省
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市
资源 状况
水能、煤炭、磷、铝 水能、铁矿、铜矿
矿产、能源资源贫乏
土等资源丰富
等资源丰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