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二下学期高二期中调研测试.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唐玲出品
宿豫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调研测试
化学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
...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不写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S 32 Cl 35.5 Fe 56 Ag 108 Ba 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H
3COOH B.Br
2
C.SO
2
D.NH
4
HCO
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吸热反应不加热就不会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A.硝酸铵 B.浓硫酸 C.食盐 D.生石灰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锌片和稀硫酸反应 B.Ba(OH)
2·8H
2
O与NH
4
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NaOH溶液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5. 已知在25℃,101kPa下,lgC
8H
18
(辛烷)(液态)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
出48.40kJ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
8H
18
(g)+22.5O
2
(g)=8CO
2
(g)+9H
2
O(g);△H=-48.40kJ·mol-1
B. C
8H
18
(l)+22.5O
2
(g)=8CO
2
(g)+9H
2
O(1);△H=+5518kJ·mol-1
C. C
8H
18
(g)+22.5O
2
(g)=8CO
2
(g)+9H
2
O(1);△H=-5518kJ·mol-1
D. C
8
H
18
(1)+22.5O
2
(g)=8CO
2
(g)+9H
2
O(1);△H=-5518kJ·mol-1
6. 下列装置中的纯锌棒都浸在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锌棒腐蚀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是
A.③④②①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7.镍一镉(Ni—Cd)可充电电池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Cd(OH)
2
+2Ni(OH)
2
Cd+2NiO(OH)+2H
2
O由此可知,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
A.Cd(OH)
2
B.NiO(OH) C.Cd D.Ni(OH)
2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使用合理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一定会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C.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9.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合成氨工厂通常采用20 MPa--50 MPa压强,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B.合成氨工业中使反应温度达到500℃利于氨的合成。
C.合成三氧化硫过程中使用过量的氧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D.阴暗处密封有利于氯水的储存
10.某反应:A B + C 在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高温下能自发进行,对该反应
过程△H、△S的判断正确的是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
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
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
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一个选错,该小题就得
0分。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
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数据。
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的符号和数值,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
放电
充电
集状态。
D .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12.在一定温度下,某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A 2(g )+B 2(g ) 2AB (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 .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D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的AB ,同时生成n mol 的B 2
13.铁粉与足量1mol/L 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且不影响产生气体H 2的量可以加入
A .少量CuSO 4(s)
B .2mol/L 的硝酸溶液
C .少量铜粉
D .少量CH 3COONa(s)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
B .强电解质都是可溶性化合物,弱电解质都是难溶性化合物
C .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 .强电解质能够电离,弱电解质不能电离
15.根据相应的图象(图象编号与答案一一对应),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t 0时改变某一条件有如图所示,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
B.反应达到平衡时,外界条件对平衡影响关系如图所示,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且a >b
C.物质的百分含量和温度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反应速率和反应条件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 、B 、C 是气体、D 为固体或液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0分)
16.(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细废铁屑制取FeCl 3•6H 2O 晶体。
主要步骤如下:
①洗净后的废铁屑放在烧杯内,用过量的工业盐酸浸泡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
② 按下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①得到的滤液放入试剂瓶B 中。
③ 在石墨电极X 、Y 上连接直流电源,通电,待FeCl 2全部被氧化后,断开电源。
④ 试剂瓶B 中的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可得FeCl 3•6H 2O 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中的Y 极应连接电源的 ▲ 极,与X 极相连的电解池电极反应式为 ▲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C 烧杯中应该盛放的是 ▲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3)试剂瓶B 中的溶液由步骤④制得FeCl 3•6H 2O 晶体,④需要进行的操作依次是(填序号) ▲ 。
A .过滤 B. 冷却结晶 C. 加热浓缩 D.
洗涤
17.(18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水 ②氨水 ③醋酸 ④硫酸钠 ⑤氯化银 ⑥氢气 (2)25 ℃时,50 mL 0.10 mol ·L -1醋酸中存在下述平衡:
CH 3COOH CH 3COO -+H +,若分别作如下改变,对上述平衡有何影响?
①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将_____▲___,(填“左移”、“右移”)溶液中c (H +)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加入一定量蒸馏水,平衡将___▲___,(填“左移”、“右移”)溶液中c (H +)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已知室温时,0.1 mol ·L -1某一元酸HA 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回答下列各问题:
① HA 的电离平衡常数K =__▲______; ②升高温度时,K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由HA 电离出的c (H +)约为水电离出的c (H +)的____▲____倍。
18. (12分)化学在能源开发与利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已知在标准状况下,11.2L 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kJ 。
请回答:
①写出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C
A
B
D
②若断开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
1
kJ,断开1mol氧气中的化学键消
耗的能量为Q
2
kJ,形成1mol水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
量为Q
3
kJ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Q
1+Q
2
<Q
3
B.2Q
1
+Q
2
<2Q
3
C.2Q
1+Q
2
>2Q
3
D.Q
1
+Q
2
>Q
3
③能源分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氢气属于二级能
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2)甲醇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又是一种新型的燃料,制取甲醇的传统方法是
采用CuO~ZnO/r~Al
2O
3
为催化剂,合成反应为:CO+2H
2
→CH
3
OH。
生产中一些工艺参数
如图所示。
该反应为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最近有人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加入甲醇,电
池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
2O
3
的ZrO
2
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离子。
该电池的正极反应
式为▲。
电池工作时,固体电解质里的O2-向▲极移动。
19.(16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Y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电解总反应式为▲。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 X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是▲。
② Y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是▲。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3)如要在铁上镀银,电解液选用硝酸银,则
① X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是▲。
② Y电极的材料是▲,电极反应式是▲。
20.(12分)(1)判断下过程的△H、△S大于零还是小零,用“>0”或“<0”填写下列表格
变化过程△H△S
4Fe(s) + 3O
2
(g) = 2Fe
2
O
3
(s) ▲<0
CaCO
3
(s)分解为CaO(s)和
CO
2
(g)
▲▲
(2)化学反应A(g)+B(g) C(g)+D(g)ΔH<0,850℃时,K=l t℃时,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表:
t℃时物质的浓度(mol·L-1)变化
时间/min A B C D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0.100 0.200 0.100 0.100
4 0.100 0.200 0.100 0.100
5 0.11
6 0.216 0.084
①t℃▲ 8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反应在4min~5min之间,平衡▲ (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可能的原因是▲
a.使用催化剂 b.增加C的浓度 c.增加D的浓度 d.增加A的浓度
21.(10分)在某一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 0.2
mol的CO和0.2 mol的H
2
O,在催化剂存在和800℃
的条件下加热,发生如下反应:CO(g)+H
2
O(g)
CO
2
(g)+H
2
(g);ΔH>0反应中CO2的浓度随时间变化
情况如下图:
(1) 根据上图数据,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时,CO
2
的化学反应速率为v(CO2)=_ ▲ __mol/(L·min);
反应达平衡时,c(H2O)=____▲____ mol/L,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2) 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_____▲_____。
①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②CO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和CO
2
减少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③CO、H
2O、CO
2
、H
2
的浓度都相等
④CO、H
2O、CO
2
、H
2
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3) 如要一开始加入0.1 mol的CO、0.1 mol的H
2O、0.1 mol的CO
2
和0.1 mol
的H
2
,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应达平衡时,c(H2)=____▲_____mol/L。
宿豫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调研测试
化学答卷纸
16.(12分)
(1)极,电极反应式为
B中化学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为。
(3)(填序号)。
17.(18分)(1)__ _ ___(填序号); __ _(填序号)。
(2)①_ __,(填“左移”、“右移”) 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_ __,(填“左移”、“右移”)__ ___(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
(3)①K=___ __;
②K___ 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___ ___倍。
18. (12分)(1)①
②③
(2)______ __(填“吸热”或“放热”)。
(3) 。
19.(16分)
(1)①。
②。
(2)①,。
②,。
(3)①,。
②,。
20.(12分)(1)
变化过程△H△S
4Fe(s) + 3O
2
(g) = 2Fe
2
O
3
(s)
<0
CaCO
3
(s)分解为CaO(s)和
CO
2
(g)
(2)①t℃ 8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 (填“向左”、“向右”或“不”)
21.(10分)
(1) v(CO2)=_ __mol/(L·min); c(H2O)=___ ____ mol/L
K=。
(2)____ ____。
(3) c(H2)=__ ____mol/L。
宿豫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调研测试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C D D C C B D 题号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D C AC CD
16.(12分)(1)正 2H+ +2e—=H
2↑ Cl
2
+2FeCl
2
=2FeCl
3
(2)NaOH溶液 Cl
2 + 2OH—=Cl— + ClO—+ H
2
O
(3) C B A D (每空2分)
17.(18分)(1)④⑤①③
(2)①右移增大②右移减小(3)①10—7②增大③106(每空2分)
18.(12分)(1)①H
2(g) +1/2O
2
(g)=H
2
O(l) △H=-245.8KJ▪ mol—1
②B ③A C (2)放热(3)O
2
+4e—=2O2—负(每空2分)
19.(16分)(1)①2 Cl——2e—= Cl
2
↑
②2 Cl—+ 2H
2
O= H
2
↑+Cl
2
↑+ 2OH—
(2)①纯铜 Cu2++ 2e— =Cu ②粗铜 Cu—2e—= Cu2+
(3)①铁 Ag+ + e—=Ag②银 Ag—e—=Ag+
20.(12分)(1)<0 >0 >0
(2) ①大于②向左 C (每空2分)
21.(10分)(1)0.03 0.01 9
(2)②④
(3)0.03 (每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