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2.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3.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要进人的组织细胞中,并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些氧分子至少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双分子组成4.空气中的O
2
的膜
A.8B.9C.10D.11
5.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6.如图为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与③融合,将②释放到④的过程需ATP供能
B.⑥与②特异性结合并将其运进细胞
C.②在④中能够长时间存在且持续作用于⑥
D.在⑤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二、综合题
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填序号)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_____.
(3)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物质.
(4)内环境中酶促反应进行需要的条件是_____和_____.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图中[]_____会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
(6)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_____,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
(7)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变_____.这是因为_____.
2.如图表示反射弧及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_____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引起肌肉收缩.(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____.在兴奋部位和
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____.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_____结构中,即信号在C图中的传递不能由乙传到甲,其原因是_____.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_____..C图中的乙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填结构).
(4)已知甲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乙兴奋,当完成一次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
的分解,该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
3.神经中枢兴奋都由刺激引起,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有的兴奋会及时消失,有的兴奋并不立即消失,会延续一段时间,这与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关.图1为一种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和为连接在神
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请据图回答:
(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_____.
(2)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M的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N的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
(3)图2为刺激A处记录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则a~b段的Na+内流,_____消耗能量;c~d段的K+_____,不
消耗能量.
(4)兴奋在神经元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_____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的.
内蒙古高二高中生物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答案】C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pH的调节是靠缓冲物质来维持,渗透压大小是由液体内的微粒的多少来决定的,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有重要关系,细胞内渗透压高时细胞吸水,细胞内渗透压低时细胞失水.
解: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水由细胞内液渗出到组织液中,引起细胞失水,A错误;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并非内环境,B错误;
﹣等,C正确;
C、血浆中pH的调节是靠缓冲物质来维持,如HCO
3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血浆中无机盐离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
故选:C.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
2.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叙述错误的是()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答案】D
【解析】图中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若饮食过咸,则血浆中渗透压会升高,A正确;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淋巴进入血浆,B正确;肌细胞的无氧呼吸代谢产物是乳酸可导致组织液的ph略有降低,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稳态与调节
【名师点睛】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点
3.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条件反射及兴奋的产生、传导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这是条件反射,是后天经学习、积累“经验”获得的反射活动,需要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该反射路径是酸梅的形态、颜色等条件刺激物→眼睛上的感光细胞→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唾液腺;这一过程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即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考点定位】反射的过程
【名师点睛】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区别:
4.空气中的O
2
要进人的组织细胞中,并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些氧分子至少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双分子组成的膜
A.8B.9C.10D.11
【答案】D
【解析】O
2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空气中的O
2
要进人的组织细胞中,并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需要依次
穿过肺泡壁、肺泡外毛细血管壁、红细胞的细胞膜进入红细胞;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处,再穿过红细胞的细胞膜、组织处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最后再穿过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外膜与线粒体内膜,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共穿过11层由磷脂双分子组成的膜,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扩散及体内细胞为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5.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答案】B
【解析】哺乳动物脱水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也会升高,A项错误;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B项正确,C、D两项错误。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的调节
6.如图为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与③融合,将②释放到④的过程需ATP供能
B.⑥与②特异性结合并将其运进细胞
C.②在④中能够长时间存在且持续作用于⑥
D.在⑤处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答案】A
【解析】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通过突触,①突触小泡与③突触前膜突触融合,将神经递质②释放到④突触间隙的过程需ATP供能,A正确。

⑥突触后膜受体与②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并传递相关信息,神经递质回到有突触间隙后分解,没有将神经递质运进细胞,BC错误。

兴奋以神经递质化学信号形式到达⑤突触后膜转化为膜电流形式,在⑤处可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
【考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二、综合题
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填序号)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_____.
(3)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__物质.
(4)内环境中酶促反应进行需要的条件是_____和_____.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图中[]_____会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_____.
(6)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_____,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
(7)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变_____.这是因为_____.
【答案】②③②中含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很少 7.35﹣7.45 缓冲适宜的温度适宜的pH ③组织液水肿红细胞基因突变小氧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二氧化碳排出不畅
【解析】图示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③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④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1)毛细血管管壁细胞外面是组织液,体面是血浆,因此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

(2)图中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血浆和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正常人血浆内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

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如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4)内环境中酶促反应进行需要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和pH值。

(5)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吸水增多,引起组织水肿。

(6)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出现形态改变,进而影响其功能。

(7)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变小,原因是氧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二氧化碳排出不畅。

2.如图表示反射弧及局部放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在A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____.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_____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引起肌肉收缩.(2)B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____.在兴奋部位和
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____.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_____结构中,即信号在C图中的传递不能由乙传到甲,其原因是_____.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_____..C图中的乙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填结构).
(4)已知甲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乙兴奋,当完成一次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
的分解,该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
【答案】感受器神经突触小泡电位变化 b 局部电流⑥突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
不能相反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细胞体膜或树突膜持续兴奋
【解析】(1)A图所示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②效应
器.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电位变化,引起肌肉收缩.
(2)在神经纤维上,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以后,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兴奋,所以示意图中,兴奋部位是b,在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由于存在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3)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在A图的⑥突触结构中,即信号在C图中的传递不能由乙传到甲,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相反.在此突触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图中的乙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4)已知甲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乙兴奋,当完成一次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
质的分解,该药物可以一直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结构乙所在的神经元持续兴奋.
故答案为:(1)感受器神经突触小泡电位变化
(2)b 局部电流
(3)⑥突触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而不能相反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细胞体
膜或树突膜
(4)持续兴奋
3.神经中枢兴奋都由刺激引起,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有的兴奋会及时消失,有的兴奋并不立即消失,会延续一段
时间,这与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关.图1为一种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和为连接在
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请据图回答:
(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_____.
(2)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M的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N的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
(3)图2为刺激A处记录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则a~b段的Na+内流,_____消耗能量;c~d段的K+_____,不
消耗能量.
(4)兴奋在神经元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_____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的.
【答案】突触小体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发生多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不需要外流双向单向
【解析】(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突触小体。

(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前膜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成的突触小体膜,
突触后膜是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据此可知:在A
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产生的兴奋会先后通过电流表M的两极,因此M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由于A
产生的兴奋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传向B处,所以电流表N的指针发生多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3)图2中的a~b段是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其机理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行Na+内流,不需要消耗能量;c~
d段是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K+是顺浓度梯度外流的,不消耗能量。

(4)兴奋在神经元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