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中心的钻孔加工之一体化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教学园地
2010年7月下 第21期(总第207期)
1 设计理念
牢牢把握职业院校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方向,注重知
识的应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力求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协调同步、互补的效果;重视知识传授与岗位培养并重,培养学生较高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 教材分析
这是一堂借助多媒体进行理论讲解、在数控机床上实现操作练习的一体化课程,用时约4学时。
课题来源于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工艺与编程》模块三“钻孔加工”,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为后续学习镗孔、攻螺纹的加工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日后实际岗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3 教学对象分析
授课班级是高级班学生。
他们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本课题中循环指令的学习较为抽象。
同时他们性格活泼、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并善于动手操作,这些特点也是学习的优势。
4 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本课题,学生掌握孔类零件加工工艺的安排,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这也是教学重点;让学生合理选择、使用工作工具和循环指令的同时,培养自己做决定和计划决策的能力;让学生按照企业要求,保质保量完成生产加工任务,培养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这也是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将来成为一名技能型企业工人的要求,还要重视对学生团队协作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1]。
5 教学方法
针对学情分析和本课题实践性强的特点,选用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零件上孔的加工为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培养。
以任务驱动法的4个环节即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任务评价为主线,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参与任务、以教师为主导指引课堂的教学过程。
6 实习车间布置
加工中心机床2排排列,共计6台(布置图略)。
7 教学过程
1)提出任务。
图1是校企联合办学某企业车间设备的箱体端盖,任务是完成孔的加工。
2)分析任务。
加工任何工件都是从零件图获得第一手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1.044
数控加工中心的钻孔加工之一体化教学设计
王岩
东营市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 山东东营 257097
摘 要 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至关重要。
在充分认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念和思路的前提下,按照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思路和一体化教学的理念设计本课题内容。
关键词 数控加工中心;钻孔加工;一体化;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21-0044-02
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根据车间环境以及自己的技能水平拟定加工方案。
部分学生采用钳工钻孔实现孔的加工,部分学生采用加工中心或数控铣床加工。
这就得到两种不同意见。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图纸,得到结果:孔之间的位置度要求较高,又是小批量生产。
学生作出决定:选择数控机床进行加工。
在确定用数控机床加工的同时,再引导学生分析从何处开始入手,引导学生结合前几个模块的学习回答:编制加工工艺并填写工艺卡片,合理选择刀具,编制程序,机床操作,检验测量。
3)任务实施。
引导学生思考在钳工实习时孔的加工工艺如何安排?而数控机床加工时的工艺安排也是大同小异(知识之间相互联系,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接着带领学生填写工艺卡片和选择刀具。
库房里提供了中心钻A2.5、B5,麻花钻Φ7、Φ7.8、Φ8,机铰刀Φ8H7、Φ8D4,共7种不同型号、规格的刀具。
假设学生是一名企业员工,到库房选择和领取刀具,让学生自己选择并说明理由。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教材中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专业能力,将工艺卡片填写完整。
这实际上就完成了钻孔加工工艺的安排,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根据工序的安排,首先编写定位孔的程序。
先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编程,经过讨论回答:采用GOO/G01编程可以满足加工定位孔的要求。
教师提问:如果加工多个孔呢?程序变得复杂而且容易出错。
引出第一个指令——钻孔循环指令“G98/G99 G81 X Y Z R F”。
在讲解G98、G99时
王岩:数控加工中心的钻孔加工之一体化教学设计
图1 箱体端盖加工图
45
教学园地
2010年7月下 第21期(总第207期)
1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尝试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授课模式,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远程教学中师生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学活动从课堂授课转变为网络课堂、网络准备学习资源、网上答疑、网上布置与批阅作业及网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学生学习从主要接受教师讲授转变为网上浏览课程、点播视频课件和网上答疑讨论、测验练习、浏览相关课外资源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
2 网络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双主”理论
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另一种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完全围绕如何帮助教师的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1.045
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郝玲玲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天津 300191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作为教学资源中一种主要的表现形态,日益显示出蓬勃发展的生机。
详细阐述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出教学设计是网络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21-0045-02Instruction Design in Web-based Courseware //Hao Lingling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ternet and campus web, provides educational teaching in university with sufficient instruction resources. Web resources, one of the major forms of teaching resources, show growing vitality. This thesis illustrates the method of instruction design of web courses, and proposes that instruction design is the key element of web instruction.
Key words web courses; instruction design; instruction resources Author’s address Tianjin Open University, Tianjin, China 300191
作者:郝玲玲,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处,讲师。
“教”而展开,其直接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服务。
主要优点是有利于教师组织、管理和控制课堂教学活动的进程,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难以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与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完全不同,它的全部理论、方法都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即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而展开。
其优点是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不足之处是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少教师的指导而过分强调学生的自由探索,容易偏离甚至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根据这两种教学设计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把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有机结合,就形成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双主”教学设计模式。
目前,多数网络课程就是基于这一理论而设计的,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人郝玲玲: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采用播放录像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出二者的区别和不同的使用场合。
第二步,编写钻孔程序。
引导学生用G81指令进行编程。
学生会提出疑问:G81指令是一次性钻出,如果加工深孔时不利于排屑,刀具容易损坏,采用什么方法解决?可以向下钻一段抬一下刀进行排屑,然后再继续加工,从而引出第二个指令——深孔钻循环指令“G98/G99 G83 X Y Z R Q F”。
将其与G81指令进行对比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播放一段加工录像,学生加深对G83指令的理解与掌握。
机床操作练习时,首先教师进行示范,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提示,并再次强调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比如:一些学生在输入程序时漏掉小数点,使得加工尺寸错误,给个人和企业带来损失;或者起始点设置错误,导致工件和刀具发生碰撞,产生撞刀现象等。
然后组织学生有序地到机床上进行操作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4)任务评价。
学生加工完成后,进行自检和互检,随后教师检测并进行任务评价。
在整个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掌握孔类零件工艺的安排以及刀具的合理选择,在编程过程中区分两种指令的区别和适用场合,在机床操作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文明生产。
8 作业设计
最后是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掌握程度不同,将作业布置分为两个层次:1)应知应会,即填写实习报告,掌握钻孔加工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2)拓展提高,即观察机床上哪些零部件可运用钻孔加工,尝试写出加工方案。
参考文献
[1]钱晓菩.试论任务驱动[J].中国电化教育,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