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
摘要:情感品质对于一个人来说尤其重要,良好的情感品质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体育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情感品质很好的途径。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本文结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情感;体育教学;情感培养。
前言:体育教学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学校利用游戏、运动、保健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进而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
然而,因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意志力不强,而且老师们也没有将他们当成教学的主体,没有对他们的每一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这就造成了在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基于此,以下就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策略展开探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转变观念,在体育教学中不能单纯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主,更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激发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以足球教学为例,足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既需要个人的技能和判断,也需要团队的协作和沟通。
这为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通过情境创设、游戏穿插等方式,增加足球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欲望。
然后利用挑战与竞争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挑战和竞争环节,如进行小型比赛,可以让学生在挑战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培养主体意识。
再者通过合作学习,足球作为团队运动,需要每个队员的配合与沟通。
通过小组学习和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足球运动的独特优势,让学生在快乐的体育活动中,感受到足球带来的快乐。
二、建立起新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更融洽
在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
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重和信任,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更愿意与教师进
行交流。
例如,在学习篮球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技
能水平。
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和训练方案,让学生
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最好的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热身活动来加深学生
对篮球的了解。
在进行篮球热身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进行简单的投篮
练习,然后让他们尝试着自己练习投篮。
在学生练习期间,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鼓
励和指导,让学生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采
用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技能。
教师还可
以组织比赛和游戏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篮球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同时,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关心和支持。
当学生完成篮球练习之后,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
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授课模式
传统体育教学往往注重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情感培养。
为了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
授课模式。
例如,在投掷垒球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授课模式,将垒球比作生活
中的小道具,如纸团、沙包等,引导学生将其投掷出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
活动的兴趣。
在情景授课模式中,可以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勇士”、“猎人”等,将垒球比作“猎物”,通过投掷“猎物”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
品质。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多种情景,如“森林探险”、“海滩游玩”等,让
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总之,通过情景授课模式,将投掷垒球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他们勇敢、合作、乐观等积极情感。
四、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因材施教
在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尤其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愈发明显,分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以跑步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分组。
通
过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至不同组别,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训练内容,以满
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训练内容上,可以安排多样化的项目,包括热身、起步、
直线加速、弯道等,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教师可
以适当调整训练难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
在分组教学的
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
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利用评估手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定期跟踪,及时给予针对性
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
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
在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与自己一
起进行运动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相互合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
特长。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快乐,还能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
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练习某一项体育技能,这样既
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
例如:在进行“跳绳比赛”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与自己一起进行跳绳比赛。
在比赛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
行跳绳比赛前的准备工作,让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地握绳、如何正确地呼吸、如何
跳得更快等等。
比赛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对他们进行
奖励。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互相鼓励,从而培养他
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情感
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让他们树立起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实现高效的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良好的道
德品质等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使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未来的教
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
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琦.探究调动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积极情感因素的策略[J].体育风尚, 2020(3):1.
[2]沈文洁.带着情感去上课——小学体育情感教学点滴谈[J].教育界, 2023(3):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