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伯达到周南泉:为什么造假的总是故宫专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杨伯达到周南泉:为什么造假的总是故宫专家
【孙中伟艺术法律师评论】系列:
从杨伯达到周南泉:为什么造假的总是故宫专家
北京艺术法律师网/北京孙中伟律师事务所艺术法研究中心
(本文作者孙中伟为北京艺术法律师网创办人,北京孙中伟律师事务所艺术法研究中心主任,被媒体誉为“中国艺术法律师之父”、“中国艺术法律师拓荒人”)
人们还未来得及忘记24亿天价的自制”金镂玉衣”虚假鉴定,近日又爆出2.2亿的天价“汉玉凳”事件,制造24亿天价“金镂玉衣”的杨伯达曾经是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制造2.2亿天价“汉玉凳”的周南泉也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研究员,都是曾被人物尊称为“玉界泰斗”的权威专家,而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最权威最顶级的文物机构,不到一年之内文物鉴定界连续爆出的的这二个事件,让公众一夜之间将所谓的权威鉴定专家们身上那神秘的“金镂玉衣”撕得粉碎,将鉴定权威专家们从他们高高在上的坐着的“汉玉凳”上拉下来,从此,所有的所谓专家权威鉴定都不再权威,专家鉴定的公信力瞬间荡然无存!
从“金镂玉衣”到“汉玉凳”,我们的权威专家们一次又一次地欺骗了我们善良的艺术品投资人和收藏家,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品投资人和收藏家忍痛离开了自己喜爱的艺术品市场。

在一个赝品泛滥、无任何权威专家可信的艺术市场,中国艺术市场的路在何方?中国艺术市场2011年创下的拍卖成交近600亿元、名列全球第一的辉煌的中国艺术市场的表面繁荣能否长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良知的人们的不断思考……
本人作为一名致力于“以法律推动艺术”为人生使命和终生追求的专业艺术法律师,从这二个事件背后所看到的却是我国艺术市场的立法空白与严重滞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文物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制度是我国艺术市场立法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艺术市场要想获得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下,杨伯达与周南泉二们老先生在法律上
并没有多大的过错,无需承担多大的责任,如果不加强我国的艺术品鉴定立法,类似的事件必将很快会地不断再次上演和发生……
在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艺术品鉴定与评估法律制度的情况下,没有任何机构及个人有权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鉴定,因此,在法律人,任何所谓权威所做出的鉴定在法律上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约束力,因此,即使他们做出了类似“金镂玉衣”与“汉玉凳”的虚假鉴定,在法律上他们也不需承担太多的责任,这就是为什么虚假鉴定频频出现的根源,人们不去探寻不断出现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的法律制度层面的原因,从根本上杜绝些此类现象再次发次,而总是痛恨、骂我们的专家们也有些不太不“厚道”了,让我们的专家们去为艺术品鉴定法律制度缺失背“黑锅”也未免有些太冤了……
在我国没有艺术品鉴定立法的情况下,所谓专家的权威鉴定在法律上并没有法律效力,鉴定是否权威是一个学术概念而非法律概念,在学术上专家们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允许专家们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术上也是鼓励、提倡、更需要专家们发表各自不同的多种意见,专家们发表的专家学术意见即使与客观事实不符也不须承担法律责任。

在我国根本就没有法定的文物艺术品鉴定制度与鉴定机构的情况下,在法律上我们又如何能有充分的证据证明“金镂玉衣”与“汉玉凳”是假的呢?这些专家们如何承担法律责任呢?
以上的系列难题与悖论很难破解!唯有加强我国严重滞后的艺术市场立法,及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艺术品鉴定与评估的法律制度才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