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2: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和舍饲 西部 畜牧业 草原区
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 济,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 工程的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 牧业
山区
天然林保护、半 山区实现“立体 开发”,山区发 展特色农业和特 产品配套加工业
以林木、人参、养鹿等特色经济作 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 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农业生 产类型
耕作业
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 然条件,完成表格。
自然条件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热量不足
林业 气候湿润、多山区、低温、病虫害少
畜牧业
草原广阔,但冬季漫长寒冷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率达60%以上,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兴安落叶松
白桦林
柞蚕茧
二、 农业可持续发展
思考:教材P67图4.13,该模式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什么意 义?
二、 农业可持续发展
思考:教材P68图4.14,该 模式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 有什么意义?
基塘生产将 农 业、 林业、 渔业和 工 业联系起来。副产品中 蚕沙 、蔗叶 、 糖厂 滤泥 、丝厂 蚕蛹缫丝废水、_塘__泥__ 等被充分利用起来,形成了一个 农 、林
③优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不影响粮食生产的情况下,因 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
二、 农业可持续发展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开发、利用与治理、 经济效益、生态
保护相结合
效益相统一
水土流失和黑 土退化严重
20世纪 以来东 北地区 人口激 增
高强度的
农林开发、
苹果——辽南地区。
区位条件:
山地、丘陵地形,适宜发展林业;宜林面积广;森林资源丰富。
2、主要农业生产区
分布:
放牧畜牧业: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③ 畜 舍饲畜牧业:广大农区。
牧 业
主要畜种及其分布:
区 三河马、三河牛——呼伦贝尔市的三河地区;
东北红牛——松嫩平原西部。
区位条件: 降水较多,草类茂盛;草原广阔,宜牧面积广。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思考2: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 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为什么?
提示:劣势主要表现为①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 植,仅能种植一些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 物,并且②只能一年一熟;③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 问题。
但①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土壤较肥沃;② 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③冬季气温低,病虫害无法越冬。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成都平原 江汉江太平淮湖原地平区原
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典例剖析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教材P66活动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hm2) 0.31 0.20 0.10 0.02 0.07 0.04 0.10
谷物单产 (kg/hm2)
5 377 7 066 5 929 6 929 6 366 6 427 5 322
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 布有什么规律?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 分布有什么规律?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1.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热__量___。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___水___分____。
3.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 尔高原要高?
①复种指数低;
人②春均旱谷、物夏产涝量、=低?人温冷均害耕等地自面然积灾×害频单繁位;面积谷物产量
③农田基本建设较差,农业投入不足;
④科技水平低。
典例剖析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教材P66活动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hm2) 0.31 0.20 0.10 0.02 0.07 0.04 0.10
2.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土地资源 广阔,有高山积雪融水供灌溉,市场对长绒棉的需 求。
3.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充足,国内市场对橡胶等 热带作物需求量大。
4.四季如春,气候适宜花卉种植,国内城市对 花卉的需求量大。
(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 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1.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南方相比并不优越,分析东北商品
粮基地粮食商品比较高的原耕因地。总面积 ①地广人人均稀耕,人地均面耕积地=面积人多口,人总均数粮食占有量高;
②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大。
2量.较东单低北位,平试面原分土积析壤谷主肥物要沃影产,响但量因与=素长粮耕。江食地三总总角产面洲相量积比,粮食单位面积产
提示: ①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 ②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 ③经营方式为国营农场,经营规模大; ④工业基础好。
(3)特点:大规模专业化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小麦——主要在北部地区, 以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 部最为集中
玉米——松嫩平原,这里 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 米带”
水稻——辽河、松花江流 域的大型灌区和东部山区 的山间河谷、盆地
120°E 50°N
130°E
温带季风气候
(2)纬度位置: 纬度高,跨度大,地处温带
(3)相对位置:
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相邻
40°N
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气候
耕作制度
农事活动
农作物品种
农作物生长季节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
影响: 作物一年一熟 低温冷害
3、气候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布局小区域农业
发展区域农业的目的: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畜牧业生产基地
东北地区 农业的地位
商品粮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范围:
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2、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东部 ,太平洋西岸 ;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局
1、农业区位因素
气气候候
自 然
土壤

地形

水源
市场


科技、机械

业 区 位
交通


政策

劳动力

利用、改造
发展、变化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一、 农业区位条件和布
2、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黑土:大 量枯枝落 叶经历千 百年后形 成厚厚的 腐殖质, 黑土的有 机质大约 是黄土的 10倍。
6、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
↑ 机



农工
牧促
↓兴 农
化 工牧 原


农业
经营
技术
规模大
优势 外向型
大力发展
农业
绿色农业
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
典例剖析
教材P62活动
1.经济发达,邻近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海陆空 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思考1: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提示: ①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②夏季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
养积累,农产品品质较佳; ③冬季气温低,不利病害虫越冬,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 ④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土壤较肥沃; ⑤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谷物单产 (kg/hm2)
5 377 7 066 5 929 6 929 6 366 6 427 5 322
3.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湿地保护的实施,东北地区扩大耕
地来增加粮食产量受限,保持和提高其商品粮供应地位,可行的
途径有哪些?
①高产:增加农业投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
②稳产:兴修水利,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旱涝保收,粮食专业化生产;
副 、 渔 全面发展,种植 、养殖 、加工
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 积温高。
4.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 量要丰富? 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 平原要丰富。
2、主要农业生产区 分布:平原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主要作物及其分布: ① 耕 玉米——松嫩平原最为集中; 作 水稻——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东部山区 农 业 的河谷盆地,现已扩展到50° N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区 小麦——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土地不合 理利用
导 致
坚持
生态环境退化




农业可持续发展
市场问题: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
表现
土地沙化、碱 化和草场退化 加强
自然灾害频繁
环境污染
2、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区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大宗农 ①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强抗 产品需求市场, 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 继续强化商品粮、 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豆等大宗农产品 ③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的生产
区位条件: 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雨热同期。
收获春小麦
2、主要农业生产区
分布:大兴安岭、小兴安岭(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
② 主要产品及其分布:
林 兴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白桦——大兴安岭;
业 和
红松——小兴安岭、长白山区;
特 鹿茸、人参——长白山区;
产 柞蚕茧——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 区 苹果梨——延边;
(2)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①余粮多,粮食商品率高; ②生产条件好,旱涝保收,农业生产基础好; ③条件好的宜农荒地多,投资少,见效快,增产潜力大; ④交通便利。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3)特点:大规模专业化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思考: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机 械化生产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4、地形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平原—种植业 山地、丘陵—林牧业 高原—畜牧业东北地区地形特点中部东北部平原广阔西部高原
周围山地环绕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5、土壤、水源
黑土和黑钙土广布,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 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河流众多,灌溉便利。
注意: 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为 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 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