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之死观后感20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之死观后感2000字
今天看了《大豆之死》,让我了解到一颗大豆,内含40%蛋白质20%脂肪,是谷类和薯类的2.5到8倍,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和鸡蛋还高两倍,素有“植物肉”之称,是中国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我们生活中,从豆腐、豆浆、腐竹到腐乳、酱油、豆鼓,再到炒菜的植物油,都是大豆的产物。

在工业中,大豆是卵磷脂和硬脂酸的主要来源,前者在工业、医药、造纸、制革中广泛使用,后者是矿石浮选剂和肥皂蜡烛的必要物质,大豆加工制成的氧化豆油能够替代机械润滑油,大豆与酒精混合可以制造人造橡胶、液体燃料、印刷油墨等等。

甚至大豆榨油后的废料,也是畜牧业中最优质的蛋白质饲料,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记得吧:“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是的,陶渊明种的这个豆,就是大豆,而且那时候陶渊明已经深刻意识到,大豆杂草多这个难题了。

当然,这是后话,中国本土最早的主要农作物有五种:黍粟稻麦菽,其中黍、粟、稻是东亚文明起源最主要的禾本科作物,现在,这三种主要作物中只有稻流传了下来,麦则是在春秋时期出现,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可以说,大豆的百年兴衰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

从战国时代开始,直到清朝,中国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大豆不像稻米那样简单、直观的呈现在我们生活中,但它的产物不断浸润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就不费口舌,直接从中国大豆的变局开始!
甲午战争,在甲午战争之前,大豆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货物,日本和东南亚都是进口国,此时的大豆还没传到西方,从1890年到1900年,中国大豆的产量占了全世界87%左右,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背景,清政府苟延残喘,整个中国风云变幻。

菽,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豆,从史前时代就出现在中国东北,到战国时代就成为和粟并列的重要食物,《墨子》中提到“耕稼树艺聚菽粟”,《荀子》中则说“工商不耕田而聚菽粟”。

也就是说,无论从种植历史的长度,还是社会价值的广度,对中华文明来说,大豆的重要性都和稻米不相上下、并驾齐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