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箱梁盘扣式现浇支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工程
现浇箱梁支撑架安全
专项施工方案
编报单位:某第五分公司(盖章)
编报日期: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1.1概况: (1)
1.2 桥梁立面图及平面图 (2)
1.3施工总平面图 (3)
1.4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
1.5参建单位: (4)
1.6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概况 (4)
1.7现浇支架区域的水文及地质条件 (9)
1.8 1#~2#附近高压线情况 (10)
第二章编制依据 (12)
2.1 编制依据 (12)
2.2 编制说明 (13)
第三章施工计划 (14)
3.1 施工进度计划 (14)
3.2 主要材料投入计划 (14)
3.3 主要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15)
3.4 劳动力投入计划 (16)
第四章现浇箱梁支架施工工艺技术 (17)
4.1 现浇箱梁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17)
4.2现浇箱梁支架断面示意图 (18)
4.3现浇箱梁支架平面布置示意图 (22)
4.4现浇箱梁支架侧面布置示意图 (24)
4.5现浇箱梁支架临边防护布置示意图 (27)
4.9墩柱处支架布置图 (31)
4.10斜杆布置 (33)
4.11支架水平剪刀撑布置: (37)
4.12人行马道及支架边缘护栏的设置 (38)
4.14侧模及模支撑体系 (40)
4.15 支架基础处理 (40)
4.16 施工方法 (42)
4.16.1 支架施工工艺流 (42)
4.16.2支架搭设 (42)
4.16.3 满堂支架的质量控制与检查验收 (44)
4.16.4 支架基础预压、监测 (45)
4.16.5支架预压监测 (48)
4.16.6数据整理分析及预拱度的设置 (50)
4.16.7 箱梁混凝土浇筑 (50)
4.16.8支撑系统拆除 (50)
第五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52)
5.1 安全组织保障体系 (52)
5.2施工现场去往港口医院的路线图 (53)
5.3 安全技术措施 (53)
5.5.1一般措施 (53)
5.5.2防触电措施 (54)
5.5.3防火措施 (56)
5.5.4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57)
5.5.4高压线下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57)
5.4安全控制措施 (58)
5.5.1支架坍塌的安全控制措施 (58)
5.5.2高处坠落的安全控制措施 (59)
5.5.3物体打击的安全控制措施 (59)
5.5.4机械伤害的安全控制措施 (60)
5.5.5起重伤害的安全控制措施 (60)
5.5安全制度措施 (61)
5.5.1安全管理制度 (61)
5.5.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62)
5.5.3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62)
5.5.4安全检查制度 (63)
5.5.5领导现场带班制度 (63)
5.6监测与监控 (64)
5.6.1监测 (64)
5.6.2监控 (65)
5.6.3监测应急处置 (65)
第六章施工质量保障措施 (66)
6.1 质量保证体系 (66)
6.2 质量保证措施 (66)
6.2.1基础处理质量控制措施: (66)
6.2.2脚手架搭设质量控制措施: (67)
6.2.3模板预压质量控制措施: (67)
6.2.4模板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68)
6.2.5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69)
6.2.6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69)
第七章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 (72)
7.1施工管理体系 (72)
7.2各主要部门职责 (72)
7.3 各主要岗位职责 (73)
7.4作业人员及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75)
第八章风险源辨识 (76)
8.1危险源辨识 (76)
8.2风险分析: (78)
第九章检查验收 (79)
9.1验收组人员 (79)
9.2验收程序及容 (79)
9.2.1地基处理验收 (79)
9.2.2支架的检查验收容和方法 (80)
9.2.3验收程序和人员 (80)
9.3材料设备及构配件进场验收 (81)
9.3.1钢管的验收 (81)
9.3.2连接盘、楔形插销、扣接头的检验 (82)
9.3.2方木的检验 (82)
9.3.3竹胶板的检验 (83)
9.3.4可调底座的检验 (83)
9.3.5垫板底座的检验 (84)
9.4重大危险源验收 (85)
9.4.1验收程序 (85)
9.4.2验收容 (85)
9.5设备进场的验收容和方法 (86)
9.5.1起重吊车检查验收 (86)
第十章应急处置措施 (87)
10.1 目的 (87)
10.2 组织机构及职责 (87)
10.3应急物资及送医路线 (87)
10.4事故报告程序 (88)
10.5危险源分析与针对措施 (88)
10.6事故应急简单急救法 (91)
10.7 现场恢复 (93)
10.8 应急预案管理与评审 (93)
第十一章现浇箱梁支架结构复核计算 (94)
11.1 计算依据 (94)
11.2 支架结构布置 (94)
11.3 支架体系受力检算 (94)
11.3.1 荷载分析 (95)
11.3.2 荷载效应组合 (95)
计算 (95)
11.3.3 箱梁自重——q
1
11.3.4 腹板处底模模板验算(取1cm宽的模板进行计算) (96)
11.3.5 加密段腹板处次梁(10×10cm方木)检算 (98)
11.3.6 加密段腹板处主梁(10×15cm方木)检算 (99)
11.4底板上方(非加密区90cm×120cm)主、次梁检算 (101)
11.4.1次梁(10×10cm方木)检算 (101)
11.4.2 箱梁底板主梁(10×15cm方木)检算 (102)
11.5 支架检算 (104)
11.5.1荷载效应组合 (104)
11.5.2立杆力学特性计算 (104)
11.5.3单肢立杆稳定性按下式计算 (105)
11.5.4水平风荷载作用的计算 (105)
11.5.5立杆稳定性的计算 (106)
11.5.6架地基承载力计算 (108)
11.6箱梁侧模受力验算 (109)
11.7 支架整体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113)
11.8对拉螺栓计算 (113)
附件一竖向斜杆布置示意图 (115)
附件二水平剪刀撑布置示意图 (116)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概况:
1.1.1现浇箱梁概况
本工程为某工程,珠江道西延线西起中央大道,东连珠江道,中间以桥梁形式跨越海滨大道,桥梁工程总长度385m。
桥跨布置为(31.1+38.9+35)+3×35+3×35+2×35=385m,第一联0~3#位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现浇段长105m;第二、三联跨越既有海滨大道,桥梁分为左、右两幅。
桥梁上跨高速公路净空大于5.0m,桥梁东侧段完全与现状珠江道路顺接,西侧与新修珠江道顺接。
设计桩号为K3+783.961至K4+172.841,全长388.88m。
本桥梁横标准断面为:0.25m(人行道栏杆)+2.0m(人行道)+12m(行车道)
+0.5m(防撞护栏)+0.5m(中空带)+0.5m(防撞护栏)+12m(行车道)+2.0m(人行道)+0.25m(人行道栏杆),桥梁总宽度为30m。
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1.1 桥梁横断面示意图
1.2 桥梁立面图及平面图
现浇箱梁段
图1.2 跨海滨大道桥立面图
1.3施工总平面图
1.4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5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临港建设开发
设计单位: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勘察单位: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工程勘测院
监理单位:建科工程咨询
总包单位:某
1.6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概况
本桥第一联(0~3#孔)为预应力混凝土等截面连续箱梁结构,桥跨布置为31.1+38.9+35=105m。
主梁采用单箱三室斜腹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梁高2.0m。
上缘梁宽14.75m,下缘梁宽12.99m。
标准断面顶板厚25cm,底板厚
22cm,跨中围腹板厚50cm(支点围腹板厚度为70cm),悬臂长度约为
44cm,悬臂端部厚度为18cm。
通过整体转梁形成桥面的单向横坡。
采用C50混凝土浇筑,其中预应力采用双向拉施工。
箱梁纵向预应力束采用规格为15-12,均采用双向拉,锚下拉控制应力
σcon=1357.8MPa;纵向预应力钢束按其位置分为三种类型:腹板束(15-12)、顶板束(15-12)、底板束(15-12)。
箱梁横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控制最大裂缝宽度0.15mm;横梁采用骨架钢筋。
预应力成孔均采用塑料波纹管并采用真空辅助吸浆工艺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及地表标高,计算得支架搭设高度为:1.67m~5.345m。
图1.7 0~3#孔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外形图
图1.7 0~3#孔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外形图
图1.7 0~3#孔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外形图
图1.8 箱梁断面构造图
1.7现浇支架区域的水文及地质条件
1、支架搭设围
图1.9 支架搭设围图
2、水文条件
对本工程有直接影响的浅层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地下水的补给以大气降水入渗为主,排泄以蒸发为主。
通过勘察测得本场地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0.1~2.3m左右,相应水位标高在1.3m左右;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在0.4~2.6m左右,相应水位标高在1.0m左右。
地下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年波动幅值一般小于1.0m。
3、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勘察及设计文件,本工程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中等复杂场地,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
具体地质情况见下图:
原重型车道为旧有联锁块道路,路面宽度为16.35m,,道路上不存在中央隔离带或绿化带,地基均匀性较好,原重型车道的路基情况见下图
图1.10 原重型车道路路基图
原有道路两侧拓宽区域分别为9m ,拓宽区域的基础地质主要为素填土及杂填土,地质较软需进行换填。
拓宽区域地质条件分布图:
图1.11 地质情况分层图
1.8 1#~2#附近高压线情况
1#位与2#位间存在一束220KVA 高压线路,高压线路距地面17m ,距离1#位中线水平距离仅5.6m 小于220KVA 高压线安全距离6m ,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较大。
根据0-3#位桥梁结构变更图纸,水平投影距离1#墩位中线9.5m ,距离2#墩位中线22.4m 。
具体位置关系如下所示: 2#墩位1#墩位危险区域图例:220kV高压线7.09.5
220KV 高压输电线危险区域
6.0
22.4
38.9
图1.12 墩位与高压线平面位置关系图
图1.13 墩位与高压线立面位置关系图(单位:m)
第二章编制依据
2.1 编制依据
(1)《某工程》施工合同;
(2)《某工程》施工图纸;
(3)《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5)《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6)《建筑结构荷载规》(GB50009-2012);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15);
(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GB50666-2011);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
(11)《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
(12)《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2017);
(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
(14)《建设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程》(GB50870-2013);
(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
(16)《施工企业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GB50194-2014);
(17)《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GB50656-2011);
(18)《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GJG276-2012);
(19)《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GB/T176560-2008);
(20)《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GB50720-2011);(21)《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2006;
(22)《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
(23)《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2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JTJ/T F50-2011);
(2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2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27)《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JGJ162-2008);
(2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29)《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2016);
(30)《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JGJ300-2013);
(31)《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194-2009;
(3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33)《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CJJ2-2008);
(34)《建筑工程模板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B29-203-2010);
(35)《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DB/T29-75-2018);
(36)《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程》(DB29-113-2011);
(37)《中华人民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国主席令第13号;
(38)《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国国务院第393号令;
(39)《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住建部【2009】254号;
(40)《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37号;
(41)市建委关于印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津建发【2018】9号;
(42)《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规定》津政令(2004)71号;
(43)《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暂行规定》建质【201】111号;
(44)《市建设工程带班检查和带班生产规定》津建质安【2013】579号;
2.2 编制说明
本专项方案是针对0~3#预应力现浇箱梁进行编制的。
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令37号)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的规定,本工程现浇箱梁支架体系需要进行专家论证。
第三章施工计划
3.1 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工程总体施工进度安排,现浇箱梁的施工计划为:
3.2 主要材料投入计划
为满足总工期要求,本工程计划投入0#~1#左、右两幅支架材料。
主要材料数量为:
现浇箱梁支架主要材料数量表表3-1 序号材料名称规格单位数量
1 水平
杆
A-SG-300 φ48×2.5×240
根
2362 A-SG-600 φ48×2.5×540 10326
A-SG-900 φ48×2.5×840 28560
A-SG-1200 φ48×2.5×1140 5888
2 立杆
A-LG-500 φ60×3.2×500
根
1380 A-LG-1000 φ60×3.2×1000 2070 A-LG-1500 φ60×3.2×1500 2024 A-LG-2000 φ60×3.2×2000 4140
3 可调底座φ48×6.5×600 个5382
3.3 主要机械设备投入计划
主要机具设备表3-3
劳动力计划表表3-4
第四章现浇箱梁支架施工工艺技术
4.1 现浇箱梁模板支撑体系设计
(1)本工程现浇箱梁施工采用满堂红支架体系。
支架搭设采用承插型盘扣式多功能脚手架(Φ60mm×3.2mm),全幅支架总长度108m,单幅总宽度16.2m,最高
5.34m,最低1.67m。
(2)总体布置为:
架体:两种布置形式:中横梁下步距采用90×100cm,其余梁段均采用120×
100cm布置立杆。
桥梁梁底坡度较大,支架进行分块搭设,支架模块之间采用钢管扣件脚手管进行连接,间距为1m。
脚手管分别与两个模块间的最少3个支架立杆相连接。
主梁:中横梁下及底腹板加厚段(中横梁两侧9m;变横梁两侧6.8m)及标准梁段均采用10×15cm方木。
次肋:均采用10×10cm方木,加密段净距20cm,标准段净距30cm。
面板:采用15mm厚竹胶板,尺寸为122cm×244cm。
对拉螺栓布置:在箱梁上方及下方各设置一道对拉螺栓,对拉螺杆直径为φ20,间距为60cm。
高度方向横杆布设间距为100cm。
支架搭设单幅宽度为16.2m,支架搭设前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地基处理后标高比周边原地面高出15cm。
4.2现浇箱梁支架断面示意图
图4.1 0#桥台处现浇支架断面图单位:cm
图4.2 1#墩处现浇支架断面图单位:cm
图4.3 2#墩处现浇支架断面图单位:cm
图4.4 3#墩处现浇支架断面图单位:cm
4.3现浇箱梁支架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4.5 0#~1#支架体系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cm
图4.6 1#~2#现浇箱梁支架面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cm
图4.7 2#~3#现浇箱梁支架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cm 4.4现浇箱梁支架侧面布置示意图
图4.12 0#~1#现浇箱梁支架侧面布置示意图
图4.13 1#~2#现浇箱梁支架侧面布置示意图
图4.14 2#~3#现浇箱梁支架侧面布置示意图4.5现浇箱梁支架临边防护布置示意图
图4.15 现浇箱梁支架临边防护图
4.6支座垫石标高位置图
1#墩柱处支座、垫石、墩顶标高图
2#墩柱处支座、垫石、墩顶标高图4.7墩柱处主、次楞及墩柱顶位置关系图
4.8对拉螺栓布置图
4.9墩柱处支架布置图
脚手架搭设过程中严格控制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不大于65cm。
当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超过50cm时,在立杆的纵横向均采用脚手管连接,保证架体的稳定。
立杆长度通过0.5m短杆、可调底座和可调托撑进行坡度调整。
支架采用脚手管及扣件每1.0m与墩柱连接一道,脚手管长1.5m,脚手管与墩柱之间放置10×10cm小木板,保护砼表面。
脚手管与墩柱锁死,正对墩柱部分支架利用方木使支架与墩柱顶牢,以增加支架的稳定性并抵抗支架水平向分力。
图4.16 墩柱位置处位置处支架平面布置图
图4.17 支架与墩柱抱接示意图
图4.18 1#、2#墩柱之间支架布置示意图
图4.19 1#墩柱之间支架布置断面示意图
图4.20 2#墩柱之间支架布置断面示意图
4.10斜杆布置
当搭设高度不超过8m的满堂模板支架时,步距为1.0m,支架架体四周外立面向的第一跨每层均应设置竖向斜杆,架体整体底层以及顶层均应设置竖向斜杆,并应在架体部区域每隔5跨由底至顶纵、横向均设置竖向斜杆。
竖向斜杆立面布置示意图见下图:
图4.21 0#~1#竖向斜杆侧面布置示意图
图4.22 1#~2#竖向斜杆侧面布置示意图
图4.23 2#~3#竖向斜杆侧面布置示意图
竖向斜杆平面布置图见附图一。
4.11支架水平剪刀撑布置:
当满堂高度超过4个步距时,应设置顶层扣件钢管水平剪刀撑。
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在45°~60°之间。
支架水平剪刀撑布置图见附图二。
支架搭设高度统计:
支架搭设高度统计表表4-1
(4)本桥现浇箱梁模板均采用15mm厚竹胶板拼接而成。
支架搭设完毕后在支架上横桥向铺设10×15cm方木,间距同支架。
检查支座是否安装正确,合格后纵桥向在10×15cm方木上铺设10×10cm方木,加密段10×10cm方木间距为20cm,非加密段10×10cm方木间距为30cm。
10×10cm方木上铺设15mm厚竹胶板。
(5)构造做法:立杆应通过立杆连接套管连接,在同一水平高度相邻立杆连接套管接头的位置宜错开,且错开高度不宜小于75mm。
底部横杆(扫地杆)严禁拆除,立杆配置可调底座。
4.12人行马道及支架边缘护栏的设置
1)脚手架一侧搭设施工人员上下通道,通道采用标准爬梯。
标准爬梯设置在墩柱位处,爬梯上设置防滑踏板,爬梯两侧设置手扶栏杆,挂防护网。
马道位置处排水沟上方放置铁板,避免马道倒塌或倾斜。
马道形式如下所示:
图4.24 标准马道示意图
4.13上下人通道、消防器材布置及人员疏散导行图
2)支架边缘防护
翼板模板外侧即最外侧一排脚手架需比模板边缘高出1.5m,并设置横杆及挡脚板,3要求:①上栏杆上皮高度1.5m,中栏杆居中设置。
②栏杆和挡脚板应搭设在外立柱的侧。
③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栏杆上并挂防护网及警
示标志。
4.14侧模及模支撑体系
侧模采用定制钢模板制作,箱梁模均采用15mm竹胶板,模支撑采用方木及撑杠组成。
具体布置如下图所示。
图4.25 第一步砼浇筑(底板及腹板)模板支撑系统示意图
图4.26 第二步砼浇筑(顶板及翼板)模板支撑系统示意图第二步砼浇筑:顶板砼浇筑时根据设计图纸留置施工人孔,以便箱梁模的拆除。
芯模拆除后将人孔按规要求进行封堵。
4.15 支架基础处理
根据钻探资料结合场地原位测试与室土工试验成果,本场地埋深70m以所揭示的地基土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中更新统及下更新统的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等土层,根据所揭示地层深度、性状特
征、物理力学性质等,将本场地揭示底层划分为10个主层、16个亚层,各土层主要呈层状分布,局部分布的夹层多为透镜体状分布,且经灌注桩施工、承台施工已使地基承载力下降,为了提高该工段地基承载力,拟采取以下措施:
1、将现状原地面场地杂物清理干净,整平并压实。
2、0#~3#现浇梁部分(约16m围,见下图5.10)位于原有堆场道路上,堆场经过多年重车碾压,地基承载力较高,但场地因灌注桩及承台施工,对承台附近地基造成一定影响。
基坑围的土体分层夯实回填至标高+3.40m后填筑60cm 厚山皮土,待整平夯实完成后浇筑15cm厚C20砼进行场地硬化。
注:蓝色线框为地基处理围,处理围为111m×34.5m。
图4.27 地基处理围图
对原有道路两侧9m围的地面使用推土机和压路机进行整平,待标高达到4.0m后对9m围的原状土进行换填,换填60cm厚山皮土,并使用机械进行碾压整平,待山皮土碾压压实度达到90%后,进行后续15cm厚C20混凝土垫层施
工。
图4.28 拓宽区域地基处理示意图
3、地基处理宽度比支架投影两侧各宽1.0m,即为18.2m宽。
4、为保证承台基坑周边承载力,承台基坑自下向上分层回填,分层厚度不得大于20cm,为保证回填压实度和承台结构的安全采用小型夯机进行夯实。
5、在顺桥向地基处理围两侧挖设集水沟,集水沟距离支架外边缘1m处;集水沟尺寸40cm×40cm,集水沟将雨水引入场排水通道,避免雨水浸泡地基而
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
6、山皮土施工完成后按规要求进行压实度检测,砼垫层按要求留取试块,
并送试验室检测其强度,各工序质量满足要求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4.16 施工方法
4.16.1 支架施工工艺流
图4.29 满堂架的搭设工艺流程
4.16.2支架搭设
1、支架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