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第I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
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
2.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

我们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是()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
A.道家的“无为”主X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X
C.墨子的“兼爱”思想D.荀子的“王道”观点
4.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完善法律机制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5. 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宝玉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

他的这种叛逆精神与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X是一致的。

()
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李贽
6.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7、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京戏
8.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某某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9. 15至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如君主专制的建立、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某某改
革的兴起等显示了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西欧社会的转型C.国际政治体系的初建D.整体世界的形成()10、“随着对峙的加剧,激进派领袖对这场运动的思想成果加以利用,并将其转化为革命口号:公民、社会契约、普遍意志、人权,以及那最有力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这场运动()
A.唤醒了人性的复苏 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C.诠释了理性的内涵 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诞生
11. 19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人被中国人称为“夷”,而从60年代开始,中国人又将西方人改称为“洋”,这种变化从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人由鄙视到崇敬的态度变化B.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随着交往的扩展而正逐步客观化
C.中国人已经放弃了“天朝上国”的盲目自大心态D.中国人被迫同化于西方的强势文化之下
12.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按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13. 孙某某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三某某义,作为其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其中主义含义为()
A.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B.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某某国
C.平均地权D.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14. 37.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X;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15.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D.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16. 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表现在()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②沉重打击了某某神学世界观
③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潮的萌芽④被引进到中国,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7. 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
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B.对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
C.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某某自由D.影响波及亚洲、美洲
18. 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新某某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是在()
A.大革命时期B.抗战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过渡时期
19. 27.下列四X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B.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理论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科学发展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某某
20. 1878年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出任驻法公使,出行前与法国沟通,提出公使女眷只能跟对方的女宾往来,不与对方男宾握手、同宴,指出这是中国“名教攸关’.法方表示接受,眷属往来,敬礼有加,绝不干预跳舞宴会。

这主要反映出()
A.纲常名教扼杀女性独立B.政治斗争决定中外礼仪
C.中国外交官对西方礼节缺乏了解D.中外文化冲突中的”求同存异”
21. 十七世纪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得到英国女王喜爱而进入国家剧场表演,18世纪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两本名著()
①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②都弘扬了各自文化传统中的人文元素
③都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④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了世俗封建统治势力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22. 有学者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神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造物主被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19世纪造物主被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

17、19世纪造物主两次被驱逐是指()
A. 牛顿的经典力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B. 牛顿的经典力学和宣扬理性的启蒙运动
C. 伽利略的实验科学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D. 伽利略的实验科学和宣扬理性的启蒙运动
23. 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

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

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某某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 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B. 宣传某某某某与主权在民()
C. 倡导某某革命与反对专制
D. 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24.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X人文主义思想。

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
A. 探究人的问题
B. 强调人的价值
C. 树立人的尊严
D. 注重人的道德
25.儒家主X“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商”的传统,这说明()
A.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B. 晋商经营理念先进
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D. 科举制度业已衰落
第II卷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X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礼俗论》材料三: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

……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

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四:(西方某某思潮)诞生之后,……对世界各国都造成了深刻地冲击。

对中国冲击的结果是儒家文化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知原《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1)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主要代表是哪些人。

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材料二中伏尔泰所叹言的“欧洲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是指什么事件?哲学家发现“新的精神”世界又指的是什么?
(4)材料三中18世纪西方出现了“三大革命”,分别指的是当时欧洲政治、思想、经济领
域的什么重大事件?
(5)用史实说明材料四中“将这棵大树砍断”的含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某某思潮在中国的主要实践活动还有哪些?
27. 阅读下列材料:孙某某对救国思想的探索变化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经国之大本也。

……(日本)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摘自1894年6月孙某某《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某某。


——摘自1903年孙某某在檀香山的演说
材料三: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竟成”》
材料四: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

……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

”——摘自1922年孙某某谈话录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前后孙某某的思想和政治主X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三指出孙某某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

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了哪些主X?
(3)材料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孙某某的思想认识又有何新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政策?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在宋元时代,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变化的趋势。

参考答案
26.
(1)代表: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3分)
原因: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薄弱.(4分)
(2)反对君主专制,主X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某某某某制.(3分)
(3)新航路的开辟;孔子的儒家思想.(4分)
(4)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3分)
(5)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实业救国.(3分)
27.
(1)不同:①甲午战争前是改良(维新)思想.主X通过变法,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或建立君主立宪制).②甲午战争后是某某革命思想.主X暴力推翻清政府,实行某某某某.(4分)(2)原因:贫富分化严重(没有解决民生问题).(2分)
主X: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3分)
(3)变化: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改组国民党,联合苏俄,发动民众.(2分)
原因:辛亥革命后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相继受挫(失败);得到中某某苏俄的帮助.(2
分)
政策: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或提出新三某某义);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2分)
28.
(1)科技与影响:①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②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③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6分)
(2)共同点:都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都主X向西方学习.(2分)
趋势: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2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