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郭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郭娟
发布时间:2021-06-04T14:55:43.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期作者:郭娟[导读] 摘要:乡村田园景观结合了自然风景与人文元素。

江苏盛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800 摘要:乡村田园景观结合了自然风景与人文元素。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缺乏独特的艺术美感,没有表现出城市应有的独特文化,且艺术设计水平偏低。

现阶段,随着人们对美学的热爱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景观规划设计师开始尝试将乡村景观融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

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融合满足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乡村景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融入 1乡村景观的特点 1.1具有多样性
我国历史悠久,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下孕育了大量的文化瑰宝,在中华大地广袤的土地上,造就了千差万别的行为习惯和文化传统。

不同的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元素的展现上自然不尽相同。

乡村景观体现的是当地的文化、习俗,自然会因为所在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乡村景观,大多不尽相同。

1.2具有实用性
秋收的农作物、山上的果蔬等诸多元素组成了乡村景观中的风景因素;而在稻田里辛勤耕种的农民、在山上采集果蔬的农民等构成了乡村景观中的人文因素。

土地作为大自然馈赠给乡村同胞的重要资本,是支撑农民生产、生活的不可或缺元素,是农民发家致富的根本,因而乡村土地就成为了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因为土地是乡村景观人文因素中无可替代的元素,具有生产性。

因此,乡村景观与其他景观不同,其不仅拥有审美性,同时还兼具了实用性。

2乡村景观的融入原则 2.1协调原则
在整合乡村景观的过程中,从特定的角度来看,与城市园林的多重整合相比,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具有不同的特征,但乡村景观更接近自然,给城市人们带来更不一样的视野。

在整个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协调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不仅会降低整合效果,严重的则会破坏整体效益。

所以,在整合过程中,必须遵循协调原则。

设计师应当注意维持园林中的乡村景观与其他景观之间的协调,两者基于合二为一的样式进行整合,以确保整体设计效果。

2.2整体性原则
积极遵循整体性原则,引入乡村景观时,应保障当地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等的整体性,让每一个景观都能融合当地的文化元素,保证景观设计布局的合理性、有序性,可以保证景观价值的最大化。

第二,乡土性原则,乡土性原则是指乡村景观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各项因素都是具有鲜明的特色。

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需要保护和继承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乡村传统文化及民俗风情,才能充分利用各种乡村资源,并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纳入各种乡村资源,可以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进而形成独一无二的景观设计风格。

3乡村景观融入的策略 3.1继承乡村文化以及建设体验区
在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相结合的设计中,可在风景园林的道路两侧设置乡村建筑或耕地,同时在游乐区域中添加农家乐项目,并结合当地的地方特色,规划出民宿区域,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实现在风景园林中加入乡村景观。

3.2建设乡村活动时应重点展示田园风光
优秀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可以让身居城市的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中放松身心。

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给人们带来独特的感受,使人们拥有愉悦的心情,感受到环境的优美。

因此,在融入乡村景观的过程中,可以将乡村景观中的平台和矮墙改造成景观园林,使人们可以体验自然的乡村景观。

平台和矮墙的设计可给人们一个更加优美的环境。

3.3要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不同的地区,乡村景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园林景观进行规划和设计时,一定要深入考察,把握整体性,使规划与设计与园林实际情况相适应,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尤其要对地形、水流等进行重点分析,所选择的乡村景观要适合,使二者能够自然融合,保证整体的协调性。

设计人员还要对成本、效益给予高度重视,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将农村消费方式进行转变,设置农家乐、娱乐设施,又或者是风情餐馆等,与这样的元素进行结合,既可以满足现代市场发展需求和商业发展要求,满足现代人健身与娱乐的需求,让规划设计更具有观瞻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当地村民的经济收入。

3.4结合时代发展进行创新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不是将乡村景观简单地设置在园林中,而是在继承乡村文化、保留乡村特色等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若单纯照搬很容易影响设计规划的可行性,盲目“植入”也会显得十分突兀,人们也无法体会到应有的乐趣,甚至会破坏风景园林的整体协调性,无法体现美学价值。

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对乡村景观进行充分考察,满足园林设计的客观需求,使得规划设计具有针对性、创新性,也让现代与传统进行完美融合,实现互相协调、互为补充,统一发展目标。

除此之外,在设计规划时,需要对乡村景观、园林景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清主次,若不加选择地随意融入,乡村景观很难与现代园林完美融合,人们也无法享受到快乐,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必须深入考察,科学选择与规划,确保规划设计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人们也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滋养、熏陶。

3.5保护乡村景观的历史特点
乡村景观与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失去历史文化的乡村景观仿佛失去了灵魂,无论将多么艳丽多彩的颜色或者纷繁复杂的手法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都是空洞的、脱离实际的。

因此在将乡村景观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时,务必将历史文化同步融入其中,确保乡村景观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应有的保护。

例如要在以城市景观为主的风景园林中加入乡村景观,在规划设计时,可以同样采用借景手法,将乡村景观中的部分场景直接应用其中,通过在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中铺设一条道路将二者相连,在道路的尽头是真实的乡村景观原始面貌,比如耕地、房屋、稻田等,保护了乡村景观的历史特点,同时让田园化风景更加立体化、形象化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以此充分体现乡村文化。

3.6推动生产性建设
乡村景观具有十分明显的生产性特点,是对乡村各种劳动活动的集中体现。

因此,乡村也要加强对景观的生产性建设,要根据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特定的生产区域,并根据市场需要,将生产区域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包括农业、林业、牧业等。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乡村也要尽可能保证生产景观的观赏性。

除此之外,乡村也应积极捕捉时代发展潮流,跟随现代化市场竞争趋势,实现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打造别具一格的农业生产景观,既可以保留原有的地域特色,也能符合风景园林设计需求。

总之,生产性景观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在宏观上的基本要求,并应国家就农业生产所颁布的各项政策,将农业劳动与景观发展相结合,实现经济环境的共进。

结论:
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设计时,对乡村景观的合理融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园林景观的内涵,拓展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设计人员需要对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进行全面分析,合理规划风景园林,以此来优化设计方案,使人们感受到当地的特色,进而获得良好体验。

参考文献:
[1]常永平.刍议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J].绿色科技,2018(3):47-48.
[2]李佰林,刘艳秋.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融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33):62.
[3]刘逸飘.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有效融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4382.
[4]王晶.探究乡村景观及其在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中的运用[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6):47-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