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杨美德
(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七小学校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课堂观察是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学调整的前提条件。
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提高;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84-01
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导入导入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兴趣和情感,产生学习它要求教师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情调和课堂氛围。
因此,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
导入的方法有:故事导入法、漫画导入法、歌曲导入法、实例导入法、小品表演、游艺活动、启发谈话、设置悬念等等。
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材灵活运用。
如,我在教学《当灾难来临时》一课时,用了图片导入;在教学《我的家乡》一课时,用了歌曲导入法。
二、要精心组织课堂,让课堂更加有序高效课堂教学组织是一项融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工作。
在新课改中,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养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同时,《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
和其他实践活动。
可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只有教师具备了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我一般是这样组织课堂的每当我走进教室并不急着上课,我总会用目光扫视全班同学;每次安排活动之前都会提出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留意全体同学的表现,同时采用许多组织教学的方法。
如:手语提示法,声音控制法,情感暗示法,设疑吸引法、竞赛刺激法等等。
如在教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在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后,我用竞赛刺激法,让学生说说帮父母做过哪些家务,并表演做家务,比一比谁为父母想的多。
三、提问要有技巧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专家说“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因此要提高教学的高效性,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必须重视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提问要有目的性,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有趣味性,提问要有层次性、系统性,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面向全体,提问数量要适中。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指出,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儿童期是品
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
能出发。
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四
、引入评价机制,明确教学方向评价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评价具有指导学习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给与激励的作用,它们帮助学生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
由此可见,评价是我们进一步改进教学完善课程的依据,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我们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引入评价机制,可以评出方向、评出动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
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关键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课堂观察是教师收集学生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教学调整的前提条件。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观察,学会教学观察。
通过教学观察,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
,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
不但要调整自己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也要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状态,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强化建议论述
肖贵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工会湖南衡阳421005)
【摘要】现阶段,生态环境是国际范围内的重要问题。
因此在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有针对的提高其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意识,为构建低碳、环保节能型社会奠定基础。
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质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强化建议【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84-02
环境问题是国际社会中的一个重点问题,对人们生存与发展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高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平台,要提高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要倡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为构建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
因此,要提高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视。
一、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高校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缺乏重视。
在我国教学理念中,一直缺乏对生态教育的重视,对于经济的发展较为重视,对于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起到足够的认识。
在高校的课程中并没有对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进行明确规定,因此造成了大学生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对于环境保护观念较为淡薄。
(二)高校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现阶段,在高校课程管理来说,对于生态环境类型的公共课程设置较少;对于环境保护、技术、治理等相关知识虽然较为专业,但是并没有在思想道德上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对于相关内容知识一笔带过,没有起
到足够的重视。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造成了大学生对环境状况、
保护意识的缺乏
,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学校没有为学生提供生态道德教育的相关平台。
高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