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俞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6例小结-腰突的最佳锻炼方法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俞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6例小结:腰突的最佳
锻炼方法图
腰俞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6例小结:腰突的最佳锻炼方法图
摘要:目的:观察运用腰俞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将4,92例腰椎间盘突击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6例,治疗组采用腰俞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环跳穴位注射治疗,均每周1次,3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56%,对照组88.62%;痊愈率:治疗组67.48%,对照组41.46%;经统计学分析(痊愈率比较X2=16.78,P2=7.65,P2=16.78,P2=7.65,P5或S1脊神经根(少部分是压迫了L4、L3或马尾神经),并由此引发了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化学性炎症及细胞免疫反应,使受压神经根内外出现水肿、渗出等非特异性炎症,从而导致剧烈的腰痛、坐骨神经痛。

结合中医经络辨证理论,笔者认为,“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脉,行于脊里”,与脊髓、脊神经根有着密切的联系,L5及s,脊神经根位于椎管内的部分,就相当于中医腰段督脉经的一部分,而L5及s1脊神经根走出椎管外的部分,就相当于中医足太阳或足少阳经脉在下肢的循行所至。

故腰突症多表现在足太阳、少阳经脉循行经路疼痛是标,而其病位实为督脉的腰段是本。

发病机理内因肝肾衰退,督髓失养,外缘风寒湿邪侵袭或劳作闪挫,气滞血瘀,痹阻经脉。

本疗法选取督脉经腰俞穴穴位注射并保持一定体位,可使药物迅速到达病所――督脉经的腰段,即病变的神经根处。

方中利多卡因为局麻药,有着快捷的镇痛作用;地塞米松系糖皮质激素,可迅速减轻或消除神经根的炎症、水肿;V―B12则可营养神经组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诸药合用,注于腰俞,可收补肝益肾、温督养髓、流通经络、行气活血之效。

不但取其穴位与药物的双重作用,更寓治病求本(药物直达病所)之义。

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笔者在临床上发现,参照胡有谷对腰突症的区域定法一法,本疗法尤适用于病变在a域、腰椎退行性病变轻的患者,且病程越短、年龄越小、疼痛明显者,其疗效越好,常有治疗1次即痊愈的现象,可将该疗法列为首选;对于病变在a
域,但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症状及腰椎退行性变严重的患者,应采用综合疗法,对于病变在b域或c域的病例,宜及早采用手术疗法或椎间盘镜、臭氧消融术等微创介入疗法。

本疗法禁用于不合作,有凝血机制障碍,有上述药物过敏、激素禁忌症的患者及妇女月经期。

本疗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骶管阻滞疗法。

骶管是硬膜外腔的一部分,成人骶管的容积约25~30ml,内有脂肪、疏松的结缔组织和丰富的静脉丛,药物吸收快。

骶管和腰部椎管相延续,上下有一定的通畅度,适量的药液可从骶管到达腰部硬膜外腔,而直接作用于相应的受累的神经根。

笔者从1996年开展本疗法,至今已有2万多例次。

初起药物配方中使用过强的松龙、曲安奈德等药,但实践证明弊多利少。

目前仍有不少临床报道中药物种类很杂,并有滥用之嫌。

笔者呼吁,硬膜外腔不是“垃圾箱”,用药种类越少越好。

尽管本疗法效果确切、显著,还是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症,万不可滥用。

操作者应对穴位局部解剖非常熟悉,经过正规培训。

操作时应严格无菌,尤其强调确保药液无菌(有时打开药水瓶可能有碎玻璃掉入瓶内,应予注意)和在有效期内,遵循“今日药,今日用,当场开,当场用,谁诊断,谁注射”等原则,一般是无明显的并发症或意外发生。

本疗法一般阻滞平面在会阴部,但笔者开展该疗法以来曾有3例次操作中出现阻滞平面上升。

1例初次回抽无脑脊液和血,但在注药过程中再次回抽时发现有脑脊液。

分析原因可能系该患者硬膜囊发生低位畸形(正常终止于sz水平)而误人蛛网膜下隙,有可能引起蛛网膜炎,甚至永久性麻痹。

另2例在整个注药过程中均未回抽出脑脊液,术后阻滞平面上升至,水平,但生命体征平稳,未作特殊处理。

分析原因可能系受压的神经根根硬膜及根蛛网膜发生损伤,药液沿此渗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因此建议门诊治疗室中应常规配备相关抢救药品和设备;利多卡因用量宜小,一次治疗不超过0.1g;注药宜分次缓慢,始终保持针尖不再移动,并作反复回抽试验;密切观察病人,一旦出现阻滞平面上升应立即终止治疗,平卧,监测生命体征,并作相应处理。

总之,本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