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揭秘:林献堂的议会运动为台独分子埋下隐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林献堂的议会运动为台独分子埋下隐患
导语:自雾社事件结束以后,台湾的武装斗争彻底结束,此后的台湾在日本治理下逐步日本化,日本人强迫台湾女子穿着和服,说日语,台湾人服日军兵役
自雾社事件结束以后,台湾的武装斗争彻底结束,此后的台湾在日本治理下逐步日本化,日本人强迫台湾女子穿着和服,说日语,台湾人服日军兵役,向日本天皇遥拜,可以说逐步丧失了民族的独立性。

面对此等情况,特别是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流传于亚洲各地,韩国、越南先后成立国民党,效法孙中山进行革命独立,台湾也受到此影响,其代表人物就是林献堂。

林献堂像林献堂,名大椿,号澧园,字献堂,台湾政治家、诗人,民族运动先驱,被称为“台湾议会之父”。

原籍福建龙溪,出身望族雾峰林家,父亲林文钦是清末举人,与清朝台湾抗法名将林朝栋是同辈。

林献堂倡导台湾民族运动,以汉人本位的思想(一生不说日语、不穿木屐,坚持汉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从事对于日本人的抗争,是位有道德勇气与使命感的民族运动先驱。

出身于台湾“第一家族”雾峰林家的林献堂,领导台湾民众在日据时代开展轰轰烈烈的非武装抗日运动,被史学界公认为“台湾议会之父”、“台湾民族运动领袖”。

最近又被全台网络票选为“一百年来台湾第一人”。

雾社事件后,林献堂逐渐意识到武装抗争难以对抗强大的日本,是不现实的,唯有政党政治,议会政治运动,合法夺权才是良策。

1907年,27岁的林献堂听说戊戌变法领袖梁启超在日本办报,很想听听他对台湾前途的看法,于是携秘书甘得中赴日本横滨求见梁任公,但寻找多日未遇。

在准备返台途经奈良时,不意竟在旅舍巧遇梁公。

由于二人语言不通,只好在纸上笔谈。

林献堂倾诉了台胞的不幸,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