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化学《氨 铵盐》说课稿_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化学第二册氨铵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氨是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一章氮族元素中的第二节氨铵盐的第一课时,是在氧化复原反响、物质构造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之后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运用物质构造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另外,氨的学习还为后面的铵盐、硝酸学习起铺垫作用,在教材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氨及其产品还是工农业消费生活中重要的化工产品,学习掌握好氨的性质对今天的工作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必须使学生实在学好本节内容。
2.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根据大纲、考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
〔1〕知识目的
使学生理解氨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理解氨的分子构造特点,掌握氨的化学性质。
(2)才能目的
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分析推理才能。
②培养学生运用物质构造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综合应用才能。
③透过实验现象挖掘现象的本质,由表及里培养思维的深化性;通过知识的迁移、延伸,由此及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目的
通过构造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展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题重点:从氨的构造学习氨的化学性质。
本课题难点:氨水的成份。
4.本节课的教材处理
〔1〕顺序的调整:本节课方案先分析氨的构造,再学习氨的性质,突出构造对性质的决定作用。
〔2〕实验的改动:浓氨水与浓盐酸演示实验用集气瓶,增加一组比照实验:增加浓氨水与浓硫酸的实验,培养观察,比照,探究实验的才能。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大纲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取如下教法:
从教的方面看,主要有:
1.情景激趣法:利用身边发生的氨气泄漏事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实验启发法:充分发挥化学教学中实验的作用,是教好本课时的关键,关于氨与水、与酸的教学,我准备采用实验、分析、归纳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做好二个演示实验,给学生以正确深化的印象。
做实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演示氨的喷泉实验,着重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产物。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合理、恰当地运用先进教学手段,将静态事物动态化,将抽象事物直观化,以打破教学难点。
如氨与水的反响本质运用多媒体演示就非常清楚了。
从而不难总结归纳出氨水的成份,打破难点。
另外利用多媒体多重现某些实验过程和现象,也便于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及现象进展更直观的分析、归纳。
总之充分利用新闻图片、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从学的方面来看:
1.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例如:在讲到氨的物理性质时,首先展示氨气,引导学生观察颜色、状态、气味,然后通过喷泉实验让学生归纳出氨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并通过溶液变红的现象引出对氨的化学性质的学习。
2.适当安排时间是是让学生自学。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自我努力,自我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进步,例如安排学生自学氨的物理性质、用途;喷泉实验在准备阶段安排学生阅读该实验的过程,分析课本上的装置图
及实验成败的要点,培养学生的阅读才能和思维才能,学生在这种学习活动中逐渐探究出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才能。
3.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一定要抓住“构造——性质——用途〞这条主线,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详细操作: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小结/稳固练习/课后研究。
(一)新闻事例引课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幅氨气泄漏事故发生现场的图片,并配以录音讲解发生的时间是是地点以及造成的伤害和采取的措施等。
并由此提出三个问题: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2、如何消除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氨的兴趣。
〔详细事例引课比泛泛而谈的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用身边的事例加问题引课,使学生觉得知识就在平时的生活中。
〕
〔二〕新课教学〔学生在新闻中理解到发生氨泄漏事故出动消防车,那氨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气体呢?有哪些性质呢?我们说性质是由构造决定的,下面就来分析氨的分子构造。
〕
为了使“构造→性质→用途〞的学习线索更明确,把本课题的知识内容分解成以下五个模块。
结构……………性质…………用途
1.构造——运用多媒体打破难点〔通过氨的电子式的分析引出氨的分子构造分子构型及分子的极性,为后面性质的学习作铺垫。
〕
从氮的原子构造和氨的分子组成入手,请同学画出氨的电子式、构造式。
通过对氨的电子式、构造式的分析归纳出氨的构造特点,为学生理解构造对性质的决定作用打下根底。
再使用多媒体演示,得出氨的空间构造是三角锥形,N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是极性分子。
因此易溶于水。
2.性质——运用实验与多媒体突出重点
〔1〕物理性质:展示搜集好的氨,对氨进展直观认识,通过阅读课本,总结出氨的物理性质。
氨易溶于水,能否通过实验进展验证呢?由学生阅读自学,理解喷泉实验的装置。
进而演示喷泉实验,通过启发、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及本质,打破教学难点。
〔2〕化学性质:
①和水的反响——演示实验
由喷泉实验中水面上午、使滴加酚酞的水变红,引发学生的兴趣,理解氨水的成份。
联络氨的构造,结合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氨与水的反响本质是:氨分子结合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形成了铵根离子。
另外结合氨水的易挥发性,不难得出氨水的主要成份,打破难点。
进一步设疑:酸也可以电离出氢离子,氨是否可以与酸反响呢?从而引出氨与酸反响的教学。
②氨与酸的反响——探究性比照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空瓶生烟实验:氨与浓盐酸的反响。
再作比照实验:氨与浓硫酸。
由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分析讨论从而得出结论。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才能,突出氨与酸反响的本质。
③复原性——多媒体演示代替演示实验
由学生分析氨分子中氮原子为—3价,预测氨的复原性。
由于时间是是关系及实验室条件限制,采用动画演示氨的催化氧化反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氨气具有弱复原性的结论。
3、氨气的用途:——视频资料介绍
安排学生阅读有关内容,多媒体播放氨的主要用途,以性质决定用途为线索,引导学生从氨的性质来理解氨的用途。
〔三〕课堂小结
及时进展课堂小结,再次突出“构造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线索,借助三张不同的图片并指导学生解决课前的三个问题。
〔四〕稳固练习
通过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关的练习,进展知识的稳固。
〔五〕课后研究
通过上网、实验探究等方式,探究产生喷泉实验的条件,举例指出哪些气体能产生喷泉。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氨铵盐
NH 3+HCl==NH 4Cl 一、氨的构造 二、氨的性质 1、氨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氨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2、氨的化学性质 2〕氨和酸反响 3〕催化氧化反响 三、氨的用途 分子式NH 3
电子式
1、作致冷剂。
1〕氨跟水反响 NH 3.H 2O NH 4++OH - NH 3+H 2O 4NH 3+5O 2 催化剂 △ 4NO+6H 2O。